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哲思想法
毛泽东自铸学问体系的启示

毛泽东自铸学问体系的启示

作者: 梅篆儒_b904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09:49 被阅读0次

        毛泽东一生读书,古今中外,广涉博览,精辨深思,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读书人理想的读书境界。毛泽东的读书体系是什么?他是如何铸造自己的学问体系的?不揣浅薄,陋呈鄙见。

    毛泽东的读书体系是什么?我认为毛泽东学问体系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一贯,西学发挥”。具体讲,毛泽东终其一生,从青少年发蒙到生命终结,几乎都是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度过的,即使在最艰苦的战争中无书可看,他依然在读诗作词,依然会揣摩书法。传统文化是他生命的慰藉,学问的本体,道德的底色。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他学问一以贯之的绳索。西学来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尽管毛泽东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他的信仰。他从28岁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后的岁月,长征途中,延安岁月,解放战争乃至建国以后,几乎每个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都是为了实际战争与革命的需要,是为了即用而学,而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不自觉学习,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文化兴趣,一种自然传承,即学即用的目的性不是很强烈。而且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完全是经过自己发挥创造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中国实践改造后的新理论,这也是毛泽东超越比自己理论水平高很多的王明的地方——在实践中运用理论。他因此成就了自己,开创了学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中西合璧,体用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毛泽东选集》就是最好的证明。毛选五卷,毛泽东很少直接引用马恩原著,列宁著作也限于哲学,引用斯大林著作偏多;相比之下,中国古籍运用那是信手拈来,触目即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到诗词歌赋,古典小说,笔记杂著等,有几百条成语典故。所以我说毛泽东学问体系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一贯,西学发挥。中西合璧,体用兼美。

    那么,毛泽东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学问体系的?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认为开始是无意识,28岁或者更早在湖南图书馆退学自修时就开始着意自己的学问建构了。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从毛泽东发蒙读三、百、千到四书五经,并不是有意识自觉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是此时的客观条件决定。但是毛泽东聪慧好学,所以基础打的并不差。19岁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省立一中,半年后觉得课程太浅很不理想,而决定退学自修。这之前基本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读书,而在湖南图书馆半年的自学生活,毛泽东的学问不仅有了古今中外的全面涉猎,更让他形成了终生自学地自觉,从此上下求索,广涉精取,形成了自己广大精微,学以致用的独特学问体系。

    可以说,毛泽东在1920年之前,他的学问基本是传统文化的底子,经史子集地广泛涉猎并没有让他找到救国救民的良方,直到1920年接触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很多俄国的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此学习马克思,研究马克思,运用马克思,创新马克思,并最终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这一过程绝对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并且是为改造现实不得不做,不得不做成功这样一个必然性。长征路上,没东西吃饿着肚子依然读马列不断;延安时期,广泛阅读各类马列,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真学真用,创造性地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建国后,为了进行经济建设,他多次阅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1920年以后,当毛泽东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便在传统文化的学问背景下开始了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问构建,并最终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学问底色,以马克思主义为学问框架,二者共同建构了了毛泽东实用又审美的学问体系。

    除了着意构建自己学问体系之外,毛泽东还广泛涉猎过农业,科技,佛经,逻辑,自然科学等等,尤其是建国后,可谓好学不倦,求知无尽。他读书自铸体系,对我们当下读书有重要启发,哪个读书人不希望自己的花园子里百花齐放,自呈锦绣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泽东自铸学问体系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dc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