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心理学书上看到了被广泛使用的测评孩子与母亲依恋的方法之一——陌生情境试验。
首先,儿童被带进一个有很多玩具的陌生房间。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儿童被鼓励去探索房间和使用玩具。几分钟后,一个陌生人走进屋与母亲交谈,并接近这个儿童。接着,母亲离开房间。经过短暂的分离后,母亲返回,与儿童重新在一起,陌生人离开。
研究人员记录下发现儿童与母亲分离和重聚时的行为。根据儿童在这个实验中的反应,分为三个基本的依恋类型:安全依恋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
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孩子都是安全依恋型。他们的表现是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母亲回来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2
看这些总会联想到自己身上,小皮对妈妈是什么依恋类型呢,要是能测试一下就好了。
机会来了。
带他俩去公园,里面有个儿童动物园,有孔雀、野鸡、兔子等等,可以投喂。乐乐有备而来,拎了一兜莴笋叶和几根火腿肠。
动物们在围栏里安静地走来走去,如果看到外面投来食物,就走上近前,慢悠悠地叼住嚼着。乐乐不是第一次来了,胆量也比以前大了不少,敢拿着叶子直到牦牛啊、羚羊啊吃得快近自己手边才撒手。
皮皮是第一回,初生牛犊不怕虎,恨不得走近了摸摸。看哥哥喂食物,更是急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叫,挣脱我的怀抱要下地,也拿出叶子,学着哥哥从笼子上面扔火腿肠喂小狗的样子,把莴笋叶使劲往栏杆里扔,一旦扔进去,就高兴地咯咯笑。
3
我陪着皮皮往矮马栏里扔叶子,乐乐在我们旁边站了一会,打了个招呼,就自己拿着袋子去喂其他动物,渐渐离开了我的视线。园子不大,我四处张望一下,没看见乐乐,倒也并不着急。
正在这时,遇到了好久没见的同学一家,他们从未见过皮皮。简单说了几句话后,我想着也有几分钟了,还没见乐乐,就让她看一下皮皮,去找乐乐。
皮皮看我离开,着急了,张嘴要哭。我返到他身边说:“妈妈去找哥哥,马上就来”。他倒也没有哭起来,只是嚎了一下。
走出一两百米,看到了乐乐。再和他一起回来,大概3、5分钟的样子。皮皮呢,嘴里塞着饼干,手里正在接阿姨递给他的另一块,津津有味地吃上了。同学说我走后,小皮只是干哭了几声,很快就好了,特别是看到饼干,简直不要心花怒放。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安全型的。
不过,我也有点犯愁,这不太容易就被哄走了吗?
4
摘自网络这周日是母亲节。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几年,随着乐乐、皮皮的成长,渐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深深的、无私的爱,体会到了喜悦、担心,体会到了辛劳和幸福。
公公婆婆将乐乐带到3岁,没过几年,又来继续帮我们带小皮。妈妈尽管远在千里之外,有什么好的、新鲜的,就想着寄过来,时刻惦念着我。
想我已是人到中年,非但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反而还需要他们帮着操劳、操心。
惟愿他们健康、平安。祝妈妈、婆婆母亲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