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芸芸众生 百态万像 》每天写1000字诗情话意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二十二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二十二

作者: 高丘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06:03 被阅读19次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二十二

    二十二、写诗赋针贬时弊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进士及第,曾任黄、池、睦、潮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素有大志,关心国家治乱。在晚唐文坛上卓然成家。

    杜牧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诗词和政治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就是批评唐敬宗在公元825年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杜牧这篇赋,可说是一篇讽时刺世之杰作。

    公元746年,被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就下令要岭南人年年骑着快马送荔枝到长安,给杨贵妃品尝。白居易为此写了一篇《荔枝图说》。文中说:“荔枝如果离开枝干,一日颜色变蔫,二日香气失去,三日味道转淡,四五日颜色、香气、味道全都失掉。”文章指出了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路途遥远的情况下,荔枝保鲜是极不易做到的。

    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对此感触很深,即写了《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中一首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以其微词鞭挞了帝王嫔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公元833年,杜牧针对河塑三镇的内乱,致使三镇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十无三四,而朝廷中有些官僚又姑息养奸的现象,写了《罪言》一文,名为罪言,实是忠言。说明杜牧是很有胆识的人。

    唐贞观年间,继承隋制,设十六卫,每卫设上将军一个,但因废府兵制,虽设官而无兵可掌。杜牧为此写了《原十六卫》,直接指责唐太宗李世民,要唐文宗李昂认真思考此事,以维护国家的安全。

    杜牧又写了《战论》。杜牧在这篇文章中纵论了河北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从河北看国家,就象一颗珠玑,从国家看河北,就像人的四肢。国家无河北,就会失去精兵和财帛。国家没有兵、财,就不能长治久安。他还进一步分析说:“兵不长练,其败一也;不让士兵吃饱,其败二也;小胜奖赏过重,其败三也;将帅不忠,轻罚其过,其败四也;大将不懂兵阵,敌人打来,军旗都被夺走,其败五也。”最后杜牧提出:如能解决这五败,则一战可定,四肢可生,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因此,一定不能重蹈以前的做法,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和“河朔三镇之乱”。

    杜牧又写了《守论》,他认为大历、贞元期间的守邦办法是以高位美爵充饱将领的肚肠,犹为豢养虎狼,而无法得到他的忠心。结果河北藩将多娶皇室宗女,土地名器,都被他们分光,还纷纷僭号称王称帝。杜牧在《守论》中呼吁:“大历、贞元时期那种养痈遗患的愚蠢做法,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它的错误,还在把它做为经来念,真是呜乎哀哉!”

    杜牧注释了《孙子兵法》,并写了序。杜牧以为:“兵者,就是要用兵,用兵就是属于政事。不知自何代何人起,把兵政分为两道,政为文道,兵为武道。使得读书人不敢言兵,或耻于言兵。”“自古以来,建立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被灭亡,都是由于用兵之故也。所以,兵政和文武是不能分开的,也不能割裂。否则,就会失败,就会亡国。”杜牧在《孙子兵法》序言中还进一步指出:“凡是带兵的人应当是圣贤、有才能、多闻博识之士。用兵前应先议于庭堂之上,决定了战略、策略,再交给将领去实施。”杜牧还举例说:“刘邦曾说过,人指挥犬去捉兔子,捉到兔子的当然是犬。可是有一个丞相却说:‘兵非我的事,我不想知兵。’像这样的文官就不应让他再当下去。”

    杜牧著作甚多,共二十卷,附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收集在《樊川文集》中。因杜佑居住在樊川别墅,杜牧晚年也寄居此处,故以樊川为书集之名。

    杜牧在文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故有李杜之称。但在盛唐时期有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共称为李杜,后人为了区别,就将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称为小李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冷冬年:新的一天,点个崭新的赞!🌺🌺🌺🌺🌹🌹🌹🌹🌹
      • 阿略1:认真拜读,才了解杜牧不像诗人,有些政治家的感觉,论兵法谈制度,文人心中有天下👍!
        高丘上:@阿略1 另外,咱们这个故事选,重点取材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所以偏重于政治。这是《资治通鉴》定的调。
        高丘上:@阿略1 不错,象杜牧这样的文人,有很多。
      • 邱士舰:欣赏佳作!👍🌸🌺
        高丘上:@邱士舰 谢谢你的支持!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二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s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