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娃买了一个小机器人玩具,可以对话、播歌、讲故事等等,娃玩得不亦乐乎。晚上他睡着了,经哄他睡觉的娃爸提醒,发现娃把机器人小小的头枕在了一半枕头上,一起进入梦乡......
一边觉得温馨,一边也是无语。
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是挺孤独的,前段时间娃跟我说要养猫咪或者小狗,他承诺会好好照顾它们,我差点答应,转念一想等他去幼儿园,好不容易消停了,我还要继续养宠物,就被否决了。
后来,娃拧不过,说那养花吧,或者我们在阳台买种子种蔬菜,“不让养活的,我养植物总行了吧”娃讲着他的道理。
等机器人来了后,它把猫咪和花草都忘记了,不亦乐乎地玩着,完全当成一个玩伴。。
娃说:以后小机器人就可以陪他啦。
我说:可是他不会真的说话阿......
娃自顾自地,觉得和机器人互动得很好。
我和他爸也拿来玩了一阵,有时候出bug,但总体体验还蛮好,我们觉得好玩,就大笑,谁知道机器人也听见了,他说“你今天是不是有啥开心的事情阿?这么高兴!”
我们晕倒,服气!
记得前两天看到一个文章,95后的麻省理工华裔博士正在研究人工智能编程等领域,他对机器人的未来很乐观,他说:如果机器人有智慧,那我们也许可以把他叫做人。
作为6岁孩子的母亲,俺已经完全无法想象10后的将来是怎样的啦。之前有一段时间,参与过某机器人的公号后台维护,那个机器人同样是可以对话的,当时还觉得很高端,不过仅仅一两年,机器人已经普及到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中来,价格也很平民化,开始大众化的道路。
之前我们一直在为聊天机器人不断补充人工语料库,也和腾讯算法部门的人有过接触,那时候的认识是:的确,机器人会越来越聪明,只要足够多的对话训练,足够多的语料库,回答问题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接近人类的真实意思,但是一些比较微细的关于情感、情绪等,机器人还是没法无缝捕捉和回应——如同真人对话那样。就是无论它怎么思考,都是人类植入的思考模式。
这是之前的思考,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会怎样,还未可定论,一起期待吧!
文:若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