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反思,初中我的物理接近满分,但是家里电路出问题我永远束手无策;我学过而二次函数、左右手定理,但是我从未用过也不知道怎么去用?什么情况下用?我们学的那么多其实都是惰性知识,它们只存在于课堂,存在于学校,当出来面对现实,我们还能让知识成为力量吗?
要通过大概念教学,让知识“活”起来。
“活”起来就要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例如托物言志这个大概念,如果突兀提出这个概念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就通过《爱莲说》《陋室铭》让学生易于理解,把君子比作志洁行端的莲花,用陋室表达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托一物说己志,这样的写法含蓄、巧妙、意味深长。
“活”起来就要在运用中强化理解。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托物言志,如:可以通过泥土、路灯、蜡烛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志”“物”之间要有交点,“物”要描写细腻,“志”才有所托,由此才有可能翻出新意,别出心裁委婉抒怀。
“活”起来需要一些策略形成理解。理解是布卢姆认知层级的第二阶段,好似很简单,其实理解才能形成迁移,理解是迁移的基础,要用六侧面强化理解。用解释揭示事物的内在结构并进行归类,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阐明,以神入移情去感受,用批判性思维去洞察。通过多种方式来深度理解--托物言志的这一抽象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活”起来需要设置真实的情境下。在八下游记单元学习中,为了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写作,特别设置了这样的情境:疫情之下,无法到各地游历,只能通过云端游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家乡,请你为家乡代言,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这样学生运用前期搜集的资料,能很好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展示环节都很踊跃,通过取长补短修改优化文章,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大概念教学要求我们像专家一样思维,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事实呈现,去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理解基础上对其抽象化概括,形成可迁移的大概念,进而在运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让知识发挥其作用,让知识“活”起来。
大概念教学,理解是基础,抽象概括是核心,迁移运用是目的,解决实际问题是标配。如果把教材比作大地,那么它就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更珍视的是大地上孕育出来的新生命,而不仅仅是大地本身。我们教学的着眼点不是教材文本本身,而是通过教材,剥茧抽丝去聚焦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让知识本身的“能”为学生赋“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