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宗教》休斯顿 史密斯 著
宗教是人类现象独有的一种特征,从远古时代的图腾开始就有了宗教的痕迹,了解一个民族就要去了解他们的宗教,宗教受到时代的影响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不管是哪种,回归自我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所有的宗教都离不开修行,宗教讲的不是事实而是意义。
印度教
印度教并不反对享乐,但并不一定享乐作为最高的善,只要准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享受世界带来的美好是没问题的,尊崇感官美学,在尽情享受之后就会明白,琐碎与浅薄不能满足人内心对于真善美的满足,成功权力财富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不能满足的欲望。
没有饱和点的目标,都集中在自我的意义上,可以承认欲望但是也要接受欲望离自己远去,走上弃绝之路,一切都是空的,要超越自我中心去追求意义和价值。
从要到给,不求胜利而是尽自己之力帮助别人,印度教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大我”的存在,也就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永恒,想要实现内在超越就要拂去表面现实的遮蔽,肉体上的痛苦,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挫败等等。
人生充满了失望,但是如果瓦解自身的期望自然也就会没有失望了,成功与失败反复上演,超越无知与有限,就能将自我领域扩大从整体看待事情的发生,就不会因为细小的得失而波动心境,觉知完整的“自我”,拥有最大的力量,充实的智慧,即使受挫也不会被毁。
印度教通过瑜伽对身体的掌控来做对精神和道德的控制,用直觉的判别力来转化为思考的力量,用第三者的眼光去思考自身的处境,要通过工作去找寻生命的标记,因为无所事事会让人变得烦躁不安,工作也是一种修行,能够确认自我的存在。
每个人都在以当下所思所想创造未来,种因得果,宇宙中有无数与我们相似的星系,所有的现象之下都潜藏着能量,所有的事情都具有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
佛教
佛的梵文意思是“醒悟的人”佛陀善于分析问题,身皇家却自愿舍弃一切打坐沉思,启悟之后他看到的一切都是透过表象直达心灵,思想透过文字只能传达很少的一部分,唯独面对面的透彻了解才能看清楚整个宇宙。
佛教具有当时其他宗教不具有的开放性,并且针对当时的一些权威制度发起攻击,从仪式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规定,在当时算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宗教。
主张通过觉醒来达到巅峰,努力实践自己的救赎,没有占卜,预言等等超自然解释,相对来说更加科学与实用,佛教主张正见,用知性面对苦难的一生,正思和正言来改变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慈爱是佛教的信条,帮助人进行正面精进,通过正念来感知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无常,苦,无我是佛陀定下来的人生三大障碍。精神的自由能够带来生命的扩大。
佛教后来分为了大乘和小乘,佛心修炼主要靠坐禅,佛教传到西藏则衍生出了密宗。
儒家
儒家起源孔子,他周游列国,时代动荡,传统不再能将社会维系在一起,孔子却依然坚持传统能够统一社会,他用仁作为行事准则,礼作为行事规矩,五伦构成社会生活的经纬,对长辈照顾对家庭和气,用德来统治国家。
孔子十分注重艺术,儒家在伦理与宗教中跨界一样的存在,具有双面性,儒家经典更是一度成为国家教课教材标杆。
道家
道家创立于老子,道家认为一切自然的背后都有意义,主张无为,道家有很多哲学的思想,产生创造性的静,正所谓上善若水,以柔克刚,道家反对一切形式的自我肯定和竞争。尽量避免纷扰和侵略的态度,与自然为友,这是与儒家最大的不同。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与地理上的西方最为接近,属于亚伯拉罕西的宗教,体现了穆斯林对穆罕默德的敬佩之意,阅读的是伊斯兰圣经《古兰经》,其力量在于其和阿拉伯语言的结合,翻译版不能完全表达内容,伊斯兰教的神学概念与犹太教和基督教有很多相似之处。
伊斯兰教有五根支柱,每天也要有五次祈祷时间,最初是朝着耶路撒冷的方向祈祷,后来变成了朝着麦加方向祈祷。起到内容可以是赞美,感恩和祈求。
犹太教
犹太名族对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犹太人对意义的追求可以追寻到对深的了解上,他们将人格注意集中在超越自然的意志之上,肯定了宇宙是“神”创造的,犹太教遵循“十诫”,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神的孩子。
基督教
基督教拥有大量的信徒,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流传的时间也比较长,可以算是一种历史的宗教。
很佩服作者几乎将世界上几大主要宗教研究的都比较透彻,作为一本宗教科普书籍来说已经算是比较专业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