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学人翻译社自由翻译日记语言·翻译
撇开MTI不谈,翻译这条路怎样越走越宽

撇开MTI不谈,翻译这条路怎样越走越宽

作者: 福州翻译Ivy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5:44 被阅读12次

    我没有读过MTI,最高学历就到本科为止。也没有在翻译公司工作过,什么译审、项目经理这种头衔,与我毫不沾边。我刚入行的时候还懵懵懂懂,从千字30的白菜价、没有一点客户资源的菜鸟翻翻做起。掐指一算,进入这一行竟也有个七八年光景了。

    平凡普通如我,如今守着这个翻译、英语学习类公众号,打理着“知新共学”社群,经营着一个小小小小的翻译团队,为互联网、科技、传媒公关、法律、杂志刊物等领域的一些客户(主要是2C)提供翻译服务。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接触了比较多职业翻译还有翻译专业的学生,也有形形色色的客户,今天结合一点自己的经历,还有平日里对身边的人的观察,谈一谈这个职业和发展。

    扎实的双语能力是基础

    一行有一行的硬技能,吃语言饭的,如果双语能力不过硬,其他的都可以不用想了。即便命好,手上有白得的客户资源,也很容易因为用人不善而失去客源和信誉。任何行业都是这样,你可以不是匠人,你可以不自己动手做,但你不能不懂。

    不管是在校生还是职业翻译,活到老,学到老。语言有生命,它一直在变化,在成长。对这门功课的学习,没有尽头。如果不太清楚自己的双语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翻译一职,那么我想,考试是最理想的量化标准。在备考的过程中,你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短板,不外乎语法、语感。语法是译文的下限,决定了译文能不能看;语感是译文的上限,决定了译文好不好看。

    我身边有些同行,包括我自己,即便考过了证书,隔三差五得空了,都会重返考场再考一次。主要是看看自己这次能在多短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分数较之以往有没有变化。对于我而言,经营着这个公众号和“知新共学”社群,自然也很关心每年考试的出题方向和风格。当然,单纯的数字不能说明什么,但是这样的操练能够告诉自己:我的翻译手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分数可能具有迷惑性,但是面对考题下笔时的感觉,你是骗不了自己的。

    关于这个部分,就不再多说了。丢个书单吧>>>读书日 | 对方不想理你并丢来了一张英语学习书单

    你是翻译,但不只是翻译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也在第一线和翻译打交道。对于翻译提交上来的译文(撇开译文质量不谈),光从排版角度,我大概能了解这个人的专业素养乃至性格,是内敛稳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种,还是急功近利只看得到眼前。

    翻译属于语言服务活动,任何一个想要有朝一日独立服务客户的翻译,都要有服务意识,排版、客户维护沟通,这些小细节的处理就是服务意识的体现。客户要的不止是一纸译文。我们买东西都知道货比三家,看售前售后,客户找翻译或翻译公司,同理。

    作为给翻译公司打工的翻译,冲着那些稿费,从道理上来说也没有义务帮助公司处理这些细节。但是愿意不愿意学,愿意不愿意了解,就是性格态度乃至格局的问题了。

    说到这里,想起今年早些时候写过一篇>>>在翻译公司里怎么“混”,收获比较大。我在这篇文章中建议大家不要只盯着自己手上的那点活。

    翻译公司的员工绩效与员工的翻译量紧密挂钩。产出越多,酬劳越高。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埋头翻译,冲业务量就好了呢?

    自然不是。

    在自己的主要业务水平稳定下来之后,要多留意翻译公司里有没有别的相关职位对自己有帮助。有的翻译公司鼓励员工轮岗,比如让翻译去CAT相关岗位学习,或者派去做项目管理。这需要牺牲一段时间的产出量,从而影响酬劳。

    但,值得做。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帖子,大概是说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其实就是要你去抓工作的本质,很简单的三个字:人、财、物。

    无论在哪一行,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搞清楚这三个环节之后,你会发现,所有工作、所有决策,都是紧紧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的。

    具体来说,在一家翻译公司里,可以去了解人员的筛选与管理、如何维护客户关系;还有不同项目的付款条件,既不苛刻能让客户接受,又能控制住结款风险;还有CAT的操作使用,不是自己会用了就可以,团队里有人不会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麻烦,你能不能尝试解决。万一将来出来单干,一个人可是要活成一个团队的呢……

    之前和一个从翻译公司Inhouse出来做自由的翻译聊天,他说很后悔当时没在翻译公司多轮岗多学点东西,就知道冲业务量了。

    翻译其实是卖自己的时间和专业能力的职业。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当成财产变现,那么日子一定过得很拮据。因为往后我们的时间一定是越来越少的,如果没有其他技能、经验的加持,可想而知日子得多难。

    很多需要你投入时间的事情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甚至还会影响你的现有回报,但这就是对未来的投资。真正值钱的投资里,时间不是被当做交换物,而是被当做投资物存在的。轮岗体验各个环节的工作就是如此。

    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也是这样。可能这几年还是学生,没有机会进公司体验,就连兼职翻译的机会也比较少。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提前学习了解翻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CAT的使用(给自家技术牛打个广告>>>多一项技能傍身 | 知新共学Trados学习群第3期招新啦~)。

    翻译是“杂家”,但走得更远的是“翻译+”

    对于刚入行的翻译,或者还没有入行的翻译学生、学习者,可以把现阶段的重点放在做“杂家”上。各个领域的稿件业务,如果能接触到,尽量都接触一些,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做好语料库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之中也是在培养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这太重要了。大多数客户不会给到翻译足够的时间的支持,让他们去深入了解某个领域之后再开展翻译工作。更多时候,我们是“现学现卖”。

    如果已经有了一些翻译经验,也接触了较多领域的项目,那么是时候思考一下自己的擅长领域:医学、土木、IT、软文、社科、法律……什么样才算是自己的擅长领域呢?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过去哪个领域的项目处理得比较得心应手?客户反馈比较好?或者哪个领域你有现成的翻译资源(包括这个领域的优秀同行以及客户资源)?

    就我自己来说,我们的小小小小团队在公关类的软文文案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这些年服务的客户里大部分也都是这方面的需求。基本上提交试译之后,客户都会发出合作意向,如果最后没谈拢,基本上也是钱的问题,而不是译文质量问题。客户之间的圈子也很容易形成口碑传播。一个项目组的经理找到我们,服务好了,这个公司其他项目组在需要翻译的时候,也基本上会通过他来找到我们。公司里和我们对接的专员离职之后去了别家公司,新东家需要翻译的时候,也会回头找到我们。这种在某一个领域积累下的WOM看似随机渺茫,但经年累月,也会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再小的个体,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说到客户,就绕不开很多人关心的“去哪里找客户”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包括线上的、用于展示给别人看的微信朋友圈,还有线下的、实际交际的朋友圈。

    上个月,我参加了两场有关个人品牌经营的讲座。其中一场我是主讲人,另一场,主讲的是福州本地一家新媒体公司的CEO。我们有很多观点非常一致:这个时代,新媒体重塑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客户拓展、服务乃至一切业务上的环节,也一定与新媒体息息相关。

    而被很多人用来刷屏10万+文章、转发抽奖团购信息、追星追剧的微信朋友圈其实是经营个人品牌的最佳场所。

    过去,我们刚认识一个人,可能会看他的名片,了解他的职业。但如今,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我们会加他微信,然后翻他的朋友圈。你从事什么职业,性格好不好相处,手上都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凡此种种,都在你的朋友圈里一览无余。

    那位新媒体公司的CEO在分享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我的观点与之类似:

    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应该发挥提醒的功能:有事请你联系我。

    与职业、专业相关的朋友圈,是在告诉朋友圈里的人,我是翻译,今后你自己或者你朋友你客户你老板你同事有需要翻译的吗?可以联系我;

    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朋友圈,是在告诉大家,我热爱生活,我喜欢玩这个,有志同道合的吗?你身边有志同道合的吗?可以联系我;

    与生活交际、跨行业交流的朋友圈,是在告诉大家,我能接触到联系到这样的人脉,有你需要或想要认识的人脉吗?可以联系我……

    至于如何经营微信朋友圈,这里不能展开讲,不然要讲一天。网络上应该也有很多这样的经验贴分享,知乎、微信公众号文章上,都可以找找。

    一直以来,我都很反感“某专业无用论”的说法。任何专业,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工具,能给个人创造多少价值,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工具本身,而是使用工具的人。

    其实,成年人的交际无非就看两个,要么你有趣,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慰藉;要么你有用,能给别人带来资源帮助。

    就拿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吧。这些年,媒体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在说“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还有前阵子有关撤销大学英语专业的新闻……好像这种种消息都是奔着革我的命、砸我的饭碗来的。但这些年,我的交际圈子、我的客户圈子没有受到这种“不利好消息”(且不说消息客观与否)的任何影响。

    出门见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我都很骄傲也很自信的说,我大学时读的英语专业,现在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是个翻译。大家也都愿意加我微信,留个联系方式,因为我很自信我对他们一定是有用的:就算他手上现在没有翻译业务,这年头,谁还不学个英语了?谁还不想知道学英语哪个APP哪本书比较好比较适合自己?谁还不想翻墙出去看个什么新闻了?谁家没个小孩要学英语了?……

    这样积累下来的朋友圈,在短时间内可能确实不会带来经济上的直接收益,但回头看看,目前手上合作得比较频繁的老客户,绝大多数都是当初通过这样的方式七弯八绕联系上的。就算哪天我不做翻译了,有这样的圈子,我相信也能找到别的营生。

    朋友圈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值得好好经营。但经营好的前提是,你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资源作为人脉交际中的交换物,在“穷得只能独善其身”的年纪,你的专业能力以及这个专业能力为你带来的资源,就是你能提供的第一笔交换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撇开MTI不谈,翻译这条路怎样越走越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e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