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东西了,一是因为日常重复的生活实在乏善可陈,二是我觉得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今天,我漂在渤海湾的碧波里,沧海茫茫,没有信号,没有干扰,于是想写点啥,就写写意大利吧。
时间让浓的东西更浓,淡的东西更淡。虽然从意大利回来只有一个多月,但是想到在那的经历本来就是浓的少淡的多,再久了,怕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莫斯科
我是从上海经莫斯科转机到博洛尼亚,乘坐的是传说中的Areoflot,也就是俄罗斯航空。实际上并没有传说的那么惊险刺激,也没看到抖两下子就升空的起飞模式,更没有落地时的全体鼓掌。
由于政治原因,从小我们对苏联,莫斯科这些个名字就不陌生,甚至我一度以为沿北京一直往北,穿过外蒙古就是莫斯科。其实不然。莫斯科在地理位置上是非常靠西边了,上海飞过去要9个多小时。
莫斯科机场很大,到处有中文标示,中国人很多,免税商店支持支付宝…当时就挺感慨,中国的存在感确实越来越强了。
莫斯科机场的支付宝转机要等4个小时,候机的时候我就满机场晃悠,发现莫斯科免税商品有两大特色,伏特加和俄罗斯套娃。伏特加很便宜,套娃很贵。本来不想吃东西,后来肚子实在饿了,买了一根法式热狗和意式浓缩,味道一般。
早餐俄罗斯的重工业真的不是盖的,机场上跑来跑去拉行李的都是大马力的拖拉机,不知道在外面机场是不是突突响着。还有就是莫斯科的温度真的低,要是到了郊外的晚上,是要冻死人的。所以歌曲里唱莫斯科郊外的夜晚静悄悄,我想是因为太冷了,不静悄悄才怪呢。
从莫斯科到博洛尼亚换了小飞机,从飞机上俯瞰莫斯科,感觉城市有些分散,格局跟中国城市有点像。不过也难怪,据说小区的概念就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很多冒白烟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工业还是供暖。一直以来,我们把俄罗斯当成跟美国齐名的大国来看待,但仅仅限于军事上,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那么强。
俯瞰莫斯科雷焦米亚
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抵达博洛尼亚。从飞机上看意大利,地面非常平整,一个个小镇散落期间,像一簇簇的花朵镶嵌在绿色的毛毯上,安静、和谐。欧洲的先天环境确实是比较好。
俯瞰意大利博洛尼亚机场很小,出关效率很低,提前约好的Uber司机都以为我走丢了。出了机场,接我竟然是一辆7人座的奔驰商务车,一个人有点浪费。司机能说一点英文,但是磕磕巴巴的很费劲,于是就各自沉默。他把车开到150km/h,还拿手机发短信。我说大哥,珍爱生命啊!
博洛尼亚机场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Reggio Emilia,雷焦米亚这个名字确实把人雷的外焦里嫩。到了我住的Christallo Hotel水晶宾馆,前台给了我一把带着房间号牌的钥匙。房间是233,但是要走到三楼。欧洲的一楼叫底楼。走进房间一看,跟欧洲古朴陈旧的风格一脉相承,木制家具,简单的卫生间,两个马桶(意大利特色,一个用来拉,一个用来洗)。最重要的是:不配牙膏牙刷!国内习惯了酒店提供洗漱用品,到了那就傻眼了。最后只得到附近Conard超市自己购买。
水晶酒店按道理11月份在意大利北部已经是很冷的季节,但是今年例外,比较暖和,穿一件外套就可以。但是温暖的气候导致水气增加,雾气重重,所以觉得天气阴阴沉沉的,使人压抑。
不知不觉天色黑了下来,于是出去找吃的。出酒店大门右转,沿着马路一直走,穿过几个路口和一个地下过道就到了雷焦米亚的老城区,当头就是一个气派的城门。欧洲城市的特点就是又古又旧。这跟建筑本身的特点和文化有关。欧洲的建筑多半是石头、砖块结构,极少有木制房屋,所以容易保存。另外欧洲人喜旧,越老越值钱。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学建筑的学生出路不好,因为旧的东西动不得,要建新的东西,就要到外面去。不破不立,在欧洲并不流行。
地下通道里的涂鸦 老城门老城区跟中国的古城很类似,外面一圈城墙(现在大多不存在了),里面是紧凑的房屋建筑。行走在Reggio古老的街道上,不自觉的就放慢了脚步。石头铺设的大街、狭窄悠长的小巷、庄严肃穆的教堂、冷冷清清的店铺。有一点,店铺虽然冷清,但是店里的人却都悠然自得。路过一家皮鞋店,看到里面的老妇人,突然让我对意大利发达的手工业肃然起敬。
皮鞋店街上也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蓄着胡须的、提着吉他的、背着画板的…这边一个Gallery,那边一个Museum。即使在这样的小城,艺术气息也无处不在。借着昏暗的街灯,走在这样的古城里,看着深邃的木门,些许的害怕,更多的浪漫。
古老的大门浪漫归浪漫,东西还是要吃的。我最后找了一家披萨店,店里一个白发老者在火炉前忙活着,一个看上去像他孙女的女孩在招待顾客。我要了一份他们家的特色——咸鱼披萨,外加一听喜力啤酒。慢慢嚼着披萨,喝着啤酒,享受着一个人的夜晚。最后走的时候,我跟那位姑娘道了一声:Grazie,她愣了一下,然后腼腆地回了句:Grazie。
披萨店跟热情奔放的美国人不同,欧洲人普遍比较内敛。在美国,路上迎面遇到人,通常老远就笑容满面的过来打招呼,然后跟你有的没的扯上一堆。在意大利我基本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两次是路人经过我时突然喊一句“Nihao!”,然后匆忙离去。当然这不过是秀下自己仅懂一句中文而已。这可能跟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欧洲人比美国人更深沉一些。
博洛尼亚
如果说雷焦米亚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博洛尼亚应该算的上一个大一点的省会城市,城区规模比雷焦米亚大了几倍。如果说跟雷焦米亚老城的首次接触让我体会到欧洲的味道,那么跟博洛尼亚老城的首次接触,则让我体会到了惊艳。建筑更大,历史更久,街巷更长,人流更多。提一句,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去之前同事告诉我,博洛尼亚有很多大学,年轻人多,夜生活是比较丰富的。
博洛尼亚一角我在意大利第一顿正餐是在博洛尼亚老城里吃的,同桌的还有意大利人、澳大利亚人。古典的装修,上好的红酒,考究的美食,专业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店老板,一个矮小精干老头,西装革履的站在桌子面前,叽里呱啦一通说,前菜有啥啥啥,主菜啥啥啥,甜点啥啥啥,我完全听不懂,只管瞎点瞎吃。美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我来说,就跟这次意大利之旅一样,无非就是个走马观花,就像我到罗马。
餐厅门头 餐厅里面罗马
说到罗马,四个字:浓墨重彩!说实话,此前说到意大利出差我是不情愿的,心想一个星期时间,折腾来折腾去还要倒时差,在申请签证时我甚至都希望被拒签。这一切想法在我去了罗马之后,彻底颠覆!
高铁去罗马我在网上买了从Reggio Emilia AV 到 Roma Termini的高铁票。一大早出发,历时2个多小时到了罗马中心车站。刚出火车站,只是觉得街道比博洛尼亚更宽,建筑比博洛尼亚更宏伟而已。我先是直奔西班牙广场,看到了喷泉,看到了台阶,看到了罗马假日。
西班牙广场实地看到了方尖碑,外层雕刻着看不懂的文字,笔直矗立广场中央,庄严肃穆。这才明白当初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何不遗余力地把方尖碑一根根从埃及抢过来。它就像一根根的定海神针,矗立在那,象征着权力,镇压着人心。
方尖碑我一路走一路看,穿过波河大桥,来到了圣天使堡。一个上圆地方的奇怪结构。了解下来才知道,它最开始是哈德良大帝的陵墓,后来成为抵抗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的战争要塞,再后来作为监狱,又因为建筑优美而成为教皇宫殿,现在则是博物馆。几经破坏,数次重修。
皇帝一个不高兴,一把火烧光一切。一时雄心勃发,又令人建造一切。历史就是这样不停的破坏、重建、再破坏、再重建...周而复始。
圣天使堡参观了梵蒂冈,看到成群结队的人前往圣彼得大教堂朝圣,看到乌压压的信徒围在广场,听到教皇的声音响彻其中。这就是信仰,这就是宗教。它给予苦难中的人们活下去的希望,它可以令人生,令人狂,亦能令人亡。
圣彼得大教堂中午在梵蒂冈附近吃了午饭,然后又从圣天使桥返回。沿途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经典,无处不是艺术。情绪也开始激动起来,转角就遇到惊喜,什么万神殿、斗兽场、凯旋门、真理之口、特莱维喷泉…尽收眼底。一堆堆重量级的建筑、绘画、雕塑汹涌扑来,你根本无力招架。
斗兽场当我走在古罗马遗址,亲手触碰着那些伫立了千年的残破石柱时,不禁泪流满面。我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不是激动不是惊喜更不是悲伤。我想我是为生命的短暂而哭,为精神的永恒而哭,更为人世间的苦难而哭泣。
古罗马遗址当面对这些时空凝结在一起的宏大场景时,我感到深深的自惭形秽和手足无措。后来我在跟意大利同事聊起罗马时候感慨说:“In Roma, you can see the culture, you can see the history, you can see the blood!”
在意大利还有一些其它的插曲,比如在博洛尼亚火车站,第一次买Regionale车票不会坐车,差点被几个东欧人(疑似)骗钱加攻击,在我逃跑并穿梭了几节车厢后都心有余悸。在去北部维罗纳一家工厂时,路遇大片的葡萄园,虽然已经错过了收葡萄的季节,但还是下车摘到了几颗残留的小葡萄,吃到嘴里还真甜。还有就是在回国途中,飞机降落莫斯科时,我看到了平生最漂亮的晚霞!
葡萄园世界本身很大,只是我们常常会受困于自己的内心。回应文章开头,我为什么会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无话可说,是因为无论我说什么,这个世界都会告诉我:其实不是这样的。
莫斯科的晚霞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