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顶级小说家常用的6个写作手法,值得收藏

作者: 我是农民28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5:35 被阅读485次
文/我是农民28 

今天的文章,分享包括余华、罗贯中、海明威、莎士比亚、加缪、加西亚等十多位顶级小说家及其典型作品。并分析顶级大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更好?

希望能给喜欢写小说,并一直为此努力的小伙伴更多思路。

人物

人物:我看的不是小说,我看的是一群人,以及这群人的人生。

刻画人物,推荐学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两部名著有多经典,我就不再赘述了。

在《三国》里,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就是张飞、曹操。而且这两个人物的写法非常值得借鉴。

你看罗贯中是怎么刻画张飞形象的:“张飞一出场,身长八尺,豹头环耳,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在罗贯中的笔下,张飞外在的面貌明确而单一,因此,你选角肯定不会让郭敬明或潘长江来扮演张飞,对不对?

而另一个曹操,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恐怖。曹操究竟长什么样,我并不在意,我只记得,曹操出场不久,就让我觉得害怕,骨子里的恐怖。

曹操因刺杀失败,逃走到吕伯奢家。他听到屋外有人磨刀,且有人说:“先绑了他,再一刀杀了”曹操二话不说,冲出门见人就杀,最后杀光了吕伯奢的家人。但其实,吕伯奢的家人只是为了款待曹操而杀猪。

曹操知道杀错人,立刻逃走,半路遇到吕伯奢本人,吕伯奢不知道全家被杀,还挽留曹操,两人寒暄几句之后分开。没多久,曹操就快马加鞭杀回头,一刀解决了吕伯奢。曹操说,等吕伯奢发现自己的家人被杀,一定会带人来追杀我,那时候我就逃不了了。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仅此一句话,就让曹操在多疑、自私外多了一点恐怖的感觉,而这种恐怖感是多少外在描写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我看来,内在性格比外在形象更能塑造人物。

有一种说法是,小说的人物性格立起来以后,小说就不完全受写作者控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

哈姆雷特什么性格?优柔寡断。而这个典型的特点,就让原本应该是报仇雪恨的复仇故事,变的不干不脆。整个复仇过程,哈姆雷特的性格都一直干扰着计划,他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在决定他命运的十字路口,不停的犹豫徘徊,最终虽然复仇成功,却也赔上了自己和爱人的性命。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一个设定好的个性,让一桩悲剧无可避免的发生。你想不出来,除了悲剧还能是什么?

当人物面临着命运的选择时,他的个性就成为一个主宰,不顾作者的安排,自顾自的走向一条必然会发生的道路。

就像华容道上,多疑的曹操必然会选择那条可疑的小道,而不顾那条风平浪静的大道。

环境

环境: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间完全相同的星巴克。

描写环境,推荐学习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在《水浒传》中我比较推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高中那会语文也学过这一篇。

在这一篇中,对于风雪的描写,不再只是简单的环境解读,在我看来还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为林冲的所有动作烘托气氛,渲染悲壮情绪;其二,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怎么说呢?

林冲要去杀敌报仇,脱离正道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这时候整体是悲壮的气氛。于是施耐庵笔下“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因为风大雪大,天气寒冷,林冲自然就想喝酒驱寒,因为要喝酒才会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大,草屋才会被压垮,林冲才被迫要进山神庙躲风雪,为了挡风雪,林冲才会用大石块挡住庙门等等,所以这个环境就必须是风大雪大,而不能是微风小雪。

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感动人,暗示故事的发展。比如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小说开篇是一段环境描写,一老一小两个瞎子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方圆几百上千里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

初看,这有什么特别的?我也可以写。然而,故事里,老瞎子弹断了1000根琴弦,高兴地取出药方抓药。他师傅说过,弹断1000根琴弦,取药方吃药,就可以重见光明。他这么多年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然而,哪有什么药方,就是一张空白的纸,老瞎子明白,当初师傅是为了自己好,否则,自己肯定早自寻了断了。于是,老瞎子告诉小瞎子,他记错了,应该是弹断1200根琴弦。老瞎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小瞎子带着梦想弹下去。

小说结尾,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一老一小两个瞎子又来到了一个山村,这里人烟稀疏,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

开头结尾一模一样的环境描写,甚至是复制黏贴的场景,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做?因为更深的故事内涵就在这样的重复中浮现出来:命运、轮回。

这样的场景,一开始你没有感觉,稀松平常,然而故事的结尾,还是同样的描写,你却忍不住流下泪来……

时间

时间:作家笔下的时间,从来都不是你看到的那样。

构思时间线,有2个小说,我推荐你去好好研究一下。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张大春的《将军碑》。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时间是:起初、随后、然后、再、最后……按照时间的发展,我们一步步描绘自己的故事。

顺叙,这种老老实实的时间走法,在小说中,有时略微显得有点枯燥。怎么办?可以学学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小说一开始:少年遇到一辆过路车,顺利乘车,然后遇到一群强盗,车上的东西被人抢走,少年想反抗,被打的鼻青脸肿,而最后,他发现司机居然跟强盗是一伙的。

看到这里,其实都没什么,不过是一个小青年被人骗了的故事。但是余华不会这么罢休,他让受伤的少年在黑漆漆的夜里,会想起一件往事……父亲对他说,你已经十八岁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于是,少年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故事的结尾,落在少年背起背包,想要认识外面的世界。如果这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叙,那就只是一篇普通的小说,但是一旦加了倒叙,就变成一个极具内涵的故事:十八岁要远行,你会遇到成人世界的很多悲惨遭遇,但,这就是成长啊……

不过,余华还在正常的时间线里走,最多只是打乱了前后的顺序,但是张大春的《将军碑》,他是无视时间的,不仅无视,还随意修改了这个正常世界的时间。

小说开头说,除了季节交汇的那几天之外,将军已经无视时间的存在了。真的是无视吗?只不过,将军已经痴呆了。然而,用无视多好啊,把一个可怜不堪的将军,立马就拯救回来,他还是那个英姿勃发的将军,他依然是想干啥就干啥。

正是因为将军痴呆了,所以,他的世界和正常世界就不一样,他可以神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会带着儿子,一会带着管家,穿越时空,探寻他这一辈子做过的事情。因为有了他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对等,也就有了很多跨时空的不对等。

比如:将军在望远镜里看着儿子,看着看着,他仿佛站在山头等着儿子,快啊,将军有些不耐烦。“这里什么时候结束?我还要赶去上坟……”“上你妈的坟”“是上妈的坟”“你给我回来,老子毙了你,这是中国的历史,你知道不知道?”“爸,那是您的历史,而且,都已经过去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将军说的都是他的幻想,儿子说的,才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两个人说的话,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却让故事更悲伤、深刻、动人。

对话

对话:最精彩的对话就像冰山,你看到的是冰山上的小部分,绝大部分都藏在水面下。

创造对话,不得不提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海明威崇尚“冰山理论”,在我看来,他是最会把对话写的出神入化的作家。比如他的《白象似的群山》。

开头,用极简的语言,把场景、角色、目的全交代清楚之后,剩下的篇幅几乎全是对话。对话的内容围绕在同一个主题上:男主角希望女主角堕胎。

你们看看海明威怎么写对话。

女主角望着远方连绵的白色群山,若有似无地说:“那些山看起来像一群白象。”

男:“我从来没有看过什么白象。”

女:“你是不会看过的。”

男:“我也许看过,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不曾看过。”

看起来仿佛什么也没说,然而,已经把男女主对堕胎的态度,和男主有些孩子气,又有些木讷的个性;女角难过又有些好强的个性,十分细腻的展现出来。

这才是对话,如果还在写这种:几点了?六点。去吃饭吧。吃什么呢?边走边看吧。好。类似这样的流水式对话,就一定要好好看几遍这个《白象似的群山》。

当然,除了海明威的这种话里有话风格,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值得好好学习。刘震云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作家之一,他的语言简洁、重复,读来通体舒畅。

老费:“他半年讲了六十二场话,他都说些啥?”

老耿吓出一头汗,忙说:“他没说啥,他没说啥。”

老费:“料他也说不了啥。一个学生娃,能说啥?他说啥没啥,只是这爱说,又误人子弟,教娃们去说。事就大了。”

老耿忙说:“我回头说他。我回头说他。”

老费正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看是说不回来,也许你老耿本事大,能把他说回来。”

老耿擦着头上的汗:“我也说不回来,我也说不回来。”

表现上是简单的重复,实际上是一种个性的体现,老耿小心翼翼,担心害怕的性格,跃然纸上。

开篇

开篇:只是几句话,就让你对故事欲罢不能。

淬炼开头,一定要认真看加西亚的《百年孤独》和加缪的《局外人》。

我一直觉得《百年孤独》的开头很厉害,不只是炫技的厉害。你先看看这个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

短短几句话,看起来像是一段速写素描,却把上校多年的生命轮廓清晰的描绘了出来。你知道上校的曾经和将来,并知道故事发生在现在。

这个开头也影响了一批批的作家,很多人会去模仿:**年后,**面对**,他会想起**年前,**的一段的过去。

当然,这部小说很需要力气,说需要力气,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一次完整的阅读体验,断断续续的看过很多次,每次都是从开头开始看,总觉得开头写的真的很好。

另一本加缪的《局外人》,是我所看过的小说里,开头印象最深刻的。我喜欢这种冷漠、不近人情的开头,让我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作者。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说实话,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感觉我就变成了作者,对人之常情的冷漠处理,一瞬间吸引了我。荒诞、怪异、离奇,因为真实,所以荒谬,因为荒谬,所以深刻。

加缪,是我见过的,最酷、最真我的作者,他教会我懂得:别把你觉得不合常理的生活当作怪异和荒诞,也许只是你不能理解而已。

故事

故事:最好的故事总处在事物危险的边缘。

构思故事,先看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和黄春明的《赛鸽故事》、《儿子的玩偶》吧。

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我们要学习什么?学习设计情节。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母亲到底救女儿还是儿子?而这个选择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关键。

正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吸引人的恰巧就是两难的处境。处境越艰难,人生就越难以抉择,故事也就越精彩。

黄春明的《赛鸽故事》大概是说:有个人养了一只鸽子,参加了一个比赛,只要在7天内能从指定的地点飞回来,就可以获得100万。第7天鸽子果然飞回来了,可是它却落在楼顶,没有落到比赛规定的终点。

这个人怎么哄也不行,万般无奈之下,他拿出一把枪,瞄准了鸽子……

同样是两难,同样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优秀的小说家都深谙此道。所以,写故事,要学会矛盾和两难,让你的角色多一些无可奈何。

这里我说到的,还只是外在的两难,而真正厉害的作者,是可以构建内在的两难的。

有一部电影《儿子的大玩偶》改编自黄春明的小说。

主角坤树为了赚钱养家,当起了被人们嘲笑的小丑。有一天,坤树有机会不当小丑了,他脱下小丑服,兴高采烈的回家,准备逗弄孩子,没想到孩子见到他的模样,却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原来,他一直以小丑的模样出现,以至于脱下小丑服,孩子反而不认识他了。迷茫的坤树,为了哄大哭的孩子,不由自主的又穿上了小丑服……

一个是孩子的笑容,一个是卑贱的工作,坤树选择了一个我们理所当然会选择的。但是,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只是外在的两难,实际上,你觉得坤树真的有得选择吗?对于小人物坤树而言,这种没得选择的选择,才是最让人悲伤、感慨的。

PS:文中提到的小说和作者,部分来自许荣哲《小说课》里的推荐,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详细分析这本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来简书2个月,单篇阅读量破万,归功于这2本书,今天推荐给你。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想知道更多的小伙伴,建议买这本书来好好研究,有助于精进创作小说的能力。

今天总结的是写小说最基础的部分。收集材料,阅读,总结,写文章,花了将近一个星期。后续,还会分析写小说的技巧。比如:穿越时空的方法,叙述角度的选择,蝴蝶效应怎么用,冲突可以如何展开。

附文中小说清单,与君共勉!

小说清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安吉道尔:不适合新手,适合我这样懂小说的😅🐶🙈
    我是农民28:@安吉道尔 嗯嗯,确实对新手来说,就是先多看,我还处在新手期,还在努力
  • 西有记:总结很好。感谢分享!👍
  • 闲人捷:很棒的总结:+1:
    我是农民28:@闲人捷 谢谢,谢谢,我也是总结下来,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 忆先生:罗贯中是诸葛亮头号粉丝,改了太多历史。
    我是农民28:@忆先生 嗯嗯,那我告诉我先生,谢谢
    忆先生:@我是农民28 演义就是古代的小说,不是正史!如果喜欢三国,建议买三国志看。
    我是农民28:@忆先生 嗯嗯,我还真不知道。对历史我真不了解,都当小说看了。我也是受我先生影响,他很喜欢三国演义,看了还不满意,还非要买了一套四大名著囤着……
  • 卓娅xyz:读这么多书!可以投读书专题和文学专题啊!
    我是农民28:@卓娅xyz 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专题,我可能读多过写……
  • 我是农民28:今天,写了一整天,mark一下

本文标题:干货 | 顶级小说家常用的6个写作手法,值得收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qa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