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营学习历史,转眼间就到了二月末,清朝历史也学到了最后。
话说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太后老佛爷年纪也太大了,74岁的高龄精力体力明显大不如前,因此,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把醇亲王载沣只有三岁的儿子溥仪接入宫中。准备在光绪帝驾崩之后,好对外宣布溥仪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代皇帝。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而且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诡异得出奇。那就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帝在紫禁城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驾崩,第二日未刻,慈禧太后于故宫仪鸾殿病逝。两日内,二人双双毙命,这其中光绪皇帝的死却有解不开的秘密。
人们还没有从慈禧和光绪同时驾崩的震惊中清醒过来,这年的十一月初九,紫禁城太和殿内钟鼓齐鸣,一派肃穆景象,年仅3岁的小皇帝溥仪的登基大典开始举行。然而这次登基大典拥立新皇上,文武群臣不但没有开心的神色,反而一个个忧心忡仲。
溥仪毕竟刚刚入宫,他极其恐惧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再加上天气的寒冷,已经让他承受不住。孤零零地坐在须弥宝座上,听着震耳欲聋的皇家音乐,望着脚下三跪九叩的陌生人,他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场面。在登基大典最热闹的时候,开始哇哇大哭,边哭边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说着就要从宝座上跳下来。
溥仪的父亲、摄政王醇亲王载沣此时正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之下,他赶紧扶着小皇帝,死死地压着他,让他动弹不得。而这时的溥仪拼命挣扎,哭喊声越来越响,“我要回家”的声音伴随着盛大的钟鼓声在太和殿内回荡,急得满头是汗的载沣只好连连安慰道:“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那时的清廷官员可是相当迷信的,听见载沣所言,着实惶恐,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还说要回家,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溥仪就这样登上了皇位。
三岁的溥仪继位,掌握大清朝实际权力的是载沣。对于这个两代为帝的家庭来说,所谓树大招风,因此不得不韬光养晦,低调做人。
载沣小心翼翼,明哲保身,朝中大事,几乎都由庆亲王奕劻和其他军机大臣做主,他则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架势。
载沣虽然低调如此,有一件事情他却耿耿于怀。他始终认为,如果不是袁世凯关键时刻倒戈,百日维新就不会失败,而光绪也就不会受到慈禧的百般凌辱,最终郁郁而终。因此,他处心积虑要为哥哥光绪报仇。
然而,载洋要想除去实力已经异常强大的袁世凯,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团结一帮年轻气盛却没有任何政治斗争经验的少壮派满族亲贵来筹划此事,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庆亲王奕劻和张之洞的坚决反对。
最后,万般无奈的载沣只好同军机大臣达成妥协,以袁世凯患“足疾”为由,将其免职,令回原籍。载沣自以为从此可以安然无恙,然而过了不久,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已经对清廷彻底失望的袁世凯卷土重来,趁势夺取了政权。大清朝的政局愈加动荡。
清政府在推行新政时,定下了预备立宪的计划。由于慈禧的去世,继续推行这一计划的权力交到了载沣手里,这也是光绪遗诏中所关心的事情,载沣不敢怠慢。
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如期举行了各省咨议局的选举。第二年,资政院也告开院。正当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第一任内阁建立的时候,载沣却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
宣统三年(1911年),载沣任命了第一届内阁。这一届内阁有13名成员,居然有9人是满族人,而这9人中又有7人是宗室子弟。内阁总理大臣就是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
由于这届内阁徒有其表,它被立宪党人和革命党人异口同声地讽刺为“皇族内阁”。载沣的这次决策失误,舆论哗然,既然和平手段无法解决,就只能以武力夺取。从此很多立宪党人倒向革命派,革命风暴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大清也到了落幕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