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唐]杜甫《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①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②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③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④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⑤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⑥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⑦万里:指远离故乡。
⑧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⑨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⑩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⑪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⑫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⑬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⑭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赏析:
杜甫的《登高》是在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诗人病卧夔州时所写。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之冠。
首联用“风急”二字开头,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接着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此联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尾联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