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能不懂的道理,逢人但说三分话

智者,何如人也?
智,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智,从知从日。
有人说,智,从知从曰。
看官,您觉得呢?
书法中多用“日”,其实应该从“曰”。
那么,日和曰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呢?
其实,日曰本是一回事,只是一个瘦一个胖。
胖子虚,瘦子炙。
说句正常人的话,那就是:曰是晚上的太阳,日是白天的太阳。
《诗经》有诗《女曰鸡鸣》,其实就是讲鸡叫的时候太阳还是“曰”不是“日”。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女代表阴,士代表太阳即将露出海面但还没有,所以“昧旦”,昧是未见日,旦是将见日。
智,从知从曰。
知,从矢从口。什么是“知”呢?
知就是能“一语中的”。
显然“知”者,很有学问有知识,聪明。
那么,知者和智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知,说的都是对的。
然而,中国文化讲求“谦虚”、“留三分”,
所以,哪怕你知道真相,看破源流,你也不能“据理力争”、“坚持己见”、“盛气凌人”、“乾刚独断”、“拍板定论”……
说的对,明白真相,看破根源,知道答案,你也得谦虚,不能拿出“日”的炙烈,必须收敛“光芒”,
所以,知者需要阴柔的“曰”调和一下,这叫“宜之”。
聪明反被聪明误
智者不逞强。
——华夏之唐 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