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瑞德
01
上了大学,挤进“别人家孩子榜”。
我常遇到亲友托我给他孩子辅导功课的事。亲戚朋友们说,大学生,不一样,有文化,有水平。
在老家,人们好像把大学生很当回事,就拿我爸来说,在他的眼里,大学生可能还意味着“天之骄子”。
我爸说这样的话时,我便觉得他依旧是活在梦里,思想仍旧停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
最近,我破天荒的追一部剧——《最美的青春》。这部剧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十三个字:大学生献青春,植树造林为国家。
剧中,我很不喜欢那个张口闭口强调自己是大学生的武延生。
这让我,想起大二寒假回家,在火车上,声调提高八度,强调自己是哈工大的家伙。

02
学历,究竟重不重要?能力与学历,究竟哪个重要?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还蛮重要的。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类似的提问。
题主说,学历真的比能力经验重要吗?有这样两个回答:这个世界上99%担心学历问题的人,纠结不在学历低,而在能力不足。
学历,大多时候只决定你的下限,而能力决定你的上限。细想一下,其实这句话能戳中一部分人。
不得不承认,在你我身边可能存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学历鄙视链”,或者换句话说,有时,我们因学历而被鄙视。
这一点,在应届生就业方面很明显。我不否认名校与一般院校之间的确某些方面存在就业鄙视。
可如果你细想,或者你作为一个招聘人员时,你可能也会划拉开重点与非重点院校,然后对他们说,非211请靠边站。
03
我一直觉得,很多刚毕业的人,会被学生思维坑害。简单的说,就是用学生的思维去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学历,更多时候像是一个门槛,迈不过这个门槛,有时就会丢失很多机会。
读高中的时候,跟我同一级的学霸,我曾很长时间瞧不上他。总觉得他是学习学傻了,木木讷讷的,就跟面瘫似的。
有一次,他来我寝室找他同学,我故意找茬似的问他一个超级难的物理题。本想着刁难他,可是他极耐心的给我讲了5遍。
我呢,实在不好意思再问,装逼似的表现出醐醍灌顶、恍然大悟、这次我总算听懂了的样子,可事实是我压根听不懂。
后来,学校自主招生,他通过了清华的自主招生。大一寒假时,街上遇见他,寒暄几句后,他吐槽起清华苦逼的生活,可他说的时候,我只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假大学。
04
同等学历,不一样的学校。
大一的生活,我觉得快乐轻松,而对于我的那位学霸同学来说,清华的压力,好像比高三时更大。
有些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当你拿着同等的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时,名校光环代表的,或者说呈现给别人的,其实还是努力,而这种努力,你在平日可能已经输于别人了。
抖音上,有个水泥妹火了。很多人评论,有人建议她换一份工作,有人建议她考个学历。
我觉得他们的建议都很好,可我还是留了个言,说,背水泥很苦,多读些书,努力改变。
有些人,把学历看的很重,可是从结果导向来说,能力跟经验其实更加重要。
以前,读初中时,看着学校对面的塔,胡思乱想的时候,觉得读书就是一件折磨人的事。
学了函数,有个屁用,买菜时又不用函数算账;学了文言文,有个屁用,成天之乎者也的背的老子脑仁疼,爸爸我以后又不用它。
那个时候,常拿韩寒标榜自己,总觉得读书无用,只要有能力,不读书也可以,可后来,这种傻观点改变了。
读书,学习,改变,它是大多数人最有效的自我投资,最直接的改变方式,最让你受益的ladder。
05
没有本事的人,喜欢拿学历说事,可是在当下,就像小米雷军说的飞猪理论一样: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够飞起来。
当机遇来的时候,它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而那些自言、抱怨不不公的人,往往是平日输于他人的人。
所以,精耕细作,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要去准备,要去努力,这样,才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我是演说家》里,张雪峰说:“如果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先考个研,提升下学历”。而另一位嘉宾马丁反对,说:“先工作,从工作中学习!”
他们说的都对。烤面筋,硕士烤面筋,博士烤面筋,其实他们并没有区别。
如果硬要说个区别,我想,那应该是社会的认同,自己的价值,能力的不同。
网友评论
当机遇来的时候,它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而那些自言、抱怨不不公的人,往往是平日输于他人的人。
所以,精耕细作,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要去准备,要去努力,这样,才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老规矩,占坑打个广告,欢迎来公众号:阿瑞德日记 找我玩呀~😜
加油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