文/暖动日更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爱不总是温柔可亲,有时却是咄咄逼人,如枪支似弹药,叫人伤神。
图片发自暖壁纸午餐吃得像仇人似的,不欢而归。
回到家,女孩默不出声,心里也觉得憋屈,好好的出行,非得整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一下车便去了卧房,坐在床上发呆。
脑子里不断重复中午的情景,心里嘀咕着:母亲太固执了,母亲的格局太小了,消费观念得……
母亲回到家,步子变得沉重起来,脸上像被胶布粘住一样,僵得很,没有一丝气色。邻居问是不是随孩子去游山玩水了,她勉强挤出一点笑意:“出去走走”。脸是笑的,心里却堵得慌。
女孩哥心里的火气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也熄灭得差不多了,此时心里愤怒,埋怨说不上,却多了几分愧疚。
是呀,再怎么样,眼前的这个人也是自己的母亲,对着她大吼大叫,实在不应该。想着给母亲道个歉,这事也算完结,平日也是这般,小吵闹,说开了就好。
而故事并一直没按照原先的计划走,反而一步一步走偏了。午餐事件的后续爆发力就像星星之火,一点一点燃烧,越发有燎原之势。
母亲一声不吭,坐在客厅,板着个脸。孩子爹想了解他们母女三人玩得怎么样,但感觉屋子的空气有些稀薄,还透着炸药的味道,想必是出了什么岔子。
问了一句,便不再多说什么,静候孩子妈剧情讲解。
“玩得怎么样?差点就被人家打死了,没被打死也气死了。说要带我去玩,我看是要出去显摆,没钱装大佬!什么都没吃,气饱了!”,
嗓子特别大,明显是说给全屋子人听的,力求隔墙有耳。
随后把中午的情景一五一十告诉孩子爹,语气里带着满满的委屈和愤怒。
女孩听了,心紧紧地跟着抽搐,胸口闷得很,未曾想到自己午餐时说的话这么重,有些后悔了,怕是伤到母亲了。
孩子爹属于和谐型老实人,知道母亲在气头上,便安慰了几句:“孩子们高兴,带你出去玩就出去,大半年出去一次,吃贵一点也不要紧啊,开心就好。”
母亲心头的气没爆发得干脆,依旧絮絮叨叨,且声音的响度居高不下,一听就知是有意而为之。
孩子爹有些不耐烦,便说:“以后都别出去了,搞得乌烟瘴气的,你好好在家呆着,出去做什么呢?(潜台词:你不出去不就啥事都没有了吗?还不怪你!)”。
孩子妈一听,眼泪吧啦吧啦流了下来,扯着嗓门大喊:“好好好,都是我的错,你们都对,你们都对的!”然后呜呜地哭起来。
此时火烧得更旺了,原先是一对二,孩子妈勉强还“招架”得住,现在是一对三,等于全家人都没人说她是对的,这不是在她伤口上狂撒盐吗?能不痛吗?
那天,晚餐一家人匆匆解决,各自回房休息,女孩和哥哥不约而同想着:明天太阳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愿如此。
女孩哥给女孩发了信息:今天的话有点过了,早点休息。
第二天,果真阳光明媚,只是无奈,照不到屋子,屋子里的人心还是冷冷的。
一大早女孩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心里怯怯地,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地和母亲问好,期待母亲也像往常一样,那便万事大吉。
哪料,战火又再次燃烧。
昨天不是差点要把我埋了吗?这么有本事,东西收拾,赶紧走,这里不需要你!
女孩并非无情人,但说话确实伤了人,百口莫辩,但经母亲这么一说,也被深深刺痛到了。
旁人的话,可以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里,因为本不重要,而越是亲密的人,说的话越有杀伤力。
母亲的话一时激起了女孩的愤怒,与其说愤怒,倒不如说拨动了她心里那根感性的弦,女孩生性重情。
母亲的话就像针一样,狠狠地刺伤了她,让她勃然大怒:“谁稀罕,我才不愿意呆在这里呢!”甩门便走了。
亲戚们纷纷赶来,这么多年,头一次见到女孩他们一家冲突这么大的。女孩家是家族里头的“和谐家庭”,亲戚们羡慕不已,女孩妈也常教他们兄妹俩,家和万事兴才是最大的财富。
一家人向来做事好商量,基本不会“动刀动枪的”,这回怎么不按常理来。
女孩哥经过一夜的沉淀,心也安静了许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不应该。所以,也成了“事件解说家”,把事情从头到尾和亲戚们交代清楚。
亲人就是平时未必经常见面,但到关键时默默伸出双手托住你的人。
很明显,现在的矛盾是这样的:
女孩和母亲的矛盾——母亲和俩孩子的矛盾——母亲和一家人的矛盾,母亲之所以火气下不来,是因为自己孤军奋战,内心觉得委屈,所以才会让事情持续发酵。
亲戚采用分头行动法。一拨人和母亲谈谈心,做做思想工作,当然最重要是让她把心里的怨气排解出来,不然真会憋死人的。让她平静下来了。
女孩这边七大姑八大姨私底下做了思想工作。女孩看到亲戚们来了,忍不住哇地一声就哭了:“她不要我了,她不要我,我妈她不要我了。”一边大哭,一边抹眼泪,二十多岁的人,哭得像个孩子。
等她稍稍心情平复了一些,便和她拉开话匣子:“孩子啊,你真傻,你妈说不要你就真不要啦?她气头上呢,故意气你的,其实说这话,你难受,她比你更难受!
你知道吗?你一年基本都在外头,可能和你妈联系也不多,但我们这些做亲戚的,经常走动,你虽然人在外面,但她嘴里经常念叨你,你知道不?”
女孩的眼神变得得柔和起来,不自主地抿抿嘴:“真的吗?”
对呀,你妈你还不知道吗?你给她买礼物,她可高兴了,逢人都说是闺女买的,亲戚邻居夸的都是你这个女孩怎么好,她却开心得好像是在夸她一样。
你妈是爱你的,就是因为爱,才会说狠话。你们年轻人不是很喜欢说:把温柔给了别人,把坏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吗?就是这个理,年轻人会说这样的话,我们大人也会,所有的大人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啊。
亲人递了纸巾给女孩,看她不再抽泣,眼睛里泛着微光,知道女孩此时心已经慢慢打开,能听进去了,便开始讲重点了。
孩子啊,你知道吗?你嫂子,性格很好吧,前段时间,可能带孩子累着了,心情不好,毕竟俩宝都是男孩子,带起来累得够呛。
那天她脸色不太好,发了脾气,我和你哥随便提了一下,问他是不是她心情不好。
结果你哥那个猪脑子,二话不说就开骂,说她不是,说她平白无故对我发脾气。最后,还摔坏了家里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
嫂子也被逼急了,两人吵了起来,一个说你整天带孩子还不舒服是不是,还乱发脾气,对我妈不尊重。
一个说,你以为孩子好带啊,你来试试,这里没法呆了,我要回娘家!
我其实也没怪她,本来是想关心关心她,后来搞成她和你哥起了冲突,其实他们老早就有矛盾的,只是一直没爆发而已,我知道的。
你哥不知道当妈的不容易,大大咧咧也不懂体谅,有时还乱砸东西,他这个德行我都看不下去了。
那天我跟他们说,这个家你们自己理,我们不插手,都是什么破事啊,烦死人!假装很生气的样子。
随后和老伴说了,今天不做饭,一起去饭店吃,让他们自己处理残局。当时两个孩子哭哭啼啼,家里乱成一锅粥,我们都不管。
女孩眼睛瞪得老大:“为什么不帮他们和好?”
亲戚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两个人都有错,我们进去劝,没有用的,要让他们自己知道错才行。
后来你嫂子把孩子丢下了,一个人回了娘家,你哥呢一个人手忙脚乱,应付了一天,累趴了,再后来就开车去接你嫂子了,跟她赔礼道歉了。他们两人的矛盾解了,就轮到和我们俩公婆的了。
嫂子那边呢,她道了歉,我也没说什么,知道她不容易,就原谅她了。但是,你哥这边,没那么容易,我们俩公婆借势把他训了一番,具体说什么就不讲了
主要是想说,为什么我们非要骂你哥呢,因为他是我们的儿子啊,可以任你骂,没关系,因为怎么样都会原谅的。就像你妈说你一样,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说话才重了。
其实你们昨天那件事,双方都有错,当局者迷,可以听听我们这些旁观者的。
也许你不理解你妈非得因为几十块钱和你们过不去。你可以想想你们小时候,就知道了。你们那时衣食住行,外出读书的钱都是靠她这样精打细算存起来的。
赚钱不容易,你刚出来工作,应该多少可以体会到。但你们终究年轻,生活开销也不会太拘谨,没成家,养活自己就行。
但父母不一样,他们不想你们破费,他们想把钱存着,不愿意浪费钱,一个是因为一直多年勤俭节约的习惯改不掉。
一个是想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以成为你们的依靠,他们为的不是自己的一日三餐,是一家人的温饱。不是这几十块钱的问题,是爱的问题。
去吧,去和她道个歉,她会原谅你的。你是她一直得意的小棉袄啊。”
“她不会妥协的,她很生气,她……”
“去试试就知道了,安慰一下她,她为你们也委屈了这么多年了,你道个歉,也没什么的,不是谁怂的问题,是因为爱。”
女孩步子缓缓地走到客厅,俯下身,拉着母亲的手,说:“妈,我错了,对不起。”
母亲有些愣住了,把头扭向一边,但眼神瞬间变得柔软起来,却说不出话来,嘴里带着一丝微笑,一点也不勉强。
哥哥趁势直接一蹦,坐母亲的大腿上:“娘,孩儿错了,来,亲亲,来抱抱”。
顿时把母亲逗乐了,昨日的硝烟,此刻烟消云散。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那一刻,外面依旧阳光明媚,屋子还是没有光,只是一家人的心里都打着光,还架着一道彩虹,舒爽,心旷神怡……
暖动留言:
有时,父母会出了更长远的考虑,不惜和孩子撕破脸,孩子痛,父母也一样痛。
不必求同,但求理解彼此,就像孩子要求父母花钱大手点,父母做不到,就像父母要孩子要节俭,孩子做不到一样。位置不一样,经历不同罢了。
把爱放在第一位,其他都会成为将就。
祝阖家幸福安康!
齐悦社群更文
网友评论
谢谢姐姐,祝愿姐姐中秋佳节喜团圆,事事顺心如意,天天开心没烦恼,小鹿身体越来越棒❤
小吵闹,说开了就好。
旁人的话,可以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里,因为本不重要,而越是亲密的人,说的话越有杀伤力。
亲人就是平时未必经常见面,但到关键时默默伸出双手托住你的人。
气头上的话,听话的人难受,其实说话的人比你更难受!
其实两个人都有错,我们进去劝,没有用的,要让他们自己知道错才行。但父母不一样,他们不想你们破费,他们想把钱存着,不愿意浪费钱,一个是因为一直多年勤俭节约的习惯改不掉。
一个是想你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以成为你们的依靠,他们为的不是自己的一日三餐,是一家人的温饱。不是这几十块钱的问题,是爱的问题。
😀是爱的问题,彼此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文章虽然是写一家人之间的矛盾的,但我喜欢看,相信大家都喜欢看,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绝对是幸福的感觉。👍
价值观的不同,也许会让自己感到不了解。
当我们这一代年老了,小孩子可能认为在养老院是一个好的地方,有朋友有同伴。没有办法住在自己的家,这时是否可以理解小孩子的用心呢?或是小孩子是否可以理解我们的想法吗?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念会成长,看法会不同,你觉得好,我觉得不一定好,但是因为是家人,说出来就好。好好的说话,用心的去协调最好的方案。
谢谢分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