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认真思索、研究了一番,结合自己理解,总结一些精要,发表一些观点,欢迎各位“拍砖”。
什么是思想?什么叫思想家?思想派别是如何分化的?
“有生灭心,有相续心" 。一般人都是一会儿想这儿,一会儿想那儿,很少能专注一个对象。如果一个问题,连续思索,便成了思想。
有的人能毕生研究一个问题,不断注意思索,这便成了思想家。
但有的问题,即使几人穷老思索,也获不得结论,于是后人沿他的思想,继续深入思索,这便成了思想史。
有些人研究问题的这一面,有些人研究问题的那一面,研究的对象和角度不同,思路也有分歧,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这就形成了思想史上的许多派别。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历史,上古时期离我们太远,我们先了解春秋之后的思想史。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活跃期,几百年间产生了“百家”思想,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先秦七子”,即孔、孟、庄、老、荀、墨、韩非。但想要了解各家思想,就必须要了解思想的萌芽与分化,例如叔孙豹的人生三不朽论对孔子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制作了一张表格,以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梳理出中国思想的发展史:
中国思想简史秦国重用法家思想而强国,走极端法家思想而灭亡。
汉朝初期因丞相曹参运用“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汉朝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愈合。之后汉武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定为正统。公元64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期,佛教得以大力发展,其中竺道生不得不提。他相当于儒家的孟子,他提出的“悟”“信”两途,自己内心开悟了,信便如花般谢了。这冲淡了宗教的信仰精神,把佛教转向到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关键。
隋唐时期,形成了儒、道、佛”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思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排斥,也有渗透。佛教吸收了儒家的经义,道说无名,佛说性空,都有相通的地方。唐朝后期,以儒学为主干,儒、道、佛逐渐渗透合流,后发展成宋代的理学,成为更加完备的封建统治思想。
宋元明时期的思想,实际是儒、佛对抗。禅宗冲淡了佛学的宗教精神,挽回到日常人生来,但佛学仍然在求清净、求涅槃。儒家可分为先秦儒、汉唐儒、宋元明儒、清儒。宋明儒重圣贤胜于重经典,其代表有朱子、王阳明,它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是能为佛学全部融化了,因此,有了宋明儒,佛学走上了衰运。
清代时期的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是一种综合的批评。王船山注重人文演进大历程,由心学转为史学,反对禁欲主义,反对专制,在当时思想被严重限制的社会,有如此思想实属不易。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他说,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失去,而且已经失去了几百年。他主张“知难行易”"知而后行",反对帝国主义、世界主义。关于世界主义,他说:“从前中国知识阶层,因为有了世界主义的思想,所以满清入关,全国就亡”。大意就是说中国像个妙龄少女,被一个叫“元”的男人“性侵”之后,无奈之下慢慢接受了“元”,有了一点“世界主义思想”。后来一个叫“满清”的男人来了,就更容易得手了。
中国各思想学派同中异,异中同。“同”是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寻找真理,“异”是各自的观点不一样。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纵观中国思想史,还是以儒家为主,只是儒家各学派思想各有利弊,学习各家思想,还应学之精要,思之审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