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正视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疤

正视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疤

作者: 梦之芬芳 | 来源:发表于2017-08-12 23:03 被阅读0次

文/梦之芬芳  

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初中学习政治时,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教育,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认知有限,仅限于知道表面答案。

自己长大成人,毕业,工作,结婚,有了宝宝,慢慢回忆成长的足迹,每每想起儿时过往的记忆,双眼仍会模糊。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衣食住行,衣服鞋子,吃饭睡觉,与老师同学相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是父母的影子投射。

每个成长的关键点,做决断的是父母。

中考、高考后,继续升学读书,还是进社会就业,一个决定便影响以后的人生。

不排除不上学,进社会后混得很好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极低概率的事件,大部分没继续求学的,进了社会都是中下层的工作。

我出生农门,父母是从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九年义务教育读完后便进了农业社,早出晚归,干活儿,挣公分。

六零年代,主食以红面为主,白面是过时过节、有客人的时候才可尝到的奢侈,而且大多时候是掺在红面里一起吃。

衣服是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了三姐穿,一件衣服穿呀穿,轮呀轮,开了缝,破了补,老人们留下的口头禅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父母是经历了饥荒年代过来的一代。

满足温饱的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还谈什么精神食粮。

父母就是这么长大过来的,注定他们不会有多么出色。

到了我们这一代,时代飞速发展,而他们无论是观念和能力都无法跟上。

他们青壮年的时候没有机会接受再多一点的教育,没有机会再学习一点技能,只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让我们吃饱穿暖,倾尽全力供读书,父母都是自己的衣服舍不得穿,只给孩子们买。

我们向他们索要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比登天还难呀,他们又是受着怎样原生家庭的影响长大的呢,他们又该向谁所求?

如果成年之前的大部分和父母有关系,那么成年之后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对自己负责,那我们对自己每一天负责了吗?

家庭带来的优越感是我们每个人都企及的。

如果有这样的优越感,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得到想要的很多,父母会给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很多助力。

孩子的竞争就是父母的竞争,父母赢了的,孩子会更容易赢。即使孩子没赢,这样的父母有能力安排好孩子的后半生。

如果没有这样的优越感,我们该怎么办呢?

心里失衡,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任由自己天天沉沦?

还是在自己原有的平台和起点上,像荒漠里的一株小草,不怕寒风暴雨,向上,向上,再向上。

同村一个姑娘从小学习就特别优秀,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高中是在城里的省重点读的,大学是重点院校,但是专业有点偏,不太好就业,于是选择读研,顺利地考取本省重点院校。

原本很顺畅的求学路,自己和家长都应该高兴,不错的求学路会带来不错的事业路。

前一段时间却听说姑娘毕业后一直在家里待着,父母不敢让离开家门半步。自己把头发推得光秃秃的,经常独自站到房顶,想跳下去。

听周围人说,姑娘受不了考研学校的寝室氛围,同寝室的同学,月生活费都是一两千,衣服、生活用品随心所欲买买买,而自己生活费每月只有五六百,方方面面的消费都要多想想父母。

就这么长期压抑着、自卑着,无处倾诉,尤其不会自己开解内心。便开始怪罪父母,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那么有钱,给孩子提供那么好的生活条件,而自己学习成绩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生活却要比别人低好几等。

就这样,自己长期无法平衡自己的内心,最终发展成抑郁症。

父母多年的艰辛培养,全家寄托的希望,为了孩子艰苦朴素,节衣缩食,终归毁于一旦。

试问:这么多年求学读书,所学的人生道理,哪怕是自己参透的,难道一点也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吗?

再者,有的学生一到大学,学费、生活费都能自给自足,节余还给父母买礼物,添补家用。

纵然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我们若想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摆正心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

还有一个是同事表哥的故事,几乎类似的经历,同事表哥一直都是学校中的佼佼者。

大学读完后,要考研,大老远从成都一个人到北京,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到达面试这关。

最后面试有两个人,从中录取一个,据说那个是领导家的孩子。

家里没有关系,没有钱,即便有钱也不知往哪里送呀,父母亲着急忙慌,很是捏了一把汗。

同事表哥却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反而安慰父母不用担心。结果发挥到最好,最终凭着自己过硬的实力被录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北京航天局。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大部分父母都会倾尽自己所能的。(极个别特殊家庭情况,不做评论。)

如果成年后的我们有良知,懂感恩,必定不会把责任推给养育自己的父母。

我们虽然是大多数中最平凡的,没有成为大富大贵的一个,可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实现了自己小小的心愿。

纵然在人生路上没有导师,纵然也会走弯路,或者也发现实现梦想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理想,不一定完全是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

可我们已经尽自己所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依旧有新的理想,并付诸行动。

不在自己的成长的路上画句号,而是省略号。

就像董卿老师在《朗读者》引用的一句话,我没有停止成长,我一直在成长的路上。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没有停止奋进,我们一直在奋进的路上。

直道我们可以坚定地说:

我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目前拥有的一切。

我对得起走过的每一段路程。

我一直在努力地生活着,我一直在追梦的路上。

我对自己问心无愧,对父母关爱有加,父母觉得我是努力的。我没有给父母带来麻烦捅娄子。

我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我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的、阻力的,我们有能力修正,有能力疗愈自己。因为我们已成年。

原谅和允许自己要快一点,再快一点。遗憾和用时便会少一点。

自己成年后能够主宰和把持的,自己给自己铺设最正确的路,用身边能获取的一切养料来充实和提升自己。

哪怕自己的极限都达不到别人的起点,只要我们真爱自己的生命,用心过好每一天,就是对父母最期望的。

  

相关文章

  • 正视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疤

    文/梦之芬芳 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初中学习政治时,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教育,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如何走出没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1、认识自我,面对原生家庭 了解你的原生家庭模式,从原生 家庭的相处方式中认识自己。 2、找到根源,疗愈四种创伤 ...

  • 原生家庭

    研究原生家庭是为了自我疗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给自己找借口,把所有不幸的遭遇都甩锅给原生家庭。 与原生家庭和解...

  •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无法改变吗

    如何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接纳父母、完善自我、重塑生命? 其实很多人痛苦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如果童年时的创伤没有...

  • 原生家庭的伤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原生家庭心理学,很多心理学老师都说,好的原生家庭疗愈人的一生,不好的原生家庭需要人一生去疗愈。 很...

  • 我只听带给我喜悦的

    一直以来都想疗愈自己,疗愈自己的原生家庭,疗愈自己的天赋优势,疗愈自己优柔寡断的情绪。 这段时间尤其严重,尤其是身...

  • 教育|原生家庭的影响《二》

    有很多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运用很多方式进行自我疗愈,却往往忽略了和原生家庭之间的联结,与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的关系是...

  • 勇敢做自己⑤

    大家好,今天的内容是疗愈之路的开始,他讲的是原生家庭,我们前面都在讲的是我讲觉知在观察性的自我怎么又绕到原生家庭来...

  • 修行日志~2019-8-14

    今天的冥想主题是《疗愈父母关系,疗愈原生家庭创伤》。 疗愈了这么久,怎么感觉反而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呢?没有接触心灵...

  • 新年疗愈课之二:影响一生的原生家庭与童年

    文/流浪阿紫 有人说,有些人的童年疗愈一生,而有些人的童年需要用一生疗愈。这说明原生家庭及童年的重要,但是原生家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视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cs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