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作者: 晓语尔 | 来源:发表于2022-10-16 22:25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在学习八上第三单元课后古诗的时候,提到了“建安风骨”,晓丽在教学设计的小结中这样说“从四首诗我们能看到一个时代,看到一种文学风范,看到一群文人志士。建安诗人面对世道的乱离,将个人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敢于正视社会与人生苦难、济世兴邦的积极进去姿态,正是对穷且益坚、砥砺不懈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最好诠释。”在跟学生理解分析曹操、曹植和刘桢的建安风骨的时候也是颇有感触,当处于混乱纷争的年代的时候,不管是像曹操一样立志统一政权,还是像曹植一样关心民生疾苦,还是像陶渊明求隐不仕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慷慨悲凉的印记,也是中国精神的一种呈现。学生当时也是愤慨非常,颇有要传承先辈志向之慷慨,心中也是比较触动。加之新课标的颁布,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学习的载体,也让我思考传统文化究竟该怎样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如今蛰居在家,随手翻到了一本原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本册书中,根据课本内容选取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片段,以及名家名人的评价。在鲍鹏山的《鲁智深的高贵》中作者将鲁智深与林冲杨志对比,赞扬了他的率性而为和又分寸,他的侠肝义胆,用正义击退邪恶,他的临终圆寂绝笔“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智慧,他的形象的塑造正是文学作品塑造精神气质的体现,让我们知道这个不完美甚至丑陋的世界上,还可以拥有这样高贵的灵魂。这也是“风骨”的一种体现,他的是非之心,他的潇洒飘然,他的率性可爱,他接受命运的坦然,他看透世事的慈悲与佛性。

        在程景春的《风骨》一文中,又将“潇湘妃子”的风骨淋漓呈现。她是绛珠仙草,是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中宁愿“一抔净土掩风流”的林黛玉。她借居祖母家,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却看起来怼天怼地,似乎不会给人好脸,不懂人情世故,然而这也正是她风骨的体现,不愿趋炎附势。她在教薛家买来的奴婢香菱写诗的时候,却是十分的恳切与真诚。当薛宝钗一次次打击香菱的时候,是林黛玉鼓励,并指导方向,给出措施,甘愿做这个当时社会中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林黛玉对府中有权势之人不讨好,不媚俗,对底层无依无靠的香菱又倾囊相授,这就是她的风骨。她风雨愈疾,腰杆愈直,她在风雨中还能分出力量呵护需要保护的人,她不趋炎附势,自有院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的气魄,这就是她的风骨。

      在陈鲁民的《少年不望万户侯》中又认识一个让我十分钦佩的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1911年4月24日深夜,一展孤灯,铺开纸,笔墨和眼泪一起流淌,他写下《与妻书》,这是令无数人落泪的家书,他细数与妻子的点滴,满含对妻子的不舍,却又将民族大义与英雄壮怀一一说来。炽热的血液,滚烫的泪水,崇高的理想,无限的眷念,这是中国人的风骨与脊梁。从他在科考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开始,从他14岁一次次倾情的演说开始,从他参与革命开始,“风骨”二字在他身上就铭刻了。“意映卿卿如晤”,启信落泪,中国人的风骨是有血性的,有感情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士”的精神的传承,也是无数杀身成仁,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的勇气,也是一个个情真意切,风度翩翩的少年郎的意气风发。4月29日,林觉民慷慨就义,临刑面不改色,俯仰自如,令人潸然泪下。

      中国风骨,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传承而来的是教会我们面对困境时如何自处,如何挺直腰杆。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苏轼的文章,之前学习的时候,只觉得多,难以记忆,成年之后有所经历,再读方能体会到其中的文人风骨。这几天由于某件以为可得之事发生变故内心颇不宁静,方真切体会到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遗憾与伤感,多方疏解之后也能理解“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临江仙·夜归临皋》中苏轼说“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人间何处不巉 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是什么样的人?年少成名还是率性豁达?美食家又或是文学家?或许有很多的标签,但是真正让他名传千古的或许是他给了处于低谷的后来人无尽的精神支柱,是他面对困境时的傲然风骨和豁达乐观,是他不管被贬在何处都能有一番作为的“超能力”。聊发少年狂的老者,诗词改革的先锋派,他身上的真性情就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无数人去欣赏他的作品,他的人生,他的“风骨”!

        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中国风骨,邓稼先、闻一多、老山界里的革命战士、最可爱的援朝战士、有责任感的梁启超、《红星照耀中国》里的群像、移山的愚公、《安塞腰鼓》的西北农民、《最后一次讲演》的闻一多······当然“风骨”也由一个个作者寄寓在刚健遒劲的格调文本之中。对于人来说,“风骨”是刚正的气概,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 中国风骨就是在一代代的刚正的中华儿女和一部部文学作品中得到传承,中华民族是历经苦难的民族,我们也会在生活中遇到种种的拦路虎,那份豁达坦荡,那份孤勇前行,也会点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相关文章

  • 《1989-1994文学回忆录》(7)

    第 17-20讲 一、建安文学 (一)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或魏晋风骨,指中国汉朝建安时代(19...

  • 孤芳致洁,乱世自清芬

    那些洗尽铅华的民国风骨 何为风骨?风骨是不畏强权的傲然独立,风骨是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孤芳致洁,风骨亦是严于律己...

  • 男人需要风骨

    男人要有风骨 男人可以没有风度 但不可以没有风骨 没有风骨 狂风乱作之时 便会甘愿趴倒 有风骨的男人 虽然跌倒一时...

  • 假如,你错过一场与花的约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梅开始走进画里,而且成为风骨的代表? 风骨有山,风骨有松,风骨还有谁? 假如,我说假如,你在春季...

  • 风骨

    今天 做了一碗骨头汤 做了一碟苦头菜 宝贝说为什么 做那么香的一个菜 又做这么苦的一个菜 我说 我想给你补点骨头 ...

  • 风骨

    那些种下的草,需要一点点的拔掉。说了要求杂书馆,大夏天顶着烈日骑车倒车去了这么一个“国学馆”。从一大堆暮气沉沉的“...

  • 风骨

    文/青松 没有金银 剩一副锈蚀的骨骼 用生铁铸成 敲也响,不敲也响 岁月的关节,嗒嗒作声 行囊里一直珍藏着 那些年...

  • 风骨

    如同一株荷花,擎着自己的高雅,不惹尘埃,不媚不俗,洁净淡然,自若于尘世之中。安静开落在人们远远的目光里,不打扰谁,...

  • 风骨

    01 小时候,有一位亲戚擅长工笔画,送给母亲一幅松鹤延年图,母亲把画挂在家中,很是珍视。于是我也对国画感起兴趣,特...

  • 风骨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地位如何卑微,当坎坷和不如意袭来之时,只要不屈从于失败和惧怕磨难,敢于坦然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kr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