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故事
以古写今——抢人大战之秦与六国

以古写今——抢人大战之秦与六国

作者: 马志楠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8:19 被阅读9次
    图为战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

     

    导读:最近各个省市都出台了优厚的人才引入政策,被称为“抢人大战”,动辄便是几十万的额外收入。当今国与国之间,也在互相引入他国的人才,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两千余年前也发生了一场抢人大战。最终秦国得到了六国的人才,从而统一中华。那么为何秦在这场人才大战中胜出,六国为何没能保住自己的人才而为秦所灭?秦到底从六国得到了哪些重要人才,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些情况和现代是否很相似呢?这便是这篇散文的内容。

    前面是文言版,更有感觉。后面是白话版,更加易读。

    选读:有翼者,必思飞;有鳍者,必思游;有才志者,必欲奋其智勇以取功名。一旦不得其所适,必决然远举,虽投身绝域,寄命异国,冀一用而不顾,所谓北走胡而南走越者。

    六国论(文言版,后附白话版可读)

      秦用六国人,于是灭六国。六国不能自用其人,故灭于秦。

      吴起明于战守,好谋而有断,每画计,虽智者不测其所出;善抚士卒,食不取厚味,行不倚良马,必与士卒同,共其劳苦,故能得死力,然后行军用战,威加于天下。诸侯之所畏惮,时人之所推服。至于问民之不足,以因俗变政,而使国殷盛,一时亦无过之者。然起仕鲁则疑于鲁,仕魏则疑于魏,转而之楚,期年而楚富强,及悼王死而起随之,一世未尽其才用,此正豪杰之士所以深惜而恨之者。方起在鲁、魏,击齐军,保据鲁境;抑强秦,据有西河之地。功非不高,名非不著,才能非人所不知,犹转于三国而不能自存,况于功小名微而才未显者,必不能得用于诸侯。

      有翼者,必思飞;有鳍者,必思游;有才志者,必欲奋其智勇以取功名。一旦不得其所适,必决然远举,虽投身绝域,寄命异国,冀一用而不顾,所谓北走胡而南走越者。昔者公叔痤将死,举商鞅于魏惠王,惠王不信,于是鞅辅孝公,而秦始富强;范雎折胁断齿,呻于魏厕,仓皇而西入秦,教以交远人、伐近国,秦始蚕食诸侯;蔡泽见逐于赵,后辅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历事四君,多决秦之重事;蒙骜遍试于诸侯而未为用,及入秦,下诸侯之城数十余以为秦之郡县,又至武、恬,三世事秦,六国破灭,武、恬之力多;至于始皇,用李斯之言而未逐之客,亦不知其数。

      鞅、雎、泽、骜,皆秦任事之臣,拔城之将,昔负佐世之才,怀悃悃之诚,曳裾弹剑,希明主之一顾,六国君相,相笑而逐之,于是失欢于旧主,不得已而之秦。秦与其人素无故分,何一旦而尽其才用?乐毅曰“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秦每决事,必问其贤能之人;将授官,则委有功者,虽亲与近,不预其政。故可以拔有能者于稠人之中,又乐用客而不疑其为人,此秦所以待六国之人,而六国之人所以争入秦者。

      治一郡县者,必用一郡县之贤才;治一国者,必用一国之贤才;欲以区区之地而谋天下者,必先致天下之贤才。六国之君竞驱其士入于秦,秦人得之,以之得天下。故曰:秦用六国人,于是灭六国;六国不能自用其人,而灭于秦。

    六国论(白话版)

      秦启用六国之人,从而覆灭六国。六国不能善用自己的人才,而被秦所灭。

      吴起是懂得攻战与守备的良将,喜好谋略,且能决断,每筹划计策,即使是智者也难以揣测。同时吴起还善于抚恤士卒,饮食不用厚味,行路不用良马,必与士卒同甘共苦,人人都愿意为吴起拼死。于是吴起每战必胜,使天下畏服。在政治领域,吴起能够了解人民所需,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体制,使国家殷盛,在当时没有比吴起更好的政治家了。然而吴起在鲁任职则被鲁国怀疑,在魏任职则被魏国怀疑。吴起转而去了楚国,楚一年之间在吴起的变法下富强。然而楚悼王一死,吴起就立即被大臣诛杀,终其一世未能尽展他的才能,豪杰之士多为此感到深深的惋惜与遗憾。当吴起在鲁国时,抗击齐军,保卫鲁国边境;在魏国时,抑制强大的秦国,使魏国占据西河之地。吴起的功并非不高,名并非不著,才能也并非人所不知,尚且辗转于鲁、魏和楚之间不能自保。何况是那些功劳尚小,名声尚微,而才能还未显露的人才,必不能被诸侯所用。

      有羽翼的鸟,必定想要飞;有鳍的鱼,必定想要游;有才志的人,必定想用智慧勇力建立功业。一旦不能得到施展才能的环境,必决然远走,只要可以施展才能,即使是去到绝域异国,也不计后果,这就是所谓的“北走胡而南走越”。曾经公叔痤将要病逝,向魏惠王举荐商鞅,惠王不相信商鞅的才能,于是商鞅辅佐了秦孝公,秦国开始富强;范雎肋骨和牙齿都被魏国的宰相打断,仓皇而逃到秦国,教秦昭王远交近攻,秦便开始蚕食诸侯;蔡泽被赵国赶走,后辅佐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四代君主,常常参与决定秦的重要政策;蒙骜投遍了诸侯也没被任用,等到入了秦国,便攻下诸侯几十座城池作为秦的郡县,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也成为了秦国的重要将领,祖孙三世在秦为将,六国破灭,蒙武、蒙恬都有大功;到了秦始皇,用李斯的谏言而没有将六国的人才赶走,说明在当时不知道有多少六国的人被委以重任。

      商鞅、范雎、蔡泽、蒙骜,都是秦国担任大事的能臣,攻城拔寨的良将。昔日负有佐世的才能,怀着悃悃的诚心,投在诸侯的门下,希望能够得到明主的赏识。然而六国的君王宰相们,嘲笑着把他们赶走了,于是不得已才来到秦国。秦国与这些人素来没有交情,为何一下子能够任用他们?乐毅曾说过“明智的君王,不把爵禄授予他们亲近的人,而授予功多的人;不任用他所喜爱的人,而任用有能力的人”。秦国每进行决策,必定请教贤能才士;将要授予官职,则给有功的人。即使是亲贵,也不能干预政事。所以秦可以在众人中提拔贤才。秦又乐于用不同国家的人才,并不因为这些人的出身而怀疑他们,这便是秦对待六国人才的政策,也是六国人才争相入秦的原因。

      治理一个郡县的人,必要用一个郡县的贤才;治理一个国家的人,必要用一个国的贤才;目光放在天下的人,就要招揽天下的贤才。六国的君王争着把自己的人才赶到秦国,秦国得到了这些人,又用这些人得到天下。所以说:秦启用六国之人,从而覆灭六国。六国不能善用自己的人才,而被秦所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古写今——抢人大战之秦与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e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