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七)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学生子夏问孔子:“《诗经.硕人》说,‘笑脸非常迷人,眼睛顾盼生辉,像在一块白色的丝娟布上画出来一样,美的不可方物。’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证明素色(白色)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子夏又问:“礼仪是后来产生的对吧?”孔子说:“商(子夏)啊,你启发了我,以后我们可以探讨《诗经》和你提这个问题了。”
儿子,这篇很有趣,孔子被他的学生问住了。第一问时,孔子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问题,意思是干净整洁的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画画也好,心灵也好,如果脏了,那么就出不了好东西,他用作画来比喻有一颗干净的心是多么的重要啊!可第二问又来了:‘礼’是后来有的吗?孔子无法回答,只能说你子夏既然悟到这么深的问题,以后我们可以共同来探讨《诗经》以及这个问题了。很显然,当时孔子无法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他这个万能的老师被问住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子夏的心中可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解开心中的疑问,可没想到老师也无法回答。《诗经》起源于周朝及以前的各代,抒发观点是自由的,尤其男女相处,是可以授受有亲的,而且还得到孔子的赞美,孔子评《诗经.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子夏心中存在疑问,就很正常。孔子怎么回答呢?说后有或者先有,都否定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真理来自于‘天定’之说,没法佐证,所以无法回答。一千多年后,他的后世学生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才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存养足够的天理,达到‘心正’。那么一切真理都来自于人的内心。
山山,这篇有点难理解,我也解释得不够清楚。对于你来讲,解释的用句也比较晦涩,多读几遍吧,可能会好一些。
巧:乖巧。
倩:qian(四声),漂亮,美丽。
盼:左右看。
素:素色,白底。
绚:xuan(四声),绚丽,像花一样多彩。
绘:画画。
2014.5.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