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三令五申,各项政策得以在各级机构很好地实行,让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尝到了利民、便民的好处。
但是,城乡差别还是无可奈何地存在。
我的老家在川北,其地盛产红苕,常被人蔑为“苕国人”。我曾经痛恨这称呼,视它带给我在人前的轻视为耻辱。但是,最近几天,却亲历这“苕国”的落后、偏执、狭隘,甚至为它的奸顽不屑起来。
我老岳母是在老家买了每年180元的新农合医疗保险基金的。但是,报销的程序却是和别的地方差别极大。
比如这次老岳母因为突然腹疼,去区镇医院住院检查,得知是胆囊结石,输液之后缓解,医生建议去县级医院做手术。
我们担心老岳母住院手术之后,老岳父照顾不好,便去接了老岳母到我们居住的省城,准备去我熟悉的军总住院治疗。
临行前我特别嘱咐老岳父先去县医保局把老岳母的社会保障卡医保功能激活,我带了这张社会保障卡到省城入院之时再报备,然后就可以在省城医院实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免得年迈的老岳父拿省城医院的票据回去再报。之前我的好多父母在乡下的朋友,都是这样做的。
等我把老岳母接到省城,办好了一切事宜,打电话给老家的县医保局,县医保局让我打电话找卫生局。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说是某个电话可以最终确定我提出的要求“是否可办”,但这电话一直占线,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到下班。
我再打告诉我去打某电话的电话,说是“可以打通,电话就在我对面”,但就是打不通。
气恼之下,便将此事发了微博。终于,某电话给我打了回来,告诉我“异地就医即时报销”的条件:1.分级转诊,最后由县级医院开转诊证明,再加上参合人的社保卡的复印件,去县医保局备案;2.参合人在异地急诊证明+社保卡,复印件备案;3.参合人把医保关系转出,但将来就不能在本地就医报销。如此才能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否则只有先垫付然后拿了票据回老家报销,而在老家报销,最低要等一个月以上。老岳母上次在区镇就医的费用,都是自己先全垫付,再等待报销到账。
我搜索了有关新农合异地报销方面的政策:
新农合异地住院怎么报销?
依托全省医保网络和设备平台,在各设区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操作平台,在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异地就医费用结算中心,以县为单位统筹进行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的结算,实现农民群众就医即时报销。在省里建立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数据备份中心和异地就诊数据交换中心。
国家计生委关于即时结算异地就医的有关细则:
国家计生委发布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定点医疗机构操作规范(试行)》,让农民实现异地住院直接结算。
一、哪类参合患者可享受异地即时结算的福利呢?
1、为在省内医疗机构无法确诊,或确诊后无治疗条件的疑难病症患者;
2、为在外务工、探亲(异地长期居住)或急症的参合患者。
二、如何办理异地就医直接报销?
1、本人或家属电话联系参合地经办机构申请办理跨省就医转诊;
2、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患者携带身份证(或户口本)、合作医疗证、入院证明、转诊单(或上一步收到的转诊短信)办理入院手续;
4、患者住院接受治疗;
5、患者出院时在新农合直接结报服务窗口结算,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即可。
我去了解了省内其他各地政策,都是可以直接电话报备,然后在省城医院直接即时结算的,为什么我们老家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却要设置这样的条件?
我也知道,大城市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所有有条件的患者都希望到有优质资源的医院看病,特别是需要手术治疗的病症。而且相对落后的地方医院,也希望能留住一些病人,挣得一些收入。所以医保局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了地方政策,人为地给病患家属设置了障碍。
比如,你把医保关系转出老家,而又常住老家,不能在老家及时就医,想想都头疼;你是临时在外短住,实是为了在外地医院住院手术,又不是急症,哪去开急诊证明?包括在老家就医,都是先自己全部垫付费用,再拿票去报销,而且还要等上至少一个月以上,这些条条框框都让病人家属负担加重。
不说报销比例大小,也不说地方医疗技术的落后,单就是这“先全垫再后报”的劣政,也让很多人心凉胆寒。
我把省内其他地方的关于“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政策以及中央有关“便民利民”的精神发在微博上,和老家的医保局隔空喊话,几经周折,终以把老岳母的医保关系转出结束。
我不想也不愿去批评任何人,对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无任何恶意,但有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确实极大地破坏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