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丘壑:“此中有真意”

作者: 崇艺君 | 来源:发表于2016-12-13 10:03 被阅读87次

    文 / 崇艺君

    宋 米芾 春山瑞松轴

    中国传统山水画多立轴形式,构图多以大山大水、小桥人物最为常见。在承先启后的转化中亦有青出于蓝的创新。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由于他们的儒、道思想背景,他们笔下要表现的,并非一时一地的景象,而是大自然的宏伟气魄。因此,这个时代的山水构图,大都是顶天立地式的布局,把整座雄伟的山、远望无际的景观,展现在观者眼前。这时期的山水画家还会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山石的各种质感与线条变化,这些笔法,我们称之为“皴法”。

    董源  洞天山堂  绢本设色  183.2×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大师,各有自己独特的“皴法”。例如董源喜欢用一条一条长长的线条,来表现江南山丘的质感,他这种状似麻丝的线条,后人称之为“披麻皴”。巨然早年曾经师承董源,他在董源的“披麻皴”之上,再创“矾头皴”,那是画在山峰之顶,状似馒头的笔墨造型,用来表现山峰之巅、树丛之间露出来的岩石。另外,董源和巨然又喜欢在山石之间,利用墨点来点出远处的丛林和树木,这些点墨的手法,我们称之为“点苔”。“点苔”往往使画家笔下的山峦,看上去有郁郁葱葱的感觉。后来宋代的米芾、米友仁两父子,尝作江南湿润迷蒙的山水景致,他俩承继董、巨的用点,以横向的“点苔”加以变化,后人称他俩的“点苔”为“大米点”和“小米点”。

    巨然  万壑松风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除了董源和巨然,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大师,还有李成、郭熙和范宽。这三位画家属于北方的画家,他们笔下的山水,多是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尤其强调山的质感,石多于树,且多怪石嶙峋,至于树的造型,往往亦枝多于叶,寒冬时节的树木尤甚。

    李成读碑窠石图,画中人为王晓所画

    李成便是以画寒林景致著名,他笔下的山水,多是凋零的树木、孤寂的怪石。他善用尖削而锋利、状似蟹爪的笔触来描绘树木枯秃的形态,表现那份寒冬萧索的感觉,这种笔法,后人称之为“蟹爪皴”。另一位与李成齐名的是郭熙,他的树木,秉承了李成的“蟹爪皴”,同时,他喜欢用状似卷云层的“卷云皴”来表现奇峰怪石的造型。

    郭熙  溪山秋霁图  绢本

    -----------------

    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勾搭作者哦~

    参考文献:《对焦中国画:国画的六种阅读方法》,罗淑敏着,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02第一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人丘壑:“此中有真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bv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