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找出一张19岁写的明信片。内容是10年后,29岁将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自己。高中时代会开始思考问题,尤其是大学,时间比较充裕。我要做什么东西,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思考的过程中。在大学里做了很多尝试。可以默默做很多事情,不求短期回报。
但慢慢工作的这几年我发现很少在想这些“深远”的问题,变为更加的“现实”。想了下原因。
第一、停止了思考人的弱点是回避痛苦,而思考和梳理自己有时是件不舒服,需要不断的面对自己,分析,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和优化。选择了“舒适”,不去思考。忙碌中停止了思考。忙绿却不知如何忙碌,时间却过去了。有经历却没有经验。没用去思考去沉淀。没有目标的奔跑到达不了终点。
第二、为什么不想这些问题了,是因为“看不清”。
如何思考?可以以第三人称角度梳理自己。还有想把想法整理成文字,直接写,因为没思路,写不下来。我的解决办法是录音,直接说的时候很多想法会出来,有时间再整理成文字。随时录下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脑海中冒出来的想法是重要的想法。
除此以外怎么样能看远一点?多读书,多和你自己厉害的人交流,多去外面看一看。
长线思考的意义?
当你面里 让你难受的事情,你会觉得是暂时,当你在一件事情停留的时候,容易判断出是一件小事。更好的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