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早市,来得早,过程比较长,一般可持续到中午十一点前后。这与东莞工业区里的完全不同。工业区的早点,7点才开始,8点一过街上就没人了……
在北方也有高峰期,8点前后比较忙。大舅会在8点之前做满所有的笼子。正忙的时候,会停下来,帮大舅妈一起卖包子。等到高峰期过了,他又会回到案板边,揉面,扯剂子。
大舅妈会告诉他做些什么包子,每种包子做多少。等到很少人的时候,她便过来帮大舅捏包子。偶尔来一个,便又过去,灵活机动,两面兼顾。
这与开市前完全不同的。凌晨三点的时候,大舅已经和好了面。生意忙的夏天会在两点前后就和好第一缸面。一个钟头左右,等面快要发好时,大舅便会叫醒还在熟睡的大舅妈起来捏包子。
那时候没有什么机器,和面、揉面、扯剂子到包包子全部都是手工,做包子人的大都是夫妻配合,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天天如此,也是挣点辛苦钱……
大舅妈说有时困得眼皮都睁不开,站着都能睡着。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坐在矮凳上,手里的饭碗跌到地上都不知道。我在大舅那里也曾经历过一次……
因为我睡的铺是靠窗子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好好的,等第二天大舅叫我起床,发现被子全湿了……昨晚什么时候下的雨,我竟全然不知!早点行业的艰辛,最突显的就是起早了。一天两天,还行。但一年360天,天天如此,就不简单了。
大约11点左右,大舅也已做好了中餐的包子。收拾干净案板,解下围裾,推上一部二手的自行车上巿场了。那时做包子的馅料都是自己做,不像现在有专业的公司配送。
大舅妈就在店里准备午饭。我的老家在皖南,那是一个纯粹的鱼米之乡,虽说是在做包子,做面食,但我们都是吃米饭长大的。在老家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除了端午节的时候发点小麦粑,平常很少见到包子、馒头。
生活习惯不随时间和空间而轻易改变。大舅妈和我们一样一餐不吃米饭就难受,但她做米饭的方式让我惊讶……
只见她将淘好米和少量的水一起装进装包子的方便袋里,然后放到蒸包子的竹笼中,架在蒸包子的大铁锅上,再放上大舅刚刚做好的几笼生包子一起蒸。
“舅娘,这是做什么?”我的确很吃惊!
“蒸饭吃啊!别人都这样做的。包子熟了饭也熟了,方便。”
我心里一直在想,用塑料袋子蒸饭,会不会有毒?高温蒸煮会不会使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加速释放?长期吃这样的米饭对身体会不会有害?……
我也没敢问,只是每次吃到这种塑料袋蒸的饭,我都觉哽咽在喉,难以下咽……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大舅和那群土包子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择用塑料袋子来蒸饭吃?
大舅回来时,自行车的后架上驼满了货物。前面的车把上也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袋子。上好的前腿肉,足足有一二十斤;青油油的韭菜,圆滚滚的包菜,红彤彤的胡萝卜,香菇、木耳、雪里蕻、鸡蛋、桂皮、花椒、干辣椒面……应有尽有。
这些都是吃完午饭后要准备好的馅料。其实那时候包子的品种很少,除了肉包,韭菜鸡蛋包,香菇包菜包、酸辣雪里蕻包,再无其他。但准备这些馅料的材料却堆满了一案板。
大舅告诉我:“每一种馅料制作的时候,都有它的诀窍,尤其是这肉包。一个师傅的好赖,只要吃一个他做的肉包就知道他的本事有多少。你好好跟在我后面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