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几位好友相聚,难免会多饮几杯。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排山倒海,呕吐不停,席间的山珍海味历历在目。这时,儿子端来一杯水,放在床头,招呼着我喝。那一刻,猛然感觉儿子已经长大,学会了照顾爸爸,由此心里也平添了许多温暖。
家,多么熟悉的字眼,心里最为温暖的符号。它为你遮风挡雨,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让你在此安身立命。每一位家人,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最应善待的人。
然而生活中,却常常会犯一个错误:总把笑脸送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甩给了亲人。 别人偶尔的小恩小惠,我们心存感激;而家人的关怀备至,却往往视而不见。
记得早前,经常被邀去一个朋友家里。茶余饭后,主人夫妇不知不觉地就吵起来,场面让我一度很尴尬,孩子也在一旁怯怯发抖。而深究争吵原因,也无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吵架的阵势,却是苦大仇深,真让人哭笑不得。
很显然,如此争吵,对于家而言徒害无益,还是少一点为好。但事实又警示我们,夫妻之间,有效沟通很关键,可以减少没必要的猜忌。另外,包容更重要,意味着爱和理解,对于增进感情多有裨益。
所以,对夫妻双方,家庭和睦,是一场共同的修行,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对于膝下儿女,夫妻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他们心里最原始的安全感,意味着榜样,也可以沉淀为家风,能世代传承。
《礼记》里曾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简单理解就是,父慈子孝、兄弟友爱、夫妇互敬,可谓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基石。
在快节奏的当下,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每个成员都在全力以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至亲的人,总想着把压力和痛苦留给自己消化,久而久之,就少了沟通,渐渐地疏远。
走进一家门,即是一家人。共同维系一个家,就意味着要一起面对,一起承担,这看起来是为对方着想,其实是在背道而驰。在婚姻这场剧里,没有谁错,错就错在这个无比残酷,极度变态的时代。
不管怎样,最终都要回归家庭。平日里,生人“熟”一点,熟人“亲”一点,亲人“敬”一点,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 在外面,因为工作或者利益,迫不得已带上面具,但演戏之余,也不要忘了,待人还是要多几分热情、热心和真诚。
一旦回到家里,那就摘下面具,和外面有效隔离开来。多一些克制,少发脾气不发脾气,切忌恶言相向。要清楚,有些话在你口里,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去,你就会沦为它的奴隶。 再者,话语是开心的钥匙,要好好发挥它的效用。
之前,老人曾对我讲:脾气人人都会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所以,家庭生活里,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学问。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们的婚姻生活更为人所津津乐道,堪称典范。一次读书会上,某位书友谈起二人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还是会给大家多很多启迪。
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生活。他不时到医院探望杨绛,却常苦着脸,郁闷地说:“我又做坏事了,今天撒了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便放心回去了。
过两天,钱又不小心把灯给砸了。杨绛问明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久而久之,放心就成了习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夫人说句“不要紧”,钱钟书便会深信不疑,并且充满感激。
我常想,这不是只有名人身上才可以有的故事,在凡人平常生活里,也一定会有好多不同的爱的细节。究其本源,还是因为夫妻间无私的爱。爱是什么?是适当迁就,是完全包容,是心领意会更要懂得回报感恩。
我们在这个世上,只有家人,可以不求回报并爱的毫无保留。快乐是一家人共同的使命,来自于互为善待的心,更来自于彼此互爱互敬和有效沟通。
想一想,此生很长,循环往复的日日夜夜;此生又很短,短不过一次清晨黄昏。我们一生向往美好,那最应该尽力去做好一件事,让亲爱的家人幸福、快乐。
一家人在一起,要学会将心比心,互为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和体谅彼此的不易。多一些微笑和良语,用温暖为家人驱散寒凉。切忌本末倒置,把最坏的情绪轻易就给了我们最亲近的家人。
最后,不管怎样,请善待爱你和你爱的人,让坏情绪归零,让家庭成为永远避风的港湾,一起走完不平凡的一生吧。
~by 白若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