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阳光的周末,悠闲又惬意,和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最近因为很喜欢喜马拉雅的一档节目,所以特别羡慕那个主播的声音,遂想着自己可以去模仿着读一下,翻到了初中课本里选读的一篇杨绛的文章《老王》,读着读着我却忍不住哽咽起来。
全篇文章不见一丝浮华与喧闹,有的只是朴实,也没有大段大段的抒情文字,有的只是从头到尾的平铺直述,唯朴素中最见功力,那样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老王的形象在脑海中栩栩如生的树立起来,让人忍不住动容。
老王死了,度过了自己不幸的,辛苦劳碌的一生,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昨天去看望姥姥,无论从哪看,姥姥真的老了,并不能幸免于老年痴呆,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陷入一种无端地焦虑当中,前天舅舅打电话给我,说姥姥想我了,说那天姥姥一起床就认为自己是在三姨家,一直念叨着要走,要回家,还担心我怎么还不回家,姥姥的心很小,有哪个儿女不在身边就会没来由的担心,以前城里的大姨三姨去看她时,走的晚了,她都会没完没了的担心,明明是开着车,路上又有路灯,可是姥姥还是担心得不得了,直到接到大姨三姨到家得电话,才能放下心。
不知为何,最近几年,越到老年,姥姥变得越发的恐慌,孤独,没有安全感,姥爷去世有十多年了,所以姥姥是伴侣当中剩下的那一个,行将就木,老无所依,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在身边,可是大家都有自己的家,也都有自己的事忙,根本无暇顾及她。天大地大,却偏偏多了个她,无处安放。
姥姥是文盲,生于1919年,也算是从动荡不安的乱世走出来的人,因为不识字,所以内心的精神世界太薄弱,劳劳碌碌操劳一生,看着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甚至送走了姥爷,我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从她的黑发到白发,时间的跨度,成长了我,变老了她,她收留了孤苦无依的我,我一直在向前走,而她却像处在反向的传送带上渐行渐远,也许她一直留在了原地,是我努力向前奔跑,而忘记了身后的她吧。
因为和姥姥感情深,以前我每每读及关于爷爷奶奶祖父祖母的文章总会伤心不已,记得高中时有一篇回忆自己的老年痴呆的姥姥的文章,让我在学校阅览室里泣不成声,那时候的我不曾历经沧桑,所以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能和姥姥生活在一起,而是把姥姥一个人丢在乡下,反而到姥姥去世才写文章去缅怀,我对此怨念不已。也许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也如同文章的作者那般长大了,我才懂得世事的无可奈何,在人潮拥挤的凡尘中,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做不到的,我阻止不了她变老,也不能减轻她那没来由的恐慌感。甚至我做不到她最需要的-陪伴!
临终关怀,是为了减轻老人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能安详辞世,也许越到临死越放不下一些东西吧,于是总是会很恐慌,很害怕。在和姥姥的言谈之中,我能感受到她的孤苦无依,恐慌不安。只是她心心念念的是回到她的故乡,那个她出生成长的地方,甚至连人事已非都忘记了。
行将就木之时,你能否内心淡然平实,安详地告别尘世?
如果可以,我多想自己能够给你你需要的安全感,让你不再恐慌不安。可是在你眼中我一直都是那个长不大的需要你呵护的小孩子,你总是不放心我!担心我受伤,可是其实,我已经长大了呀。你知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