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剧评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在疼痛中成长——观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有感

在疼痛中成长——观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有感

作者: 兰州郭郭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23:02 被阅读586次
    图片来自网络 “外婆,我觉得你很好闻,你是怎么做到的?”

    “每天早上拿来茉莉花,把它放在我的乳罩里,这样,我就总是很好闻。”

    这是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剧情结束时,小女孩玛姬和外婆的对话。那时候,玛姬已长大,外婆也已去世。外婆的话,就像那些美丽的茉莉花瓣,纷扬在她生命里,悠悠地,发着香气。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伊朗长大》被称为2007年最赞的一部动画电影。根据玛嘉.莎塔碧创作的同名绘本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名叫玛姬的伊朗小女孩在战乱中成长的故事,虽有些伤感和失落,但不乏励志意味。影片开始,穿着红衣的玛姬坐在异国他乡的凳子上,抽着烟,思绪缓缓飘向童年,整部影片陷入到了一种黑白色的基调中,幽默,温情,沉郁……

    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候,我8岁,生活平静。喜欢蘸了番茄酱的炸薯条和李小龙,喜欢穿阿迪达斯的鞋子,执着于剃腿毛和成为女先知……’主人公的旁白,娓娓道来。然而,战争却无情地摧毁了这个小女孩无忧无虑的生活。

    1979年——1984年,伊朗接二连三的战争,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一切变得混乱、不安和动荡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她的叔叔艾诺,是一名知识分子,喜欢给她讲故事,还先后送她两只在监狱时,用面粉屑做的天鹅。他为实现自由而革命,两度入狱,最后,被判处了绞刑。他的理想之梦,寄居在那两只永远无法飞翔的天鹅身上,最终幻灭,成了泡影。

    战争越来越激烈,死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国家上空,也盘亘在人们心里。14岁那年,为了她的安全,父母决定把她送到维也纳学校,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图片来自网络 临走前一晚,外婆和她拥被同眠,给了她受用一生的忠告。“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小人,把他们逼到狗急跳墙是愚蠢的,会让你无法以直报怨。再没有比怨恨跟报复更糟糕的了。记得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 图片来自网络

    玛姬在欧洲的生活并不比国内强多少,她寄人篱下,不停地搬家,饱尝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迷茫和自卑情绪交织,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伊朗人。她享受着友谊和音乐,试着说服自己找到了归宿,但还是格格不入。

    成年后,她先后两次恋爱,以为遇到了爱情。但第一次遇到的是一个同性恋,第二次遭遇男友劈腿。异国他乡的孤寂、爱情的幻灭,让她开始心灰意冷,沉沦自弃。

    图片来自网络 战争结束了。在父母的召唤下,一身疲惫的玛姬,回到了家乡,得到了久违的温暖。然而,快乐是暂时的。伊朗宗教教义对女性的歧视,男性当权者的虚伪,让她内心很不快乐,觉得自己是异乡人。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宗教是为了掩盖我们的生理特征呢,还是只是为了与时尚作对……看那边的男性,他们可以穿任何衣服,留任何发型,穿紧身裤,甚至能看到下体,作为女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为什么男人就有不遵循宗教的特权?”玛姬对此非常不满。 图片来自网络 命运不可逆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小小的个体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严苛的宗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自我价值的对立中,尽管迷茫无助,无所适从,但似乎什么也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外婆告诉她‘是恐惧让我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变成了懦夫’。在外婆的鼓励下,她勇敢脱下了长袍,拿掉了头巾。后来,她结婚了,一年后,发现自己并不爱对方。就在她又一次陷入痛苦和迷茫时,外婆开导她‘我55年前就离婚了,我认为一个人生活会更好。第一次婚礼是第二次的教训,下一次会更好,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

    图片来自网络

    玛姬又一次离家出走了,去了法国。她心无所惧,奔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理想彼岸。

    影片最后,出租车司机问玛姬“你从哪儿来?”

          “伊朗”。

            剧情戛然而止。屏幕上飘起无数茉莉花瓣,音乐轻轻流淌,一种莫名的忧伤情绪袭上心头。我们知道,当年那个迷茫、自卑的小女孩,终于长大了。忠于自己,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玛姬的外婆教会了她,如何坚守美好,选择自己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成长似乎总是疼痛的。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会让我们一边受伤,一边成长。时间这剂良药,会在不经意间,将所有的伤一点一点医治好。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那些疤痕,会开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芬芳在生命枝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疼痛中成长——观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xv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