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今日看点好书推荐
《北京折叠》入选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提名

《北京折叠》入选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提名

作者: 三生轻狂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14:22 被阅读150次
    北京折叠

       前几天十一给我推荐了入选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提名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小说我看过不少,而且杂食,现代言情、穿越架空、魔法玄幻、中外名著我都啃过,但现代科幻小说却甚少涉猎,所以一下子来了兴趣,就去拜读了一下。

       《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描写的大概是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居住着当权的管理者,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然后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住着中产阶级,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住着底层的工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城市翻转回到第一空间。主人翁是一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为供捡来的养女糖糖上幼儿园,而铤而走险的为第二空间的小青年和第一空间的白富美送信,类似走私偷渡赚取暴利。

       可能是因为平时“吃太多”,所以我对小说的选择也变得非常“挑食”,只看个开头就弃文的比比皆是,文笔不好的不看,故事老套的不看,逻辑混乱的不看,我承认这不是个好习惯。北京折叠这篇小说的文笔并不是很细腻,可以说是苍白的平铺直叙,甚至连人物的心理描写都甚少出现。坦白的说一开始真的完全没明白文章在写什么,思维逻辑一片混乱,城市折叠的方式也是反复看了两遍才理清楚,第一反应就是升级版的变形金刚。幸好作者没有采用陆学艺的十大社会阶层结构,不然我们的四维空间估计都不够折的。

       作为科幻小说,我原本以为它幻化的是故事背景,生活工具甚至超能力。但是出乎意料的,文章所“幻”的却是社会形态,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言,这比普通的科幻小说似乎多了些深度和底蕴,但同时也让我觉得相比于科幻来说它更接近纪实。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不自觉的就在里面寻找自己的位置,我去垃圾街吃酸辣粉和臭豆腐为每个月的房租发愁,也每天步履匆匆的进入城市的某栋高楼里上班,我想我应该是第二或者第三空间的人吧。5128万这个数字中,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如果偏生是那128万中的一个,还会被四舍五入,就像从来没存在过,连尘土都不算。而生活在第一空间的人,拥有着北京这座城市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和一句话就能让几千万人继续沉睡的权利。他们完全不需要从第三空间的人那里获取什么,因为只要愿意,他们可以用技术将其替代。而他们迟迟没有那么做,只是给那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一条谋生之路而已。想到这里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我又突然鬼使神差的冒出一个诡异的想法:幸好我不在北京。

       不可否认作者有她独特的视角和构思,但是总感觉作者的想象力是被束缚了的,就像音乐喷泉还没有伴随音乐升到最高点就掉落了下来。例如小说中出现的交通工具,第三空间坐的是磁悬浮,第二空间坐的是汽车,第一空间坐的是无人驾驶的小车,为什么没有类似星际迷航里的那种传送器,再菜一点天上飞的也行啊。还有我就搞不懂22世纪就没有更先进点的通讯工具了吗,一定要人来送信。微信、QQ都淘汰了吗,Facebook、messenger都能连通国外了,难道一个小小的北京城里还完成不了即时通讯。作为一个生活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着实很难理解作者笔下的22世纪。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比起科幻它更像纪实的原因,也许作者主旨本就是想展现社会阶级分化的现实,而不是缔造天马行空的神奇世界。

       存在即合理,《北京折叠》既然能入围雨果奖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只是我这个生活在第三空间的读者还不能够完全体会罢了。

       我看看时间,该去上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入选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提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fg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