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7
解除心头大患
人人都有一个心头大患,老子有,秦始皇也有。那是什么?那就是你的身体终将死去,不能永生。所以秦始皇服食丹药,追求身体的长生不老,但他最终失败了。
秦始皇的失败意味着,长生不老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后来还有很多人重走这条路,也都以失败告终。
老子不一样,他有着更高的着眼点,他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放舍此身,则无此大患矣。其中深意在于,即使放舍此身,即使以后不再有肉身,你我也不会彻底死绝,你我内在的精神生命将在另一个层面延续,甚至永不断绝。
那永不断绝的内在生命,与天地万物相融通,称之为道。发现它,称为见道。完全融入其中,与道体不即不离,称为得道。大用现前,于法自在,称为圆满道。道体非实有,方便立其名,永不断绝故。
老子所说的道,与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与大乘教法所说的真如佛性,乃同体异名。
问:既然同体异名,这些教法是否可以相互取代呢?
答:不可相互取代。为什么?因为众生根器有种种不同的缘故,需要种种不同的教法予以方便教化。还因为,虽然同体异名,但各种教法对于道体觉悟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既有角度的不同,也有透彻程度之不同,为避免发生争议,此处不展开。
既然内在的精神生命永不断绝,那就不妨舍弃色身,彻底解除这个心头大患。这确实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前提是,你需要找到那永不断绝的内在生命,融入它。
像这样的解决方案,类似于佛教里面声闻、缘觉的教法,也就是消灭业力,灭尽生死轮回的流转之因,最终归于无生无灭之涅槃,彻底解除死亡这个心头大患。
无生则无死,不显现生死,则无此大患矣。
但大乘教法不一样,有着更高一层的着眼点,也可以说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视角,不可超越,名为究竟了义之道。其相关教法,则称为了义教法。
了义教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在生死当中,透过生死假相,直接抵达自性清净涅槃。无需灭尽生死轮回之现象,依然常住大涅槃。换一种说法,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此即无住涅槃。
所谓明心见性啊,就是你亲自观察到自性清净涅槃,现量确认了它的不可思议之空性存在,空寂而永在,即是天然本具的大涅槃,即是道体,即是本来面目。
你那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之假相,丝毫不妨碍你常驻于大涅槃。你有生死业力,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有种种习气,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水花的飞舞并不妨碍它是无形的水,当你晓得自己是水,你又何妨自在飞舞呢?
当你晓得自性就是空寂涅槃,你随着业缘示现在生死轮回当中行菩萨道,又有什么关系呢?以幻化业力之身,行如幻之菩萨行,度幻化之众生,抵达如幻之菩提涅槃,是为菩萨道。
最终呢,如《圆觉经》云:“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此“觉心不动”就是自性清净涅槃,彼非生非灭,非有非无,遍一切处而无所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就是本来面目。
发现本来面目,得极大心安,从此安然度日,直到安闲地离开人世间,这是可以做到的。当你见道而充分了解死亡的真相以后,你将会完全接纳它,随时欢迎死亡的到来。有了这样的心境,便可安度余生,最终安详地离开人世。
何为死亡的真相?生死都是假相,都是意识心里面的幻境与幻觉。
问:可是身体会有病痛啊,到那时怎么可能安详呢?
答:身体的疼痛和你对它的依恋程度密切相关,你越是牵挂这个身体,心和身体之间的联结就越紧密,疼痛的感觉就越厉害。
没错,疼痛其实只是一种感觉,名为痛觉。有一句话大家应该听说过:“所有的感觉都是虚假的。”确实如此,那疼痛的感觉是虚假的,你完全可以超越它。
反之亦然,那些舒适、快乐的感觉也是虚假的,你应当超越它。
超越是什么意思?不再被它所影响,即使它出现了,也不会扰动你的心境。见道的人不必理会感觉,因为感觉是很虚幻的,道体则空寂而真实。
唐代文益禅师与南唐中主李璟交往密切,某日,二人一同赏花时,文益禅师有《看牡丹》一首云:
拥毳(cuì)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其大意是:
“山僧和您一同赏花,都穿着细软毛衣,一同面对着芳香四溢的花丛,其中的意趣啊,却不一样。”
“山僧虽然未老,头发从今天起就已经开始斑白;眼前的牡丹花呢,还是和去年一样鲜红。”
“因此知道啊,花朵的妖艳和清晨的露水一样,都将转瞬即逝;花香再浓郁,也将随着旁晚的清风一同飘散。”
“鲜花美景当前,何必非要等到花瓣飘零落尽,然后才知道它是空的呢。”
何必等到临终之际,才知道人生是一场梦呢。
因此,觉悟如如空寂且无比真实之道体,解除死亡之心头大患,此是修行人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