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画坛大家辈出,他是”安徽八老“之一
与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禅情同手足
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画兰大家
刘海粟曾不吝赞美之词地说他,
“比其人其画,为花中兰蕙,有古君子之风,令人肃然起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f61c1bcfc9b02746.jpg)
他的确算是古人了,清朝末年出生
他家是当地一个大地主,却“败落”在他手上
因为把钱都拿去低调地做善事了
但他做慈善不想让人感恩戴德
他说,做善事欲人知,则本心就存了不善
有一年大饥荒,他请了许多饥民帮他家盖房子
每人每日可得几碗“糊豆”裹腹
每天要按他的进度来做活,做快了他还不高兴
后来墙都筑好了,就差上梁,他居然要停工
众人计日得酬,每人可得二斗高梁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58b1361fe4cf5748.jpg)
家人不解,好好的怎么又不盖了?
原来他是想接济饥民,又怕这种形式不好
“无故推恩于人,益增人不安。”
就用了盖屋子的方式,计日得酬
现在春荒过了,二斗高粱也足够接上夏粮
房子本来就充足,也就不必盖了
对比起今人的高调慈善
这个故事听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d34f7136c594d42b.jpg)
这位古君子,真真是一个很“古派”的人
刚有电视机那会儿,萧老家就买了一台
他喜欢看京戏,跟在现场瞧戏一样
看到唱得精彩的地方就鼓掌叫好
两个儿子因为白天要工作,就先去睡了
第二天老人家脸色就不好,说他们不懂规矩
“你们不等演员谢幕就走了,真是不懂礼数”
原来他在为这个跟家人生闷气!
文革那会,邻居孩子天天骑在墙头骂他
你猜他怎样?
中午拿了两个馍,对孩子说:
“孩啊!饿了吧,吃个馍”。
当年的这个孩子回忆起来,不禁叹道:
“萧老那个涵养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a6444456dcff9196.jpg)
所以真是无怪乎时人说他画兰“天下第一”
唯有君子,才能画出花中君子啊
就算到了90多岁,他的眼睛不好
他只用手在纸上摸索,比一下位置就画
画出的兰花,依然错落有致,枯劲老辣
他曾教导他的学生说,
“作画必先立人,没有好的人品,就没有好的画品,人品不高,落笔无方。”
可以说,他画了90个春秋,就学了90个夏冬
先生13岁开始画兰,35岁才到上海美专学习
是全校年龄最大的学生,比校长刘海粟还大7岁
直到60岁,还在李苦禅的搀扶下拜齐白石为师
每到寒暑假,就自费到北京向齐老问道
由此画艺大进,开创了国画江准大写意画派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23fe8982b3fe01a5.jpg)
但画画于他,从来都只是出于本心的热爱
一点也不在意名气,毫无架子
小孩子说:“爷爷你给我画张画吧!”
他也应下来,认认真真给人画好,然后送出门。
跟小儿辈说:“人待我以礼,我更当待人以礼”。
盛名在外,他被公推当美协名誉主席
大家都要他到主席台上坐,他不坐
非常惶然,“画画就画画呗,还弄了个主席!”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0c22062efa49c59d.jpg)
1990年,萧龙士先生病逝,终年103岁
他的追悼会,近千人冒雨赶来参加
他们怀着对兰花的喜爱和敬意
来送别一个时代的粹然儒者
而那一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还未出生
时代与时代的传承,靠着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597929/8590b5af02edf0e8.jpg)
萧龙士(1889年~1990年)
原名品一,字翰云,斋名墨趣斋、堂号百寿堂。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四十年代师从艺术大师齐白石,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与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情逾手足,书画风格上承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下启江淮写意画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