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7年申花球迷的自述

作者: 红鸾星说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16:24 被阅读0次
一个17年申花球迷的自述

大约是99年第一次看申花的比赛,从此喜欢上这只海派风格的球队。

我是东北人,但家里亲戚好多都是上海人,所以当时自然多关注了申花一些。记得那场比赛是辽宁主场打申花,好像申花还输了,更别提那年辽小虎的青春风暴,按理说我怎么都该关注家长队更多些,但我还是被申花整体踢球风格吸引了,亦或跟我一直喜欢蓝色有关。

01年家搬到上海后,也长大了一些,足球慢慢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心中的主队似乎也自然就笃定的成了申花。记得一天在淮海路上的一家大娘水饺吃饭,电视里放着申花的比赛直播,主场打了八一振邦7:1,真是酣畅淋漓,街都不逛了就在那看。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上海中远的出现,德比、挖人、假球、申花联城合并、朱骏入主…申花的动荡就像那时的中国足球大环境一般,不知从何时悄然开始:黑暗无边,看不清方向,摸不到头绪,更见不到复苏的曙光…一只老牌强队,底蕴就这样一点点被蚕食,这种感觉对每一个申花球迷来说,相信都是如鲠在喉,无法言说的苦楚。


一个17年申花球迷的自述

06年,我来到了西安上大学。因为当时自己最喜欢的两位球员申思、祁宏,还有吴承瑛都相继转会到了中远,所以我的精力自然被分走了一半。"空心萝卜"的骂战事件,着实让一个还未成年、三观暂未健全的小球迷无法消化,心情也复杂了好一阵。相信当时有好多球迷都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德比文化也是从彼时兴起的:太多的恩怨情仇夹杂在一起,难免不会让球队、球员、球迷,甚至媒体之间都产生一些误会和故事。

扯远了,我想说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这两只球队我都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关注着。申花到西安比赛时,我还去现场看了比赛。后来中远队中的原申花球员逐渐退役、转会后,我的重心也就重新回到了申花身上。

过去的几年,纵然来过德罗巴、阿内尔卡等大牌球星,但现在想想,那实在是申花最黑暗的几年:没有固定的打法、青训青黄不接,过于依靠外援能力,甚至是靠场外新闻(主要是朱老板自己的)来吸引眼球。我心里明白,我心里的那支曾骄傲绽放过的申花队,它还没回来。


一个17年申花球迷的自述

今年的中超联赛还有四轮结束,申花居然在登巴巴重伤赛季报废的情况下仍然稳居第三名至今,我真的已经是喜出望外了。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有动力驱使我去买一件申花正版球衣(主要觉得前几年朱老板治下的款式实在不好看,更喜欢九十年代的复古样式),凭借这次登巴巴的事件,我果断下单买了件印有他名字的主场蓝色球衣。

按纸面实力来说,特别是国内球员配置,打到第三绝对可以偷着乐半天了。外援能力不用说,哪怕马丁斯作为登巴巴的替补一直没有什么出场机会的情况下,我都没有怀疑过他的能力,只是觉得他缺少证明自己的时间。国内球员,如果明年靠这个配置打亚冠,我觉得真的会三线都不保的。个人觉得申花需要回归原来流畅的海派风格,虽然那时被一些人诟病球风偏软,但你们也打不出来我们这么漂亮的配合和进球啊。我们是需要一些有着硬朗球风的球员,但我们不是要没脑子、过于冲动的球员,那样只会害了整个球队。其实我个人并不太欣赏柏佳骏,总是太冲动,一言不合就吵架冲突,不管是对对方球员还是裁判。真心希望耐下心好好提升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专心提升球技,你为申花的付出大家都看得到,只是希望你更好。


图片截自你懂APP

说了很多,皆因本赛季如此骄傲的排名有感而发。不狂不放不申花,但我真心不希望来之不易的成绩又只是昙花一现,我们需要稳定,稳定,稳定!还希望加大青训培养力度,如果哪个赛季突然出现一两个小妖出现在首发阵容当中,我个人心里会觉得比上了某个大牌外援还要高兴,这一点真的要向鲁能的青训体系学习。

以后也许会更多发表一些关于中超联赛整体发展态势的文章,有什么观点和建议欢迎大家一起文明讨论。谢谢!


不狂不放不申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17年申花球迷的自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e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