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二)

作者: 泰山寒梅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01:50 被阅读0次

    堂哥学木匠失败后,也偿试过给打胡基的人供模子。这活看着轻松,实际上比提锤子打胡基的人还忙,还累。供模子的人没有一丝的喘息时间。打胡基人忙着的时候他忙,他要忙着挖土,给小笼拆满土。打胡基人手杈腰喘息的时候他还在忙着,拂去石头上的土渣,安放好模子,撒上草木灰,提起小笼,给模子倒满土。忙得没有勾鞋拾帽子的空儿。一天下来腰疼背痛,全身上下像散了架似地。受不了,供模子这活筒直不是人干的活,堂哥受不了,也不干了。总之,堂哥干啥不成啥,无论干啥,都是半途而废。

    我也曾为堂哥往后的日子而担忧。堂哥却没有一点忧患意识,整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他还理直气壮地对人说,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他这生活态度,明显的就是破罐子破摔。伙房妈和堂哥成了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年年要靠政府救济生活。每次救济粮,救济款,返销粮非堂哥家莫属。

    "四人邦"倒台后,全国上下全面进行整顿和改革。土地承包到户就是针对广大农村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这一改革首先解决了十亿农民吃饭的问题。

    堂哥母子不再为吃饱肚子而担忧了。乡党见了堂哥都是劝勉他,好好干个营生,挣些钱,娶个媳妇,成个家,这生活也就有个奔头了。

    其实,像堂哥这样的情况,手中稍微有点钱,成个家不是太难的事。

    首先,不用盖房。有伯父和父亲分家时继承下来的那份家业~两间厦房,还有半间伙房,就堂哥一个独享。这在当时就是好的家景。

    其次,堂哥人长得也不赖,白白净净,高挑的个儿,如果再穿上一身新衣裳,稍事收拾一下,绝对是个标致的小伙子。

    我们村里人老几辈都传承着笼匠这门手艺。从事这种手艺的人有三种人群:

    一丶是尊循着老一辈人的游村串巷方式修理蒸笼。主要路径就是:常年活动在泾阳.高陵丶三原一带。

    二丶新兴一代年轻人,专门打通城市大型工厂,食堂的关系,这可都是大宗生意,每一桩生意下来,都是千儿百的收入。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可观的数目。一旦生意做好,做的活儿细致,就成了永久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村里的顶尖人物在城里开铺子经销土特农产品,当然也包括经销蒸笼。

    80年代到90年代,不知谁开了个头,在家里做起了蒸笼,做成后,联系好在城里开铺子的人。开铺子的老板按一定的价格收购,再以略高的价格卖出去。

    不久,就在村里形成一股风潮。全村十之八九的农户都在家里着做起了蒸笼。村里男女老幼齐参战。男人唱主角,他们做配角打下手。或破竹篾,或穿蓖子,或是把式在蒸笼的结合部钻好了孔,他们就用包装带(老艺人是用藤条,即荆条的)穿过这些孔,把这个部位扎结实了,一个蒸笼的雏形就出来了。人们都在起早贪黑地做蒸笼。多劳多得,勤劳致富。有的人家辛苦三年就盖起了三间砖木结构的大新房。

    堂哥也做起了蒸笼,但他吃不了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了俩零钱,就不干了。

    十年后,村里气派大改观,一座座新大房拔地而起,大多数人家住上了新房,银行里都有不同数量的存款。

    堂哥仍旧是一贫如洗,仍旧住着祖上遗留下来的陈旧老房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堂哥(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dx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