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5-29 星期三 晴
收获一份信任
接到家长信息的那一刻,是有点小慌张的,发生什么事儿了?微信里说不清还必须电话讲?原以为是孩子在我们作文班怎么了,没想到竟不是我想的那样,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学习乐器进步缓慢,后发现他的老师对孩子学习上或多或少有那么点不上心,导致家长想换个琴行学习。经过家庭讨论后,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想请教我,给点建议。
听家长那边传来这句话的瞬间,说实话,有点小惊喜,又有点怕承受不起。这可是我近三年来遇到的第一个非作文问题的咨询。虽然也有家长在微信里询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但这一次特别“隆重”。
讲真,我在家庭教育上是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我的孩子还在学习中,我的方式方法能直接套用在你的孩子身上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在回答家长的问题的时候,我只能从“外围”入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尊重他,赏识他,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的点滴之爱,真切关怀,孩子也能感受到。
另外,能了解孩子,包容孩子的老师才是最合适的老师。若老师的能力很高,但他不能因材施教,相信孩子的学习也是痛苦的。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不容易的。
还有,我们一直倡导家庭教育的民主,但那么小的孩子,他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建立。影响他的,是老师,是家庭,是书籍。我们尽量要提供孩子最优良的资源,让他在爱中成长。大人引领孩子,也许大人的决策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定是比孩子考虑得更多更完善的。
所以,民主是一方面。引导,更为关键。我们要对孩子负责,不是一味地任其发展。只有大人站得高,看得远,孩子才能走得高,走得远。
对于家长的问题,我没有给出“正面”回复,我觉得自己的回复不能直接给出她答案,只能从其他方面让家长去思考。
大家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好,但真正做到让孩子好,却是不容易的。
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吗?他学不好,没有积极性,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这也是需要了解的。
前段时间看《孩子的宇宙》,想到了很多。对于孩子,我们看到的,和真实的他,一样吗?孩子宇宙的广袤是我们无法用肉眼洞见的。所以,蹲下来,倾听孩子,发现他一点一滴背后的“秘密”也是我们做大人需要学习的。
我们越讲,问题越深入。家长表示,她需要好好学习,多关注孩子,不仅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有心理上的关怀也尤为重要。
真是不聊不知道,和这样的家长说话,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呀。
是的,越发觉得,关于孩子的心理学,我要好好深入学习一下了。
这个电话,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还好这个下午没有其他什么事,不过,这也是学习呀。
下班前,又接到另一个家长微信。是关于孩子这次暑假学习数学课的事。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文字速度太慢,建议家长语音。
这个语音,我们又聊了20分钟。家长的焦虑,孩子成长的痛苦,切身感受着电话另一边的“暗涌”。安慰了家长,给了一些小建议,希望对她有用。
有时候,家长也需要一个人来聆听。有人愿意听她的诉说,也许这也会让她坚定自己的信念。
养育孩子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