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绘本阅读课有感

作者: 张秋琼 | 来源:发表于2020-05-24 16:42 被阅读0次

钟老师这节信息技术融合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小组合作

两次小组合作任务后,老师都用了倒计时、拍照上传作品功能。

倒计时功能的使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第一次小组合作流程为:老师请孩子们将虎斑猫的人生阶段进行划分,并用关键词进行概括,老师出示小组交流建议:

老师授课课件

老师和孩子们明确交流建议:如第一条建议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要争取发言,二是当其他孩子发言时要做到认真倾听。这个给了我一些启发,如何简洁的明确要求。

这个环节老师其实做了分段,第一阶段独立思考30秒,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我的观课小建议是:独立思考的30秒有些落于形式,是不是可以在课件上明确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两步。

接着孩子们讨论起来,老师用手机端选择了作品对比上传,让孩子能够清晰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作品

最后总结出虎斑猫的人生阶段:失去自由的猫——获得自由的猫——(拥有爱的猫)括号部分后面请孩子讨论再用反馈器收集数据。

第二次小组交流后则是学生自己上传小组作品,老师逐一点开,让大家感受虎斑猫的爱是什么,这能看到学生们关于绘本阅读关于爱的理解。

平板端上传

不论是哪种方式的拍照上传,老师是想看见学生的生成与思考,并在学生作品呈现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我的思考是老师拍照上传是可以选择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学生平板上传则是为了展示孩子们不同的理解和思考,体现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二、反馈器收集数据

小组合作后老师用反馈器收集数据——

一开始小组成果大家都有提到两个阶段,失去自由的猫——获得自由的猫,而拥有爱的猫这个阶段有的小组有体现,有的小组没体现,老师也不急着,先让学生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思考拥有爱的猫是不是虎斑猫重要的阶段,讨论后进行投票后全班都认为是虎斑猫的人生阶段。这里可以看出问题是从学生作品来,问题的解决也是学生讨论后梳理思路解决的。

反馈器收集数据

第二次反馈器收集数据:

爱的选择题及数据图

这是一道开放题,我认为是很好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素材。重要的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选择背后能或不能的原因。钟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当然我觉得这里用麻吉星魔法课堂随机挑人的方式更好,孩子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接着老师出示了这题选择题收集数据,我明白老师设计的背后原因,但还是觉得这题多余了,最后的100%数据也说明道理孩子是明白。

选择题

我想跳过这道题直接呈现杨绛先生的故事也许会更让人触动,让孩子们明白爱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虎斑猫因为爱找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而选择不再没有意义没有爱的活下去,他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杨绛先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爱,把爱延伸,也是一种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绘本阅读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kj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