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悲歌

作者: 梁伯虎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8:28 被阅读37次

    东周列国流水账

    赵氏悲歌

    嬴姓赵氏,蜚廉次子季胜之后,与赢秦同宗同源。造父助周穆王平徐偃王叛乱有功得封赵城,造父以城为氏。造父后七世叔带恨幽王无道,乃去周赴晋。再后七世孙赵衰事公子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晋为侯,赵衰贤能,晋文公委以政事。

    赵衰助晋文公成就了春秋霸业,也成就了赵氏在晋国的根基。其子赵盾继承家业,先后辅佐文公、襄公,襄公死后扶立灵公。赵氏掌权后利用手中权力排除异己,迅速向政坛上的对手狐氏出手,狐氏家主贾季见势不妙逃往齐国,晋国尽在赵盾把控之中。晋灵公年长后,越发不满赵氏,飞扬跋扈的晋灵公决定除掉赵盾。刺客鉏麑奉晋灵公之命刺杀赵盾,见赵盾勤政为民,叹为国之栋梁,不忍杀之,于是触槐自杀谢罪。晋灵公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摆下鸿门宴,席间布下甲士扑杀赵盾,赵盾慌忙驾车逃亡,途中车轮遭撞击毁坏,幸而门客提弥明以身替轮,赵盾方躲过一劫,逃亡国外。很快,其弟赵穿阴谋弑杀晋灵公,赵盾才重返晋国,并迎立公子黑臀,为晋成公。

    前604年,赵盾终于四十八岁,其子赵朔继卿位,没等地位稳固,赵朔英年早逝。族叔赵婴通奸赵朔之妻赵庄姬,被向来不和的赵括与赵同借口驱逐出境。赵庄姬记恨此事,寻机诬告赵括与赵同密谋造反,晋景公于是下令诛杀二人。闻风而起的诸卿借此良机迅速集结军队扑向赵氏。赵氏一族掌权几十年里树敌过多,此难一起,诸卿杀红了眼,赵氏惨遭荼毒,险被灭门。从小在赵家长大,深受赵盾提拔之恩的韩厥此时站了出来,强行进宫面谏成公,晋成公意识到事态失控,紧急收起了伸向赵氏的屠刀,归还赵氏的土地,命赵朔之子赵武嗣宗位。此即赵氏孤儿的故事源头。

    往后将近四百年里,赵氏多次陷入灭门之境,却又能绝处逢生,或许,赵氏的坚韧正是从赵武的骨子里流传给了他的后代,书就了赵氏悲壮的国史。

    晋国的内乱无疑给了当时唯一的对手楚国北上的机会,楚庄王强势崛起,晋国难撄其锋芒。楚庄王人死业灭,晋国凭借强大的根基重执春秋牛耳。然而,晋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诸卿间的倾轧在内耗国力,卿族势力的膨胀也在威胁着晋室的权力。晋厉公和晋悼公深知无力改变卿族坐大的政坛局面,退而求其次扶持势力较弱的卿族打压强族,赵武于是进入了两代晋侯的视野。英明有为的晋悼公未及开启更广阔的事业,中道病逝,晋国公室再也无力压制卿族,转向彻底的衰败之路。赵武在此之前完成了势力的积累,前548年成功执政,温和的执政风格颇受晋国内外的欢迎,也使得数百年纷争不断的春秋多了几分温情,所以多以贤人称之。

    赵武之孙赵鞅是赵国基业的开创者。他在晋国率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内政改革,或多或少影响了此后商鞅、李悝的变法。赵鞅知人善用,臣僚董安于一直在赵鞅身边出谋划策,用自己的远见卓识,以藏富于民的策略巩固了赵氏的大后方晋阳城,此举帮助了赵氏渡过了数次劫难。邯郸赵氏叛乱,联合范氏与中行氏进攻赵鞅,赵鞅退守晋阳与敌周旋。在取得智跞、韩不信、魏侈支持后,成功反攻敌方,平息了叛乱。智跞死后,赵鞅得以专执晋权,凭借一时无两的权势开始清算范、中行二氏,扑杀二族在晋国的势力,只余下赵、魏、韩、智四大家。

    晋国进入了四卿专政的时代,卿族倾轧也随之演变得越来越残酷血腥。赵鞅死后,野心勃勃的智瑶执政。智瑶其人果敢非凡,锋芒毕露的性格把其他诸卿压得毫无喘息之力。然而,他的对手是赵无恤,一个善于隐忍,不显山不漏水,阴鸷毒辣,深得厚黑之学的枭雄。

    赵无恤是赵鞅的庶子,从小胆识过人,善学断谋,非其他纨绔子弟所能相比,也让身处灭族危机之下的赵鞅下定了废嫡立庶的心意。赵无恤生的五短身材,其貌不扬,这在注重仪表的春秋时代被视为一大缺点,而沉默寡言的性格也让人误以为其人懦弱胆怯。智瑶身为执政,大权在握有恃无恐,多次当众羞辱赵无恤。他一定没想到,到头来他要为轻视赵无恤最终断送自己和宗族的命运。

    前455年,智瑶假借晋室之命,向赵、魏、韩三家索取万户的封邑,魏、韩不敢违逆,此时受够侮辱的赵无恤再也不愿听之任之,拒绝了智瑶的贪婪要求。智瑶借此裹挟魏、韩两家兴兵伐赵,赵无恤眼见敌人来势汹汹,遂遵父亲遗命退守晋阳。晋阳军民见赵氏有难,纷纷献出自家的财富、积蓄、人力固守晋阳城,上下一心共抗智氏。智氏围城一年不下,见山洪来临,顺势掘开晋水汾河之水灌入晋阳,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惨烈之状刷新了一向尊崇仁义的春秋战争史。赵无恤明白生死时刻已经到来,兵行险着命家臣张孟谈偷出城外联络韩、魏,晓以赵氏被灭,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二家见智氏心狠手辣又独断专行,恐随赵氏之后沦为鱼肉,遂约定趁智瑶不备,内外夹攻消灭智氏。韩。魏战场上反戈一击,让始料未及的智瑶腹背受敌,终被三家反制,九族尽遭屠戮。赵无恤远不解恨,寻得智瑶头骨,制成便器,日夜羞辱之。大仇得报的赵氏与韩魏共分智地,三晋分庭之势亦成定局。

    当年赵鞅为家族计立贤废长,赵无恤死前认为此举有违宗法礼仪,于是立长兄赵伯鲁之孙赵浣为嗣。其子赵嘉不满,逐赵浣自立于代地。一年后赵嘉卒,国人杀其子复迎立赵浣。赵浣之子赵籍继立为君,与魏、韩两家同获得周威烈王承认,以侯位成功脱离晋室,是为烈侯。其子赵章继赵武公后为君,为赵敬侯。赵敬侯与韩、魏彻底灭掉晋国,瓜分了晋国残余的土地。

    赵烈侯在位时善任用贤能,为政仁义,敬候虽喜于玩乐,但内政军事在一干贤臣辅佐下,竟不见颓靡。然而此时的诸侯形势对于赵国来说不容乐观,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实力在赵国之下。赵成侯时,魏围邯郸,赵氏又一次处在随时被灭国的险境,无奈之下之号求援于齐国。齐遣田忌和孙膑围魏救赵,败魏将庞涓于桂陵,赵方得解围。

    赵成侯卒,公子赵紲与太子赵语争位,赵紲败走韩国,赵语登位为赵肃侯。赵肃侯是赵国历代君侯中相当有作为的人物,戎马一生中使赵国在诸侯里初露锋芒。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齐国联魏攻赵,也被赵肃侯决黄河之水败之。在魏国百年霸业渐入颓势时,赵国在赵肃侯的领导之下,扛起了三晋的大旗。

    真正使赵国雄起的,是接着赵肃侯登场的赵武灵王—赵雍。

    放眼中华五千年历史,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不输那些极负盛名的帝王。赵雍年少即位,不免让人轻视。秦、楚、齐、燕、魏五国打着为赵肃侯会葬的名义,各领精兵陈于赵境,伺机图赵。赵雍毫无惧色,调兵遣将摆开不惜四境开战的决心,联合韩、宋,诱导越王无疆攻楚,贿赂楼烦骚扰燕境,五国见此动作不敢轻举妄动。十五岁的赵雍展现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大手腕,五国趁火打劫的阴谋就此破产,诸侯隐隐感到,一颗战争新星正在赵地崛然而起。

    赵雍在父亲赵肃侯任命的顾命大臣肥义的辅佐下稳固了朝政,赵肃侯留下的基业也使赵国在波涛汹涌的环境里站稳了脚跟。前323年,魏相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希望借助合纵之力共同抵抗秦国。一心韬光养晦的赵雍明白当前的形势不容赵国独安,于是对外也与四国称王,只是声明自己并无称王的实力,对内也只呼为君,以此麻痹诸国。接着,赵雍左右出击,先后插手燕秦二国的君位之争,从韩国迎立公子职赴燕,击败齐国支持的公子平,即位为燕昭王。五年后,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赵国从燕护送公子稷回秦,即位为秦昭襄王。二人皆是改变战国时代走势的人物,如此强人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绊脚石,也不知二人各显本事之时,赵雍有无后悔当年所助非人。

    改革背景下的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胡服骑射变革被大书特书。这是赵武灵王最为人称道的政绩,使得赵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对抗强秦的希望。

    赵雍长年与北胡作战,战争中总结了胡人的作战优势,认为紧衣贴身的胡服更利于马上作战。此时骑兵的战场能力在战国时期得到凸显,重视骑兵机动功能的赵武灵王决心建立一个独立的骑兵战斗兵种。通过与国内旧贵族势力的翰旋,武灵王下达改装易服的命令,成功实现了胡服骑射的变革。

    赵军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强机动性的优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对胡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压倒性的胜利,而打击胡人,为中华开疆扩土是赵武灵王又一历史功绩。

    赵国接壤秦齐魏燕,四国皆不是赵国所能轻易染指的。欲使赵强,必先扩其地,势力较弱的北胡于是成了赵国眼中的肥羊,攻略中山、楼烦、林胡则成了赵雍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长达三十年的对胡战争,赵武灵王每战必亲临阵地,几无败绩,慢慢蚕食三族的土地,毫无保留地吸纳林胡和楼烦的精锐骑兵来扩充军队,最后只剩尚有余力的中山国苦苦支撑。

    赵烈侯时,魏文侯曾借道攻灭中山,独得此飞地,后因飞地与魏本土间隔着赵国,中山国伺机复国。前296年,赵武灵王集中兵力,大举进攻中山,死灰复燃的中山国此次彻底在赵雍手中断了香火,北地胡狄再不敢南窥中原。

    东周始于夷狄之乱,汉胡对峙几百年,也是从赵武灵王始成功压制住了胡人,直到秦末匈奴崛起,这又是另一番血腥的故事了。

    赵起于赵语,肃侯与武灵王征战多年,为赵取得一片不输秦齐的形势。晚年的赵雍为了一心应对外事,早早传位与太子赵何,自称主父。更有甚者,为深入了解劲敌秦国国情,赵雍一度假扮赵相楼援的扈从,随楼援出使秦国。秦王和宣太后见楼援背后的扈从气度不凡,经四方打探才知原来是赵王“来访”,连忙唤左右追捕赵雍。已亲眼目睹秦国虚实的赵雍此时早已快马加鞭,丢下一腔孤勇给身后的秦军,远出函谷关外绝尘而去,秦王只能叹惜错失一次擒获敌国元首的良机。这就是赵武灵王,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君王,而他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赵史上更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

    宠妃吴娃是赵雍的梦中情人,二人互相深爱,吴娃病逝前请求武灵王立儿子赵何为储,赵雍不忍宠妃伤心,弃勇武有为的嫡子赵章,遂了吴娃心愿改立太子。赵雍称主父三年后,心有不甘的赵章寻机以主父之命诓骗惠文王赵何觐见,然后杀之。受命辅政的肥义感到事不寻常,于是代王觐见。赵章见事情败露,果断杀肥义,引兵进攻惠文王,惠文王得有所准备的李兑和公子成护驾,方才击败赵章。赵章于是逃往沙丘宫主父处,希望求得赵雍庇护。赵雍护子心切,不许李兑与公子成杀赵章。二人见此情形,深怕事后遭赵雍追究,而惠文王也深知无论是主父还是赵章,都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王位,索性默许李兑与公子成诛杀赵雍与赵章。二人害怕担起弑君的罪名,于是遣散沙丘宫内一干人等,围宫三个月不许他人出入。可怜武灵王一世英雄,竟活活饿死于寝宫之中。十五岁以雷霆之势震慑诸侯,一生戎马频繁奔波战场之中,北击胡狄,西迫赢秦,以大毅力推行变革革新赵国,马上打江山的赵武灵王没有死于马上,却窝囊的饿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回望春秋一霸齐桓公,英雄末路何其相像。勇哉武灵王,惜哉武灵王。

    赵惠文王在位33年,实际上前4年的君主威权掌握在主父赵雍手中。然而赵何不是泛泛之辈,4年的时间已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他才敢默许李兑与公子成弑君弑兄,才能在围宫后稳住各方势力,成功熬到赵雍死于沙丘宫。赵何是弑兄弑父的主脑,但这没有遮住他继承武灵王之志,为赵国开疆扩土。

    经过50余年的励精图治,赵国此时已然站在战国诸侯的顶端。赵何为政清明,贤能有德,赵国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批名耀千古的名臣良将,是“燕赵多慷概悲歌之士”的最好注解。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也常登后世诸多戏台,成为历朝历代朝堂和睦的典范。

    赵惠文王33年卒,太子赵丹即位,为赵孝成王。

    赵丹年幼即位,祖辈打下的辉煌基业自然不会让他蒙受武灵王一般的劫难,反而在第二年联合齐国给秦军来了个下马威。三年后,秦国卷土重来,两国开启了春秋战国史上空前绝后的定鼎之战。

    秦攻韩,从韩国腹地切入,硬生生切割了上党郡与韩本土的联系。守将冯亭不甘心沦为飞地的上党郡落入秦军之手,于是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欣然受之。此举彻底激怒秦国,秦昭襄王下令秦军开赴赵国长平,欲讨上党之仇。以防守著称的廉颇固守长平,两年间任秦军闪转腾挪仍无法更进一步。年轻气盛赵丹看不清形势,不满廉颇的固城方略,秦国又适时放出反间计,孝成王信以为真,改任更具进攻倾向的赵括为将。秦得知赵已中计,密遣白起复将长平。赵括改守为攻,白起佯装败走,引得赵军领兵追击。赵括没想到的是,两万五千名秦骑兵已于战前从侧翼插入赵军身后,赵军被围。苦战包围圈四十多天,赵军境况惨不忍睹,分兵突围不得,军士互相杀人为食,最后赵括兵败,四十五万赵军尽没秦军之手。

    长平一战摧毁了赵国的国本,赵国年富力强的人都死在了长平,举国皆缟素,户户有亡人,国都邯郸只余老弱之士戍守。唯一可抗秦东进的赵国于长平落败,诸侯无不胆寒,杀神白起之名威震四海,六国孩童夜闻起名而止啼。秦相范雎忌白起之功,命秦军暂缓攻取赵都邯郸的计划,白起只能哀叹功败垂成,还君返秦。

    前259年,秦以赵不履割城之约发兵攻邯郸,廉颇率军抗秦,至第二年秦军仍不能得逞。后秦欲起用白起,白起称病不就,遂改任王龁代主将王陵。赵国危在旦夕,平原君赵胜受命求援于诸侯,毛遂在楚宫拔剑逼楚考烈王应援,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三军内外夹击,秦军大败,王龁率残部逃往汾城,邯郸解围。

    邯郸之战,平原君赵胜与信陵君魏无忌成功抗秦,风头一时无两。此役也成了诸侯的黄昏,日头一落,秦军的黑衣终将覆没六国,无一幸免。行将就木的赵国已失生气,但一干贤臣勇将仍在,虽不敌强秦,然而同样大伤元气的其余诸国依旧不是赵国的对手。燕以为赵国没从长平之战中缓过来,于是遣将攻赵,廉颇乐乘破之。廉颇还领兵围了燕都蓟城。

    孝成王逝世,继位的悼襄王逼走廉颇客死楚国。而后的赵王迁听信郭开谗言,杀害了连秦国也忌惮三分的赵牧。赵国接连自毁长城,秦国乐不可支,就在赵牧被杀第二年,秦军攻入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

    从晋阳到邯郸,两座城池见证了赵氏的悲怆与荣耀,赵氏自开基之始,数次从灭族边缘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起起落落间培植了一片善养志士的土壤,名臣良将层出不穷。赵迁死后,其兄赵嘉于代地自号代王,继赵嗣抗秦,六年后也偃旗息鼓。生生不息的赵氏奇迹在秦军无情的铁蹄践踏下,终于戛然而止,只余后人在这片土地上或悲叹或讴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紫不语_aa9c:我姓赵,更为此感到自豪
        梁伯虎:@紫不语_aa9c 我有一个朋友,苏东坡34世孙,并不自知祖上荣光有多幸运😊
        紫不语_aa9c:@梁伯虎 是啊😊
        梁伯虎:@紫不语_aa9c 莫非是赵氏后裔?

      本文标题:赵氏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kk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