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人物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天纵恢弘‖毛泽东心路诗程与艺术之美

天纵恢弘‖毛泽东心路诗程与艺术之美

作者: 夜静春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9-16 16:16 被阅读77次

    中国诗词浩如瀚海,宏大无涯,有着极为辉煌的发展历程。及至近现代,虽明显地现出式微的光景,但毛泽东诗词的出现,却如石破之惊,使之再现蓬勃生机,为中国现当代诗词殿堂增添了许多不可多得艺术珍品。

    毛泽东以其伟大政治家的宏伟气魄和丰富多彩人生体验与军事斗争历程入诗入词,既有虎气生风的豪放艺术气质,又不废婉约晓畅的审美个性。在其诗词中,他搓捏大地山河,吞吐人生浩气,境界非凡,妙成色相;放绽光华,�云蒸霞蔚,气势浩大,映写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以来半个世纪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景象,�构成了一部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中国革命史诗,开创了“使天下人耳目一新”的诗风词风,透露着旷放出姿的阳刚之美,嵩高之美,格调高雅,幽默风趣,具有高超艺术表现水准。

    一、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

    毛泽东诗词,�题材相当广泛,时间跨度相当久远。从1901年他8岁时始作童谣《狮子眼鼓鼓》第一次率直地流露天真的心情,到1976年春天,他在护士、秘书的搀扶下,�在花园小径踽踽而行、随口吟咏即兴而成的《游园小吟》,其间75年,可以说是诗词伴随他渡过了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如果按时间推移顺次阅读毛泽东的诗词,�不惟能深刻地了解他人生旅途的心路历程,�从中更可以领略中华民族大半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风云画卷。纵观毛泽东诗词,�从内容上看,基本可分为四大乐章,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体,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一乐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这部分诗作里,�寄寓了毛泽东同志早年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中国人民光明前途的乐观探索。1910年深秋,他作《七绝.咏蛙》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这首诗他借改前人诗句,�鲜明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异的青蛙的形象,表现了少年毛泽东敢为天下先和卓而不凡的宏大气势,从中也足可反映他自信乐观、豪气干云的政治抱负。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5月7日,�又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碟,限24小时答复。消息传来,�举国震怒。当时毛泽东正在阅读湖南一师刊印的一本叫《明耻篇》的书,闻此消息,他激愤填膺,当即在封面上赋诗题志: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果敢、坚定地表达了对日本卑鄙侵略和袁世凯卖国行径的极大愤慨,“救国大任,舍我其谁”的爱国主义精神赫然纸上。

    1918年4月中旬,新民学会成立后,派罗章龙等人去日本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用“二十八画生”署名赋诗相赠,指出“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七言古风.送纵宇一郎东行》)。言下之意,那些执国民政府权柄的声名显要之人,都不过是一些碌碌无奈之辈而已;当今之世,�救国救民,舍我辈尚有何人?其表现出来的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感,令人感佩不已。1925年,毛泽东重游岳麓山橘子洲,看枫林遍野,湘江碧波,仰望苍鹰盘空,俯视锦鳞游泳,不禁浮想联翩,引发了他对宇宙运动变化和人类社会兴衰荣枯内在动因的思考与探索,“指点江山”,“到中流击水”,�表达了他要携百侣战友掀起中国革命、彻底冲决旧社会堤坝的坚定而必胜的信心。如果说,在此之前,毛泽东在诗词中所表达仅是一种改天换日的信念的话,那么,1927年9月,他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所书“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就鲜明地用艺术直赋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走上武装割据、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道路,�表明毛泽东从此真正走上了中国政治军事武装斗争的历史大舞台,为他以后的革命历程,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军事与革命理论基础,表明他已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乐章:“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这一部分作品中,掌握强大革命武装的毛泽东,随着其政治军事力量的逐渐扩充,对敌斗争必胜的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石,大家知道,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难道被迫进行了如此长期血战的中国人民,�还应该对于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表示享受温柔,而不加以彻底的消灭和驱逐吗?�……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将革命进行到底》)很明显,在这里“苍龙”就是指的毛泽东的政敌蒋介石。表明了他要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意志和果敢决心。1928年8月底,蒋介石派兵进攻井冈山北高峰黄洋界,这里山峰似剑,壁立千仞,谷深万丈,山路崎岖,地势险要,红军仅靠留守的两个连,协心齐力,英勇抗击,打得敌人连夜逃窜。后来,毛泽东为此专门制词《西江月.井冈山》,高度赞扬了保卫井冈山的革命军民,抒写了黄洋界胜利的光辉史诗,表达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对敌斗争是艰苦的、残酷的,�但有着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气魄的诗人毛泽东却豪气如云,他以冲天的革命豪情和壮美的山川景观入诗入词,在艰苦卓绝中,�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粗犷豪放,睥睨千古的政治情怀,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乐观色彩。如写于1930年1月的《如梦令.元旦》:“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动感鲜明,豪情洋溢,诗人与红军将士行军时轻松愉快的心绪,仿佛从词中飘逸而出,对敌斗争的残烈似乎也变得充满诗意化了。毛泽东的斗争意志是坚强的,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无论情势多么复杂,多么严峻,他都不坠革命进取之志,在其《奋斗》诗中,他曾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这种观点:“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1930年,中共中央“左”倾教条主义者派“钦差大臣”到长汀,强令毛泽东、朱德进攻南昌,�夺取中心城市,要“饮马长江,会师武汉”。当时红军尚不十分强大,�力量相对薄弱,这种决策显然是有悖于形势的,斗争胜负也是难以预料的。毛泽东向来主张“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此时,他又不得不服从中央决定。心情是矛盾的、复杂的,�但是在《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一词中,表现出的宏大气魄,仍然是令人震憾的。“六月天兵惩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其中,没有丝毫悲观的情调。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伪总统府的门楼顶上,�统治中国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蒋介石政权被彻底推翻了。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看到印有“解放南京”四个特大字的《人民日报》号外,�心潮澎湃,兴奋不己,挥毫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指出人民解放军应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鲜明地表达出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一定要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诗风磅礴,豪气盖地,表现了一个未来王者的恢宏胆略与气度。

    第三乐章: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和冲天豪情,�全国人民都以无比的干劲热情投入到欢庆新社会、建设新生活的生产高潮之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学先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抒发了雄鸡高唱,黎明降临,漫漫长夜结束,新中国辉煌诞生和社会更叠、人民当家作主的欣喜之情,�融铸着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毛泽东瞻目今天,放眼未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把现实与理想高度统一起来,描绘出了一幅极为宏伟壮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蓝图,�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令“神女”都为之惊叹的美好前景,�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今天葛洲坝横截长江的愿望已经实现,若我们有幸登上坝顶,西望蜀陇,东眺吴楚,应和着三峡大坝的劳动号子和现代化施工机械的轰鸣,�再次回味这首《水调歌头.游泳》,心里该会多么的激动和自豪呀!

    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连大自然都感动不己,�加入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动热情。“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七律二首.道瘟神(其二)�》),就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热火朝天的壮丽的劳动图景,�更加深刻地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祖国的劳动热情。

    第四乐章:“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天敌。”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帝反封反霸权主义的光辉篇章。他用诗歌吹响嘹亮的战歌,�唤起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一道反抗强权霸权和革命不胜、战争不止的斗争豪情,�充满了对“帝、修、反”的蔑视和定会战胜他们的必胜信念,给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极大的斗争勇气,表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旷达胸襟和政治风范。在《登黄帝陵》中,�他历数日寇侵略,�蚕食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四万万众,坚决抵抗;……亿兆一心,战则必胜”,并向吾华始祖庄严宣誓:“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祁请全民团结,组成统一战线,坚决抗击日寇侵略,�整篇诗歌响彻着团结抗日的时代最强音,具有激人奋进,鼓舞胜利信心的坚定力量。自1958年起,�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各国反动派、还有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修正主义分子,�联合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毛泽东面对世界“帝、反、修”空前孤立中国的险峻国际形势,甘为“孤家”,痛斥妄图挑起战争争端、试图对中国动武的“狂峰”们,�并轻蔑地把他们比喻成“几个苍蝇”和“蚍蜉撼树”的“蚂蚁”,�勾画了他们反华必败的可怜丑态,在世界风云激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世界局势中,充分表达了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在《念奴娇.昆仑》一词中,毛泽东以极度夸张和奇伟想象相结合的手法,更是塑造了一个倚剑昆仑,改造自然、创造大同世界的伟岸形象,�展现了一个世界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宏伟气魄,�让世界人民充分领略了一个大国领袖的伟人风范,�但是在毛泽东同志所有反对霸权主义的词作中,�我最喜欢的当数《满江红.庆祝我国第一次核实验成功》一词。为佐见证,现抄录如下:

    小丑下台,�应欢送,礼炮轰隆。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十年丑史归尘土,一阵惊雷卷巨风。笑老修,大势去矣,敲丧钟。忆往昔,来势汹;众喽唱,�瞎起哄。君不见,人民自古是英雄。螳臂挡车千钧力,庄生梦蝶一场空。看东方,火焰赤旗舞,万里红。

    二、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从体制上看,毛泽东诗词体裁完备,风格多样。诗有三言、四言、六言、杂言;有古风、有近体,有歌谣;有浩歌宏唱,也有抒情小吟。词有小令,�也有长调,词牌涉及二十有余,并都能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就其诗词整体艺术而言,�可用16个字来概括,即“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雅俗共赏,风趣幽默。”下面,我想从审美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就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浅析如下:

    崇高美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一种先声夺人的豪放气质,�透露着一种刚性特色的崇高美。崇高美也即壮美,�阳刚之美,早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孟子就曾对崇高美进行过粗浅的探讨,�在这方面谈得较为中肯的是清代桐城派作家的代表姚鼐,他指出“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挟风雨雷霆之势,�具神工鬼斧之奇,语其坚则千夫不易,论其锐则七札可穿……如剑土,中坚含实,鼎包翠碧,外耀光华。”读毛泽东的诗词,这种体验可随处而得,�如“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圜宇。”(《贺新郎.别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多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拆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泌园春.长沙》)“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十六字令.其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等,或借自然的崇高展示革命斗争的崇高,或借夸张奇特的想象与磅礴奔腾的山川气势,显示进步社会力量的巨大潜力与崇高精神,�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激烈碰撞中,激发革命民众的战斗激情,展现历史洪流不可阻挡的滚滚态势,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勇气,深刻反映现实斗争的壮丽图景和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给人心灵以不可抗拒的震憾力。

    婉约美

    在毛泽东诗词中,占主体地位的是表现崇高美的豪放词,纯粹的婉约词几乎没有。但是其诗词豪放却也不废婉约清丽,�许多作品将豪放的个性与婉约的诗风词风相结合,在阳刚之中,有时也显现出难得的阴柔之美,如幽林曲涧,�日之初升,似惊蛇入春,翩然有志,俨然天外之游丝,鸿鹄之啸鸣,使诗词之境界为之大开,放射出独特的艺术个性。1921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出外进行社会调查,�熄灯在床,想起新婚的妻子杨开慧,怎么也睡不着,�杨开慧那娇好的身影,温馨的笑容,总在眼前晃动。室内静得几乎无法忍受,�颇有“可堪孤馆闭春寒”的况味,此时,残月西照,众星朗朗,恰逢牵牛、织女二宿方位互换,�他倍感分离相思之苦,情思难禁,展纸濡墨,挥笔写下了《虞美人.枕上》一词:“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座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抒写思恋柔情,感情真挚,动人肺腑,比之李易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显得还要深挚强烈,�但读来却丝毫没有凄苦之感,相反却从中飘逸着一缕阳刚之气,这和封建时代吟咏风化雪月的旧词人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类似的词还有《贺新郎.别友》,�词中写妻子杨开慧对自己的无限深情和支持与理解,“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并将夫妻之爱与深广的历史内容、风雷激荡的革命现实结合起来,“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重比翼,和去翥。”既描绘了杨开慧爱笃情深的感人形象,�又使两人的美好爱情得以升华,较好地表达了毛泽东诗词“不废婉约”的特点。

    幽默、雅俗美

    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毛泽东的幽默,�一是来源于他对客观物理的深刻洞察,二是反映了他超人的机智与聪敏。如1934年,在长征途中,毛泽东见张闻天骑马摔跤,但并未摔伤,随即赋吟打油诗一首:“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四脚朝天摔得巧,没伤胳膊没伤脑。”于幽默诙谐之中既表明了他与张闻天的亲近关系和深厚友谊,�又反映了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雅与俗,�本没有绝对的分野,通俗的看法是曲高和寡为雅,下里巴人为俗。世界风行的美声唱法何其高雅,但在最初,它却是意大利的通俗民歌;现在我们奉为名著至臬的《三国演义》,当时也是世上流行的通俗读物。毛泽东的诗词,没有人会认为是通俗文学.甚至奉为典型巨珍也不为过,�但其中确实也有许多地方给人以雅俗共赏之妙。如《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全篇基本采用现有成语写眼前景、面前人、身边事、当时情,明朗晓畅,让人一看就懂,尤其最后一句“昨天丁小姐,今日武将军。”既俗得妙极,又点明了于玲的身份,言浅而含义丰,意微而词意显,带有鲜明的通俗化特征。做为驾驭语言的高手,�毛泽东还善于从鲜活的生活中汲取语言营养,�顺手拈来入诗入词,看似粗浅,却往往能够准确地表达生动深刻的社会内容。如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他直接引用赫鲁晓夫的原话“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以此入词,生活气息跃然纸上;至于“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有人认为过于“粗俗”了,�岂不知这一句正好表达了对赫鲁晓夫被帝国主义恫吓后的丑态的谴责与轻蔑,�难怪周恩来同志在重病期间听身边人员读《念奴娇.鸟儿问答》,每听到“不须放屁”时,都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可见,毛泽东诗词的俗自有其俗的妙处。

    毛泽东诗词是现代诗词艺术中的珍品,�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诚然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抛砖引玉,吸引大家研究伟人作品及艺术品格,故撰此文与各位大家共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纵恢弘‖毛泽东心路诗程与艺术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tu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