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平儿与王熙凤本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什么王熙凤争议那么大,而平儿却能获得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呢?
最极端的应该就是贾琏的随从兴儿的评价了。
他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说她“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简直成了一无是处的母夜叉。
而平儿呢,“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不但没有因为她与凤姐“一个鼻孔出气”而恨乌及乌,简直就像一个慈悲为怀的女菩萨。
我觉得,这兴儿为了强化效果,是明显进行了夸张的,至少王熙凤不会坏到这地步;平儿也肯定不是无原则的“老好人”。但他表达的态度和情绪显然是真实的。
而兴儿的态度和情绪,也并非只他一个人有,而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感受,甚至像已经位居中层的周瑞家的,也曾在接待刘姥姥时不经意地流露出对她驭下太严的不满。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感受到,不管兴儿的评价纯度有多高,至少表明王熙凤的风评不是很好,而平儿的风评则是不错的。
那么平儿的为什么能得到一致好评呢?
评价都是人作出的,途径则是话语或者行动。我们不妨就挑几位贾府中人做代表,找找平儿广受好评的原因。
01王熙凤
可能有朋友说了,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可以说“两位一体”,互为腹心,她当然会认为平儿好啊!用她的态度为例不客观吧?
其实不然,我们想一想,根据兴儿的讲述和平儿自己的说明,当初王熙凤嫁到贾府的时候,是有四个陪嫁丫鬟的,后来“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下平儿一个。
这就体现了平儿的特殊性,也似乎表明其他三位或走或死的原因存在联想空间。毕竟,按照贾琏好色如命的秉性,如果他不与这几个陪嫁丫鬟有点什么故事好像实在不太正常。甚至可以大胆推断,其他三位就是凤姐的安排和处置。
那么平儿为什么留下来了呢?
首先肯定是平儿与凤姐自幼就最贴心,凤姐再强大,身边也少不得一个心腹的;同时,平儿也最本分,不会对凤姐产生什么恶性竞争。
这也就无怪乎凤姐主动让贾琏收了平儿在屋里,照兴儿的说法,是“一则显她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此外恐怕还因为平儿是不会像后来的尤二姐、秋桐等人那样争宠的。
真的,平儿虽说属于贾琏的“屋里人”,但是一年到头也不太有机会与贾琏在一起,尽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叫她知道了,又不待见我”,多少是无奈的,但确实体现了不与凤姐争宠的行动,凤姐自然放心好多。
同时,平儿也很会维护王熙凤的外在形象,在她的塑造里,王熙凤是不折不扣的好妻子、好当家。
比如贾琏曾抱怨凤姐太会吃醋,而她自己却“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言下之意,他觉得妻子不见得稳重。
对此,平儿说:
“她醋你使得,你醋她使不得。她原行得正走得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连我也不放心,别说她了。”
言下之意,凤姐其实只是看起来有点随便,实际上是牢守底线的,比你贾琏可本分太多了!
这是对内,再看个对外的例子。
比如凤姐生病时,李纨探春李纨“三人小组”代管荣国府事务,眼看那三位搞了一系列创新改革,风头直逼凤姐,这时平儿一方面全力协助探春树立威信,推进工作,另一方面又极力凸显凤姐的“在场”,维护凤姐的权威,好像没有哪一件措施不是“我们奶奶”早就想到的,只不过时机不对或者身份不妥不宜实施罢了。
此外,平儿在维护王熙凤形象时,又常常劝她保重身体,真是“外塑形象,内强体质”,对凤姐可是赤诚一片啊!
对此,王熙凤尽管看起来并不是很领情,甚至曾因为贾琏在她生日那晚与鲍二家的偷情而迁怒于平儿,打了她,显得太为绝情,但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平儿实在是她最亲近的人。
现实生活中,不也常常存在把气撒在最亲的人身上的情形嘛!说到底,类似于自虐(正如宝钗对平儿说的:她不拿你出气,拿谁出气?)。
02贾琏
应该说,平儿和贾琏的感情生活也许可以说是“不太正常”的,他与鲍二家的偷情那次,也曾把平儿当出气筒打了几下,不过他是觉得平儿很好的:不说相貌,而说为人。
平儿对贾琏大概也像王熙凤一样,有点恨他太花心,况且是都不管对象是什么货色。但根底上,她又努力维护他。
比如那一回贾琏趁巧姐出天花搬出外屋居住时,与多姑娘偷情,多姑娘留了几绺头发在被铺中,被为他整理的平儿发现了。
而这时,凤姐也半真半假地问她有没有找到啥姑娘家留下来的汗巾子啊头发啊什么的。但平儿却没有交给凤姐,而是收了起来,单拿给贾琏看了:
平儿指着鼻子,晃着头笑道:“这件事怎么回谢我呢?”喜得个贾琏身痒难挠,跑上来搂着,“心肝肠肉”乱叫乱谢。平儿仍拿了头发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露出这事来。”贾琏笑道:“你只好生收着罢,千万别叫他知道。”口里说着,瞅他不防,便抢了过来,笑道:“你拿着终是祸患,不如我烧了他完事了。”一面说着,一面便塞于靴掖内。平儿咬牙道:“没良心的东西,过了河就拆桥,明儿还想我替你撒谎!”
她有点恨贾琏浪荡无行,但又心疼他受凤姐的责骂。
再如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平儿知道后告诉了凤姐,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她也对贾琏的行为生气,这种行径比前例中偷个情可严重多了;而同时并没有想到会有后来不可控的后果。
而当尤二姐被凤姐骗进荣国府并设计折磨时,平儿一直偷偷照应。
最后尤二姐因无法忍受屈辱而死后,也是平儿偷偷拿了自己的二百两碎银给贾琏,算是体面地把丧事办了,让伤心欲绝的贾琏深深感激。
这样的平儿,贾琏怎会不念她的好?
可以说,最后贾琏把平儿扶正,平儿总是为他着想是重要原因。
03姐妹
因为平儿身份有点特殊,既是丫头,又是贾琏的妾室,所以这里说的姐妹包括了贾府姐妹们和丫头们。
丫头中,就算是像怡红院中坠儿这样的小丫头,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子,她也不想追究,只是来找袭人说说清楚,让大家以后留意着些。
并且因为这事被晴雯处理得有点过火,后来处理茯苓霜失窃等事件,她也从稳定着手处理,在不冤枉柳五儿等人基础上,保护了彩云等丫头。
再看那个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亲姑妈邢夫人都不照应,好一点的衣服都没得穿,一次去参加大观园诗会,那些姐妹们一个个穿得花团锦簇的,只有邢岫烟“穿着那件旧毡斗篷”,平儿看到她那“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样子,未经凤姐同意,就把凤姐的大红羽纱披风给了邢岫烟。
必须说明,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尽管也是贾琏和王熙凤的亲戚,但亲的程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平儿只是与宝钗她们一样欣赏邢岫烟的为人才真诚地关心她。
这样善良的平儿,那些受她关照的人怎么会不觉得她好?
再说那些姑娘小姐们。
同样用前文已举的例子,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暂管府中事务,面对不可避免的对既有措施的变革,势必近于对王熙凤的“否定”,平儿是坚决维护凤姐权威形象的,一律说“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惹得宝钗笑话她“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缘故”。
那不是要惹探春她们不快了吗?
事实上没有,因为平儿说话的前提是她(和凤姐)支持探春她们的改革措施,只不过强调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超出凤姐的掌控。简直可以说,凤姐就是她们“不出场”的合谋者。
既不挡她们的道,又不伤凤姐的面子,这样两头齐活的平儿,姐妹们怎能不觉得她好?
04下人
前文也已经提到贾琏的随从兴儿夸奖平儿的话。
应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情感朴素,非常真诚。
对他们来说,这么一位王熙凤的心腹,不仅不狐假虎威盛气凌人,还总是背着她做好事,实在太难得了。
什么好事呢?对这些下人来说,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犯了什么错,比如上班迟到了、误了差事了、丢了东西了之类,在王熙凤那儿非狠狠责罚不可的,在平儿那里却求求情就饶过了。
再如,下人们想请假,不敢找王熙凤,却找平儿。平儿那儿容易请成功。
当然,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平儿是不是滥做好人啊?其实不是的。
单举平儿断案一例(参见《平儿巧断贾府失窃案,3个特点显示能力,可惜只是丫头》一文),她是稳妥为重、大局为重、攻心为上。
也就是说,她饶不饶人、准不准假,都是着眼整体,酌情考虑的,既不像王熙凤那样一味以权压人,也不像李纨那样略无约束;并不是无原则,而是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
这样有风度的平儿,怎能不让下人们觉得她好呢?
觉得平儿好的人其实还有好多,比如以贾母为代表的长辈们。这就留给朋友们来补充吧!
作者附白:公众同名,敬请关注。私信书名可获各种名著电子书。(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