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衾
整理床头的书籍时,眼神瞥到了一本《目送》,那是去年买的,才晃悟到我至今只读了它的封面吧!
但书的封皮上就醒目的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这样说。
是的!她写的这句话,我很赞同,大抵是我作为儿女就是这样做的,可能我正走在一条无人问津的小路上,而此时的我对此却乐此不疲,我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对此有任何的话语权,当然,这其中包括我的父母。
这样的我可能是不对的!有批评才有进步的余地,不是吗?
从初中就住校的我每次从家出发,我真从来没有回头看过,我也会想,当年去外地求学的姐姐,眼里的泪花究竟是种怎样的情感。
可能我只是想要逃离吧!
可当我渐渐地随着年龄的推移,我明白家就是“家”。
是那个让我觉得我最接地气的地方。
我也常常在想,为什么世人的梦想都在远方,“家”为什么就装不下呢?
说实话,我不知道答案。
寒假结束,快要离家的时候,总会有亲朋好友问我,你想家吗?我的回答是,不想,我喜欢离家越远的地方。我妈这时附和道,我们家霞儿和野人一样,长这么大,出门就没想过家。
我不知道此时母亲的心里是什么想法,可能是有难过,也可能有骄傲,难过是我那嗷嗷待哺的小女孩儿,如今却成为一个随时可以割舍下亲情的大人了,骄傲的是她真的长大了。
常年在外求学的我总是不在家,可若是在家,我与父母的沟通也是少之又少,我与父亲一年所说的话,一把手掰着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与母亲偶尔还能聊到工作规划,婚姻看法,但我们都知道,我们已经不再亲密了,我从来都不是贴心的小棉袄。
如今想来,儿时绝对是人生最怀念的时光。消失不见的不光是去学校路途中儿时玩伴一起偷杏子的杏树,还有夏天可以喝水洗脸的小水屋,以及那泥泞的土路。哦!对了,连学校都不见了。
说起泥泞的土路,我想不见的还有父亲曾宽阔而温暖的后背吧!
应该是二年级的时候吧!我记的那天早晨起床下的只是毛毛雨,便和哥哥姐姐一同去了学校,可等到中午放学的时候,雨下到不是多大,关键路太滑了,我刚出校门就摔了一跤,哥哥姐姐便叫我在教室等着,看我这样压根回不去,他们给我带饭,那时哥哥才四年级,姐姐是六年级,我都不记的他们那时有多高了,有没有能力带我回家,但关键在于没有雨鞋。是啊!那时我好想有一双小雨鞋。
午饭是哥哥姐姐带的,下午放学时雨还没停,但下的不大,放学时爸爸接我来了,那个时候的我,肯定很骄傲吧!因为只有我爸爸来接我了,我满足的靠在爸爸的后背上,我想周围一定有羡慕的眼光吧!我被大大雨衣裹着,我看到是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积的都是水,可是穿着雨鞋的爸爸却可以如履平地的行走在水里,而且绝对不会滑倒。可别的同学却要绕到路边墙艮边小心翼翼的走着。
那一刻我知道,我很骄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个背着我行走在雨水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已经消失了,而我也不知,那个连下雨天都无法回家的小女孩儿也消失的,而我却把这一切归因于“长大”。
“长大”是件让人觉的很无力的事情。但我也明白,还没学会面对处理这一切变化的我而言,并没有长大。
现在的我时而怀念那时路边嗡嗡作响的老式变压气,也怀念那时和玩伴一起吃的馍馍渣,甚至我还怀念当年学校的那个锈蚀的老钟铃。
但我最怀念的是当年父亲后背的温度。
我以为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走多远,他就在那里,只要我想要,那他就在,我费心劳神的与陌生人经营关系,却忘了原来的亲情更要经营,是啊!生活都是好好经营才有得过,何况是亲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