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的秘密

作者: 海杯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4-11 07:52 被阅读0次

    (地牯牛是蚁蛉的幼虫,成年后名蚁蛉。)

    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昨天我们在潮白河边散步,先生突然停下脚步:“地牯牛!”

          他弯腰朝地面看时我也一起低头看,只见脚下的蚂蚁窝附近有一个又一个漏斗状的小坑。刚才我看见了,不以为然,这些小坑里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奇怪的?

          “这就是地牯牛藏身处。如果我要逮只蚂蚁放在小凹坑里,地牯牛立刻就会冒出头来,抓走蚂蚁吃掉。我不忍心抓蚂蚁做这个实验,你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吧。”我盯着“漏斗”看了一会儿,没有任何生物出现。它可真是位资深潜伏特务啊!它长什么样子,我从来没有见过,不禁好奇起来?它像蜈蚣?它像蜘蛛?它像土鳖?它像……

    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地牯牛,你可以顾名思义呀!傻瓜,你还想不出来?可以顺藤摸瓜想想它的名字。”

          “喔!明白了,它长得像头牛?”我突然来了灵感。

          “我个人以为是指它的挖巢穴的方式像牛耕地,民间百姓给起的名字。它的身体扁扁的,像土鳖,也就红头苍蝇那么大。”先生解释道。他小时候可没少蹲在地上戏逗地牯牛,沉浸在儿时的乐趣中,以至于神态变得如此生动。他大学本科的专业是生物,所以一旦说起动物、植物、昆虫,不免兴趣盎然。

          “地牯牛的成虫生活于草丛中,它会在夜里飞在空中。幼虫住在干燥的砂地土中。它的住宅就像你刚才看见的,是漏斗形状的,它就悄悄潜伏在穴底。待小昆虫一旦粗心大意地跌进来,它就立刻抓住吸掉了。我小时候常常逮了苍蝇、蚂蚁和菜青虫去喂。”我们沿着河边散步,边走边谈论地牯牛。

          “它看着个儿不大,胃口特好,不吃素,专吃荤,吃的都是昆虫。我观察过它打洞,它选择好一块干燥沙地上后,很会控制自己旋转的力度和角度,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工匠,用腹部做犁,用头部承受掘松的颗粒,把沙地转出一个形状像漏斗的小凹坑,这是它的天才陷阱!我越仔细观察越觉得它很有智慧,可又想不出它的智慧怎么生出来的。它竟然能够知道让自己躲在沙漏最下面的沙子里,像优秀的建筑工人一样,举起发达的大颚,用力将沙子铲出去,一点点把沙漏周围修饰平滑工整。我小时候长时间蹲着看它的秘密劳动,有时候等得都饿了。终于机会来了,蚂蚁糊里糊涂爬过来,愣头愣脑误入地牯牛的“陷阱”,沙子一松动就开始滑下,地牯牛就会向外面弹沙子,蚂蚁身不由己地被流沙的力量滑到中间,它用大颚咬住对方,吸食体液后,把空壳丢弃。这是一场完美的捕食行动。它能一次吸食五六只蚂蚁,但它没有肛门。奇怪吧?它既然吃就肯定有代谢废物,可是被巧妙地存在身体里,一部分用来作茧的丝,剩下的会在它变成蛹后成为胎粪排泄掉。

          还有,聪明的它居然是倒退着走路!我记得医生说人类也应该练习倒退走路,有利于小脑的健康。在倒退走路这方面,地牯牛是人类的教练。

          地牯牛们喜欢生长在干燥的沙土中。你仔细观察地面上的漏斗一样的巢穴,就能轻易地发现它存在的秘密。”

    地牯牛的漏斗巢穴(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我小时候总能发现四周有趣的细节,各种各样的昆虫就是我的好玩具。我认识了地牯牛以后,经常拿根小树枝,试着去敲地牯牛家的门。在那个漏斗巢穴的底部,我用树枝扒拉开一层薄土,小家伙真相毕露。我太大了,它太小了,它反应不过来我是谁。我轻轻地用两根手指捏着它的小外套,把它放在我手心,它开始不动弹,呆头呆脑。过一会儿它觉得环境有安全感,就慢慢爬起来,小爪子挠得我手心痒沙沙的。它朝我手指头爬时,我突然一下子想起孙悟空和如来佛斗法。孙悟空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自以为逃出如来佛的魔掌,看见前面有几根巨大的肉柱子,就跑到柱子下面撒尿做记号……的情节,我一下子理解了如来佛的视角。他看手掌心里的孙悟空,就像我在看地牯牛吧?”

    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不光我爱玩地牯牛,同学们也爱玩。我们争先恐后去地面上找看起来比较大的漏斗状巢穴,因为最大的漏斗下面藏着的地牯牛也会最大。我们蹲在地上好半天,找呀,比呀,吵吵嚷嚷,很着迷。然后各自选兵拔将,在自己的那堆地牯牛里选出最大的,放在一块平地上,看它们会不会打架。结果它们一见面就谦虚地像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一个劲儿倒退着走,简直像在礼让;我们又再捉几只蚂蚁,放在地牯牛中间。一闻到食物的香味,地牯牛们挥舞头部的两只有力的大颚,奋不顾身冲上去撕扯拼命挣扎的蚂蚁们,大吸一顿。

          蚂蚁最讲义气,有一次,我蹲在地上观察,当一只蚂蚁掉进陷阱里发现有生命危险时,就会发出求救信号,蚂蚁走两步就抬起前肢,不停挥舞着,触角也随之摆动,接着又走,又挥舞,附近的蚂蚁闻讯而来,爬进陷阱里施行大营救,地牯牛当然不干,要努力去搏斗。”

    图转网上,如侵立删

            我听得入神而连连感叹:“今天我总算了解了一只陌生昆虫。”

          “但是,我还没说完。你还不完全了解,地牯牛在漏斗巢穴里的时间是属于它的幼虫阶段,长达2年。想想看2年!小个子地牯牛要独自活下去,要经历多少风雨,多少危险?甚至中途被小孩子抓走玩而失踪,或被过路的大动物(包括人类)一脚踩死,更悲催的是这2年生活中,最危险的是被人类当做药材抓走后,变成僵尸,和同类成堆地呆在一起,最后煮成汤药,被人灌下肚子去治病。说起来,它的最大敌人是人类。

          它如果能够太平无事躲过种种危难活到2年后,光荣地吐丝做蛹,还要经过21天。成虫在1-2周后产卵;卵经1周能孵化出幼虫地牯牛;再蜕3次皮后化蛹。注意,幼虫在蜕皮前,会在沙土中任意爬,它的外壳很薄而且不透明,在沙土里蜕去外壳后,口器、触角、刚毛等一起蜕掉。蜕皮后,它的体色变得新鲜,身体成长速度加快。地牯牛的蛹我见过,圆圆的像球,被壳包围着,浅灰白色,表面粘裹一层沙粒,壳比较坚韧,直径约5毫米;21天后从蛹里飞出一只仿佛蜻蜓的昆虫,长大的地牯牛名字叫蚁蛉。

          乍一看,它还真像蜻蜓,可是有许多细节不一样。蜻蜓有红色、黑色、蓝色、黄色、绿色、烟色等,可长大了的蚁蛉身披暗灰色或暗褐色,翅膀透明,还精致地密布细小的网状翅脉。我强调一下啊!它幼虫阶段的名字很多,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金沙牛、地拱、沙猫、沙猴、地牯牛、蚁狮等等,变成成虫叫蚁蛉。像蜻蜓一样,蚁蛉也是一只漂亮精致的昆虫。它从卵变成蚁蛉的过程,你说是不是很艰难?每个环节,要既无天灾也无人祸,无推土机又不用当做中药,它才能羽化成成虫,飞翔在空中,闪烁着美丽的翅膀,和蜻蜓当好朋友。”

    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它幼年叫地牯牛,它的一堆名字里,蚁狮这个名字最好听。是蚂蚁眼中的狮子吗?那很凶猛呀!这个名字比听着很憨厚的地牯牛威风。”我插嘴问。

          “应该是这个意思。蚁蛉头部较小,它有一双鼓凸的复眼,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细长。成虫体长23~32毫米,展翅52~67毫米。因为体型修长,酷似蜻蜓,它经常被认错。但是你可以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蚁蛉的触角较短,呈棒状,且尖端逐渐膨大并稍稍弯曲。蜻蜓的触角刚毛状,很细小。蜻蜓休息时两对翅向身体两侧水平伸展,蚁蛉的翅则摺向后方,像尾脊样覆盖身体。蜻蜓为白天活动,蚁蛉多在夜间活动。”先生比比划划打比方,模仿蜻蜓和蚁蛉的不同。

          我恍然大悟,仔细回忆,的的确确在夏天傍晚看见过像蜻蜓又非蜻蜓的昆虫,那准是蚁蛉,原来我和它是老相识了。走在河岸上的沙土地上,我们又多次遇见地牯牛的小小漏斗巢穴,先生的讲述让我了解了地牯牛的神奇与独特,深感敬佩而行注目礼。先生又告诉我,蚁狮科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侏罗纪晚期的底层,它和银杏树一样,完全称得上是“活化石”。

            先生说起小时候玩地牯牛,滔滔不绝。他说如今体会到生活的辛苦,再也不愿意捉蚂蚁去喂地牯牛了。地牯牛被人类捕捉很可怜,可被它吃掉的小生物也很可怜。刚才河岸边一窝小蚂蚁在辛辛苦苦觅食,而旁边就排兵布阵着一堆地牯牛随时把它们变成食物。地牯牛和蚂蚁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人类应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尽可能不去破坏大自然才好。

         

    放大了的地牯牛(图转网络,如侵立删))

    2021.4.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牯牛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un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