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妮啊,今天回家吃饭吗?我炖了肉,还有你爱吃的粉条啊。”电话那头传来奶奶那熟悉的声音。
“今天不回家了,工作还有很多没忙完呢!您和爷爷在家吃吧,哪天有空我再回。”我答道。
“哦……我想着你上班艰苦,没有吃到啥好吃的……”奶奶又在唠叨声中挂了电话。
已经不知道这是多少次了,奶奶打电话叫我回家吃饭。周一来上班,一般中午不回去吃饭,有时是周二,有时是周三,有时是周四,有时我走之前她会提前跟我说要周几回家,做了点好吃的菜等我回来吃。大多数时候我是没有回去的总有太多理由,因为天气太冷不想出门,因为下雨下雪不好走,因为还有工作要忙……或许最大的理由是因为懒,尽管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我却不想来回折腾。我能想到每次说不回家时奶奶会失望的挂下电话,辛苦做了好吃的菜我却没有品尝,心中便有万分愧疚与不安。但这份愧疚与不安马上又被眼前繁忙的工作抵消了。
奶奶,今天我回家吃饭奶奶已经73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奶奶具有小生产者思想的局限性,但她身上又有着大多数农村劳动妇女身上没有的品质:吃苦耐劳,热情好客,非常爱干净。
奶奶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人,无疑,她经历了历史上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有多少人死于这次饥荒,奶奶逃过了这一劫。小时候常听奶奶和曾祖母讲以前的事——她们吃过的苦。那三年饥荒简称为“59年”,这个词语小时候便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以为这那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的异常艰苦的年代。直到初中学了历史后才明白,那段时期是多么可怕。奶奶说,没有饭吃,便挖草,吃树皮,最后,连地上的草都所剩无几了,没有水喝,那河沟里的最上层水舀起来喝。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饥荒。当时的情状我到现在也无法体会,人的求生本能是多么强大。而那段时间也成为奶奶那代人心中无法言说的伤痛,艰苦的岁月里,失去了多少亲人。
越是经历了生死搏斗,人的心越是强大。那是一个与死亡较量的年代,活下去的人,当更坚强的活下去!
后来奶奶结婚了,响应政策,生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一大家子人,吃饭又是个问题,更何况供他们上学读书了。爸爸读到高考的前一年因为身体问题退了学,二叔不喜欢上学早早的出门打工,三叔复习了几年上了专科如今在外地工作,姑姑也没有钱上学年轻便出门在外。或许因为孩子多,奶奶最会照顾人。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经常跟奶奶睡一块,每到冬天她总是能将肩膀两头的“窟窿”用被子塞好不至于跑风太冷,夜里,每当我踢掉被子她总能及时发现并帮我盖好被子,所以才能睡一个舒适暖和的觉,但是奶奶不知醒了多少次……
记忆中,不管多么艰难的生活,奶奶总能挺过去,她比常人更能吃苦耐劳。也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生活的磨砺,奶奶那双手像树皮一般粗糙,指甲也几乎没有了。直到现在,奶奶依旧是个闲不住的人。早起将地扫的干干净净,准备好早饭,收拾屋子,洗衣服,去菜地忙活……她永远闲不住,有忙不完的活,所以每年我们都有吃不完的菜。
奶奶很爱干净。每天都洗衣服,每次做菜都要把菜洗几遍,尽管奶奶年龄大了,我们却总也不嫌弃她。奶奶的生活是简单的,也会告诉我们简单的道理,要忆苦思甜,勤俭节约。也许这是奶奶的生存哲学。
奶奶做的菜总是放很多油,她说,我们出门在外不容易,没有油不好吃。奶奶做的菜总是偏咸的,我总是提醒她盐吃多了不好,她总是像个小孩一样笑着说又放多了。奶奶做的菜很好吃,喜欢吃她做的鱼,每每做鱼都要叫我回来吃……奶奶的事,说也说不完……
“人到七十古来稀”,奶奶已经老了,七十有余,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牙齿松落。我还能吃到多少次奶奶做的菜了?我还能与奶奶有多少次聊天了?而如今,我还能亲切的喊一声“奶奶”——这个世间除了父母之外最疼爱我的人。想到这些不禁心头一酸,不知不觉已泪眼婆娑。
奶奶,今天我回家吃饭这世界,总有人以她的方式,笨拙的爱着你。有生之年,不要辜负任何一个爱我的人。
我拿起手机又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喂,奶奶,今天我回家吃饭,十五分钟后到,等我啊。”
说完我便抓起外套,离开办公室,走向了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