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75778/cf6b13aaae02265a.png)
今年有了新的东家,一家在国内排名前五的汽车经销商。
在下面的一家4S店已经待了两周,被通知到总部去,见董事长。
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容也算和善。
统共约见了五个人,其他四位都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以上的员工。
当听到我在恒大履历之后,这位创一代老板直接打断说了,在恒大工作过的人不行啊。
十多年前那时候还行,这近十年培养出来的不行,搞坏了。
企业文化也不行。
在恒大工作过,真的就这么不堪吗?
每个公司有好有坏,员工业务能力有好有差。
恒大的履历标签,好像变成了差的代名词。
高周转之下的员工,老板豪言壮语,密密麻麻的朋友圈开始覆盖,没日没夜的加班。
被诟病的就是高度的标准化,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只要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标准,时间长了失去了创造力。
从上到下除了老板,都是亦步亦趋的执行。
集团化的公司,又是高度的标准化,而标准又跟不上创新,一个标准的变化,对于一艘巨型航母来说,成本太高了。
老板失去信用了,公司暴雷了,讨生活的基层员工也要承担连带的歧视吗?
回想在恒大履职的三年半,这个公司给予我的,还是成长很多的,幸运地遇到了很多有爱的同事,现在依旧保持着日常的联系。
而标准化和目标计划管理,也深深的打着印记。
这两套工具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在创业实践里,目标计划以及未来愿景让团队朝着同一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前进,标准化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团队不至于随着人的变动而垮掉,尤其是流动性极大地学生团队。
一个公司能够发展到如此巨大的盘子,自然有其可取之处,而身处其中的员工,也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至于企业文化,在中国的私企里面,更多的是老板个人魅力和特质的延伸。
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多数还都是一代在支撑。
先入为主的给这一家企业的员工贴上歧视的标签,这还是一位一个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老板。
心里说实话,有点愤愤。
当然这家老板选择的歧视范围不止这,接下来还有更多。
五个人的条件不一。
男一,总部人资培训科的科长,入职多年,三十二岁,已婚已育,小孩上幼儿园。
女一,总部人资,未婚未育。
女二,二级事业部人资,已婚已育,小孩一岁多。
女三,门店人事行政,入职多年,晚婚晚育,刚生完小孩不久。
男二,也就是我,未婚未育,外地人,未在武汉定居。
最终选择了男一留下来继续谈。
这位老板说,结了婚生了孩子,才知道什么是责任感。
中年人肩上扛着一个家,房贷、车贷……各种生活压力,更不敢随意离职,更耐踹而已。
原来耐踹也是一种责任感,一种职场美德。
后来听店里的同事说,这家企业更喜欢已婚已育的,更稳定。
就像拉磨的驴子,沿着磨盘蒙着眼转啊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