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昨天和大家聊到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的一些读后感,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聊这本书。朱棣登基之后,之所以能够把天下治理的很好,同时做成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诸如编撰《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不仅仅在于当时国力足够强盛,还在于他本人懂得识别他人的才能,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简单来说,就是他通过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假如当初下西洋的不是郑和,而是其他人,可能结局就会有所不同。
在编撰《永乐大典》时,朱棣选择了解缙作为总编,因为他清楚解缙是做学问的料,事后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错,解缙确实是这方面的人才,在编撰的过程中,他能够有条不紊地安排每个人的工作,最终历时五年,成功编成。之后,这些参与编撰的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解缙也因此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升迁。但命运总喜欢和人开玩笑,这一成就让解缙错误地觉得自己是当官的料,于是他放弃继续钻研自己擅长的学问,转而去追求功名,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陌生而残酷的领域,其中充满无限的艰险,不是他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可以轻易踏足的,但过去的成功,让他错误地以为自己其实可以驾轻就熟,于是他不顾一切,一头扎了进去,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不幸的是,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他依然没能明白自己为何失败,因为当时的他早已醉得不省人事。
所以,不要轻易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一不小心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应该懂得自身优势所在,不轻易涉足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假如当初解缙,能够从总编《永乐大典》后明白自己其实是很擅长做学问的,并进一步钻研学问,可能人们记住的就不再是编撰《永乐大典》的解缙,而是更多。
郑和因为擅长多种语言,而且从小钻研航海技术,所以他能够在第一次出海就创下属于自己的神话,直到现在依然被后世所铭记。姚广孝清楚自己的才能在太平盛世是发挥不了的,所以在60岁之时毅然转变方向,苦口婆心坚持不懈地向朱棣宣扬自己的“造反学”,因为他清楚造反才是自己才能发挥的舞台,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如果不是在最后一次出征前一语点醒朱棣,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最多只会存在一个造反未果的燕王朱棣。朱棣清楚自己识人的眼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发现并任用人才,让他在有生之年可以无愧于江山社稷,并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
相比于解缙,他们更懂得自身所长,并能有效地发挥这些特长,最终都取得了别人没有的成就,他们的人生是值得自傲的,是值得后世之人借鉴的。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成功,并非我们没有才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领域,从而做了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有的人很幸运,因为在经历一次失败后,就能及时明白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并投入其中,最终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有的人很不幸,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开始自我怀疑,最终丧失斗志,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一生都碌碌无为。而多数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在不断摸索中寻找自己的特长,有的人找到了,但发现为时已晚,此时已没有了选择的权利。有的人穷其一生都在摸索,虽然没能成功,但他们同样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从未放弃过希望。
如果此时的你,正在从事着自己擅长的事,那么恭喜你,哪怕此刻没能有所成就,但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如果此时的你和我一样,还在探索的路上,那么也恭喜你,因为你并不孤独。一切的成功都需要积累,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路上坐着正确的事,哪怕暂时没能有所成就,但时间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题图摄影:ham515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医疗难题在不断攻克,意味着我们会拥有更长的寿命,更多时间去尝试和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