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因为年有太多美好。漂亮的新衣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美丽的窗花,更多的是舌尖上的美味……
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做的各种面食,又白又瓷实的大馒头,特别有嚼劲儿,没出锅的时候,就已经是满院子的香。一进腊月妈妈就开始忙了,蒸馒头,蒸豆包,丝糕,年糕,忙的不亦乐乎。馒头上都会滴个大红点,特别喜庆,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色素,香精的,还特别喜欢揪那个红点吃呢,特别香甜。
做成各种形状的面食年糕也是北方过年必备的美食,粘面一定要够粘,上面洒满枣子,一做就是一大锅。出锅之后,放凉一些,用刀子切成长方体,吃的时候,再切成一片一片,在锅里一热,满满的年的味道。
年糕还有一种现在不好买到的美食--丝糕,到现在我还没有学太会。是用玉米面和一点白面发起来做的,手艺好的,能做出酸酸甜甜的味道,是难得的人间美味,这会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印象中,妈妈会在除夕之前,做好几锅丝糕,放在纸糊的箱子里,放在较冷的房间,等客人来的时候,拿出来给大家吃。
丝糕过年的美食离不开红烧肉,在过去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吃上一顿肉是非常难得的事。家里一炖肉,我们几个孩子就早早的守在锅边,眼巴巴的等着了。妈妈总是把第一口肉给年龄较小的弟弟和我,那种香一直传到心里,现在想起来,仍然是没有办法抵挡的诱惑。那红彤彤,亮堂堂,满眼的年味都在这碗红烧肉里。
红烧肉鲁迅在《社戏》最后叹了一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豆还是那个豆,只是我们的饥饿不见了。年还在,儿时的记忆最远却最深,让我们记住那浓浓的年味,舌尖上的,内心中的,永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