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今天的学习进入到先秦文学的第二部分:《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它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
因篇幅所限,且选取《风》《雅》《颂》的部分作品,浅尝一下其中的味道和写作手法。
《风》: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十五个地方(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无衣》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本文开头,就是《关雎》的前几章内容。《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借眼前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情。
再看一首: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是《卫风》的第三篇,全诗四章,以上是前两章。主旨在于“闵庄姜”,庄姜是卫庄公的妃子,貌美端庄而备受冷落的一国之母。诗中用了“比”的手法来体现庄姜的美貌。姚际恒赞誉道:“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雅》:
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以上是《文王》前两章的内容。《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通篇用“赋”的手法。
“呦呦鹿,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鹿鸣》是《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颂》: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颂》诗多空洞抽象的说教,缺乏形象性和韵律美,也极少运用比、兴手法。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这首《清庙》是《周颂》的首篇,既是赞美周文王功德的颂歌,也是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以至其他重大活动通用的舞曲。运用“赋”的写作手法,平铺直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把《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的也有很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大家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里面的很多诗句,现在读来,仍旧口齿生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