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易云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
歌儿最近有些少女怀春的烦恼,小姨大姑们总碎碎得跟母亲讨论她到了适婚年龄。母亲也着人把她的生辰八字写成贴,送去了街头做媒的王婆子家。年纪比她小些的姑娘家子们在一起时也总开始打趣她,每每让她羞红了脸,眉目潋滟,好看的紧。
母亲在外人不在时也暗暗地打听她的口风,旁敲侧击的问她稀罕什么样的郎君。歌儿总被这样羞人的问题闹红娇俏的脸蛋,对着母亲嗔怒。然后找由头离开母亲身边,去自己房间待着,双手捂着飘起红霞的脸,又恼又羞,俨然小女孩子的情态。
晚间梳洗完毕,熄了灯,躲在被子里也曾想过自己的如意夫君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会不会有父亲那样深沉却温柔的眉目,不知道性子好不好相处,若是个温柔有主见的人就好了。听小姨们说婆婆大都是难伺候的,要是未来的夫君多疼惜些才好。想到这,小歌儿不禁又羞起来,将脑袋埋进被子里,不想再想这些羞人的东西了。
次日清晨,刚起床在梳洗,前屋母亲就来唤,说是王婆子来了。她愣了愣,然后赶紧梳洗换了身妥帖的衣裳,去了前屋。
前头王婆子和母亲聊着天,见她来了,王婆子起身,过来握住她的手,细细打量了她周身,满脸笑容,说:“不错不错,眉清目秀,可见是个有福气的。”
母亲闻言开心的笑了,对着王婆子说:“怎的今儿个来了?可是我家歌儿有着落了?”
王婆子这才放开歌儿的手,满脸的褶子都笑在一块儿,说:“你家闺女是个有福气的,镇子东边陈家知道吧?他家大儿子今年二十又一,虽说年纪大了些,但是是读过学堂有文化的人,人长得方正,家里殷实,又是这附近知根知底的人。他家太奶奶年纪大了,想着赶紧让孙子成家,这不赶巧瞧上了你家歌儿品行是个好的,就想着能不能凑成这个婚事。”
“我今儿个来呢,也是来问问你们的意思,如果觉得好,我就找日子把这事儿定下来,陈家那大儿子等明年开春就要去大县城教书了,想着在那之前把亲定下来,你家歌儿可以再等个一年半载的,再办个喜宴,到时候就直接把歌儿接去城里去住咧,享福呐。”
母亲没有马上回王婆子的话,推说等父亲回来商量商量,问问他的意思。但那神情,明显是满意这婚事的。
王婆子乐呵的走了,然后母亲问了问歌儿的意思,歌儿红着脸,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等着父亲回来。
晚间父亲和母亲在书房聊了许久,第二天王婆子又来了,母亲把写着生辰八字的庚帖交给她,这就算是应允了这门亲事。
歌儿从此就变成一个待嫁女了,每日在家绣着些花样,王婆子说隔几日陈家就派人来提亲,也不知她未来夫婿会不会来?既盼着他来,又想着,他便来了,也是不好意思相见的,毕竟已经定亲了,想想都觉得羞人。
只是距离陈家说的提亲的日子越来越近,歌儿也越来越紧张,每日里都不知该做些什么好。夜间想的内容也变了,开始想自己丈夫是念学堂的,是做大学问的人,马上又要去县城里教书,真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满心骄傲和期待,又隐隐担心他会不会看不上自己,毕竟自己打小没念过什么书,只识得几个字。听念过书的堂哥说,最近兴新文化,摒弃旧文化。也不知道他那样潮流的人物,会不会不喜她。
每日夜间,少女怀春的心绪总也惹得屋外的月亮都柔了几分。
图片来自网页二
陈家长子陈明言最近也很有烦恼,祖母年纪大了,精神头也越来越差,父母亲想让他赶紧成家,最好还能赶紧生个一儿半女的在祖母膝下承欢。
他是不想按着旧时那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的,他信奉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但父亲很不喜欢他那套,也不问问他的意思,就让王婆子安排了一门亲事,说是这几日就要去女方家中提亲下聘礼。
他才不愿这样把人家女孩子大好的前程给毁了,他要趁着提亲的机会与那个歌儿说清楚,等他去县城教书以后,她可以自己寻觅如意郎君,不用管他,等过几年他自会回来与她取消婚约,那时她可自由嫁娶。
盼着盼着,提亲那日终于来了,他兴冲冲的出门往女方家去,母亲见了打趣道,“急慌慌的作甚,新娘子又不会跑。”
他只作未听见,到了女方家里,却只见女方父母亲,未见歌儿,旁边和他一同来的母亲和女方父母亲寒暄交谈,相谈甚欢的样子。
他想直接让歌儿出来与她谈谈,但是这与礼不合,母亲也会阻止他。就这样闲聊一刻钟过后,陈明言找个由头去后面院子里,想着找个婆子问问歌儿在何处,在院子里走着走着,瞧见亭子里有个着淡黄色秋衫的女子,他走过去打算问问。走近了,那女子神色些许慌张,杏仁般的眼睛里水光潋滟,映着院子里满院的秋色,煞是好看。
他伸出手,想跟眼前这位女士打个招呼,但她显然更慌张了,双手揉着身侧的衣衫,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只好伸回手,礼貌的问道,“这位女士,请问你知不知道这家的女儿歌儿在哪儿?我有点事情找她。”
眼前这位女士蠕蠕嘴,想说些什么,不知又想起了什么,两颊飞起红晕,抬眼瞧瞧他,又赶紧避开,最终什么都没说,提着裙摆跑回了后面的屋子里。背影慌张,却莫名的娇俏可爱。
这时前屋里与女方父母亲聊天的母亲在前厅喊话,到时间回去了,他只能作罢,悻悻的家去。
再后来,直到陈明言去县城教书之前,他也没有找到机会与歌儿——他的名义上的未婚妻谈谈,待嫁的女儿家是不得随意见外客的,他也不好直接去家中找她,想着以后总也有机会见一面的,离开家时他这样想。
到县城以后,他结识了许多跟他一样思想新潮的青年人士,他像发现了新世界一样,每日里除了教书,便是写文章,与好友一起针砭时事,慢慢的在一群有志青年里也算小有名气,所做文章也会相互之间传阅探讨。那几年革命之火愈演愈烈,他也越发忙起来,竟也好多年不曾着家。慢慢的,他也渐渐忘了自己还有那么一个盼着他回去与她成亲的未婚妻。
再几年过去,他认识了一位曾在英国留学的女学生,回国后在国内创办刊物,是新兴运动的领袖人物,性子大方开朗,她对他一见钟情,然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后来在朋友的祝福下结成伴侣,也是一段佳话。当然没有告知父母,自主结婚引得了多少家庭争吵暂且不提。
结婚以后他再也没回过镇子上,再几年祖母去世,他就把父母亲一起接到县城里来住。之后偶然间听到父母亲提起当年自己的未婚妻,说是他结婚以后,父母亲没办法去女方家里退亲,赔礼道歉又赔了好些银钱,女方家怕影响名声罢了,后来据说他那个没见过面的未婚妻把银钱都退了回来,后来就再没消息了。
他也再没想起过那位未婚妻,直到很多年后,有一天,他的妻子不知从哪里听来这事,当做笑话打趣他,他突然想起那日去提亲时,在后院内见到的那位女子,面貌已记不得了,只印象中隐约记得那双映满了满院秋色的眼睛,好看的紧。
又想起当年那位未婚妻,觉得他退了婚约,她应是找到了自己的良人,想着想着又想起那年的秋色,真真是好看。
他后来再没见过那样好的秋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