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未婚?会恐婚吗?
你若已婚?有烦恼吗?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80后资深宅男的喜帖。他从二十几岁开始玩,足足玩了十年,在我们以为他这一辈子单身的时候,他居然结婚了。我问他为什么要结婚?他说,“结婚了,寂寞的时候有个伴。”
婚姻从心理深层来讲,是一种归属需求。和一个人组成家庭,拥有一个心灵的港湾,“心安即是家”。婚姻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那么,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完美的婚姻?
2016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一份关于婚姻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居民离结率已达60%,即每10对夫妻结婚的同时,就有6对夫妻离婚。
这正应验了那句“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婚姻的城堡里到底上演是美丽的童话故事,还是虐心的苦情大戏?《婚姻的烦恼》为你解读婚姻心理密码。
李子勋:如何解读婚姻的心理密码?这本书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大咖李子勋,曾是CCTV《心理访谈》的特约心理专家。很多人看了他的节目开始喜欢上心理学的。他的作品还有《心灵飞舞》、《你在为谁而活》、《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等。
李子勋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青年时当过知青,为了回城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报考文工团,可惜没有考上。1977年恢复高考,没有读过初高中的他,通过4个月的自学,考取了一所师范类大学,但他的志向是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医生,于是他放弃录取名额。第二年他以高分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
是什么让他成为心理医生的呢?
在央视《心理访谈》中,李老师说,当时医院一位女同事抑郁症自杀的事件,让他决定转行成为心理医生。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进修,培训,咨询,现在成为了国内心理学领域的专家。
李老师曾调侃自己,女人会做的事,除了生孩子,其他都会。他会缝补,织毛衣,甚至钩绣。主持人说他很得女人缘,和人交往,天生有一种“自来熟”,陌生人很愿意和他交谈。这种能力其实就是共情力,被称为“一个会用肢体、表情、目光来倾听的人”。
作为心理专家,粉丝们都欣赏他为人低调,儒雅,接地气。业内同仁则评价他,能很客观中立地提供心理咨询,淡定而智慧。
这本《婚姻的烦恼》写于2006年,主体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家长里短烦心事、婚姻触礁的苦恼和另类婚姻诉求”。每个部分以散文诗体的方式描述了东东和西西各自眼中的8个情景故事。这些故事根据《女友》杂志的读者来信改写的。
虽然十年过去了,今天读来,还是会戳中夫妻生活的痛点,让我们深入思考婚姻的意义,书中的见解和建议仍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个对婚姻关系的认知
1、婚姻关系是不能被客观评判的,只能共情与分享。
这本书不是七拼八凑的婚姻指南,对于婚姻生活中的诸多困惑,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李子勋认为,“婚姻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东西。你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
“爱是不能被指导的,感情的东西只能被分享,不能被分析。泛泛而谈,无伤大雅,真要具体指导,反倒是添乱。”
为了避免某一种特定的观念让读者的视觉变得狭隘,作者用男女(东东和西西,子木先生和子木夫人)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婚姻。
确实,感情是一种两个人的内心体验,如果由外人来看这两个人的世界,就像盲人摸象,无法了解婚姻的实际情况,而婚姻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可以从书中东东(女性)和西西(男性)以各自视角描述的情景故事里,发现自己在婚姻里的烦恼原来也是这样发生的。
比如,先生不听自己的,就以为先生不再爱自己,或者太太不同意先生的主意,就觉得太太故意贬低自己。而事实并非如此,夫妻间的争吵本身并不伤害彼此,伤害夫妻感情的,是对争吵不恰当的联想。
这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同时也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
子木先生和子木夫人的分析,大部分会比较一致,即使有分歧,那也是因为彼此站在丈夫和妻子不同的立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这种看待婚姻问题的思路是作者所想传递的,夫妻之间的很多烦恼,有时只需要大家多共情,换位思考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从对象变成对手,尤其是婚龄长的夫妻,很多琐事一定要比个高下,谁输谁赢,这样怎么会有和谐呢?
2、婚姻幸福度主要取决于双方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
既然没有统一答案,那么怎样的婚姻才是幸福完美的呢?书中提出人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婚姻关系进行观察:
第一,双方对婚姻的满意度:代表物质和社会价值的满足。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情爱的根本基础,大多数婚姻的品质,取决于家庭的财政收支共同的理财与享乐方式。
第二,性格相容度:涵盖生活态度、社交、兴趣爱好。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中说,“婚姻成功的伴侣之间既拥有足够的相似性,以便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让对方感到满意,同时也拥有足够的不同,以便满足各自的需要,同时保持关系的趣味性。”
夫妻之间的相容度越高,沟通的成本越低,彼此心理距离近,相互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
第三,情感实现:双方爱的需要和满足。
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男人最需要的是存在感,在婚姻里,是否都可以实现彼此的需要呢?
除此之外,夫妻之间的亲密需要、人格成熟度、情爱表达是否达到充分实现 ,也是婚姻被认可的重要因素。
说到底,就是夫妻双方三观一致,比如教育孩子、消费金钱、管理亲友关系,社会活动与个人兴趣、生活习惯方面的彼此适应度。
3、所有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有人说,人类最复杂、最高级别的人际关系就是婚姻关系。
不仅仅是夫妻之间的关系;还有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与新生家庭的关系(和子女的关系)等等。
李子勋研究了各年代人群的婚恋关系,认为处理婚姻问题,要先探索他内心对自己的态度。“所有的关系都是从自己引申出来”,所以从内心开始,百分百地接纳自己,你就抵达了幸福。
你跟自己的关系搞定了,跟丈夫的关系就搞定了,跟孩子的关系就搞定了,跟其他人的关系也都搞定了。
三个完善经营婚姻的能力
互利互益和并存共生 ,是婚姻长久的要素。互利互益是双方的给予和获得;并存共生是保持和欣赏彼此的差异。
如何经营婚姻?这是个又大又重要的命题,非三言两语可回答。但无论如何,这三种能力并不可少。
1、沟通力
沟通是解决婚姻问题的第一把钥匙,也是最重要的钥匙之一,沟通可以解决大多数婚姻问题。
由于夫妻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成长家庭,他们会按照自己已有的观察、感受分析问题的方式去对待问题。因此,夫妻之间的交流经常会存在彼此的信息误读,这种误解是自然产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双方认为是对方故意和自己作对。
比如,妻子总是埋怨丈夫不和自己交流。
其实,夫妻间交流的方式很多,除了语言,还有非语言的交流,比如表情、姿态、态度、关注,还有生活上的体贴……
男人传达信息的方式和女人不一样。妻子认为先生不说话,对她实行冷暴力。其实先生一直跟他“说话”,只不过不是用嘴,而是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只是妻子读不出信息来。
心理学认为,闭着嘴不说话的男人不是没有信息,恰恰相反,他的无言传递了很强的信息,就是"我不想谈这个事"。
如果妻子硬是要谈,争吵就在所难免。
聪明的夫妻会有意识地避免“谁是谁非”的话题,而更多地使用“选择”这个概念。比如我选择这样的观点,或我选择那样去做,选择并不等于自己是对的,也没有暗指对方是错的,这样会使彼此都感觉轻松。
2、共情力
如何减少婚姻中的这些误读呢?这就需要夫妻双方的共情,有意识地慢慢培养一种彼此相通的感受。
心理学认为,婚姻冲突存在两种升级模式,一是对冲性升级,你强我比你更强。二是补偿性升级,你越弱我越强。
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李子勋提出了一种“舞蹈婚姻理论”,夫妻舞步可以不同,姿态可以不一,但节奏却一致,舞蹈呈现着内在的和谐。
跳舞的人跟随自己对婚姻的理解,随心发挥,跳到高潮时,两人的舞姿达到“共振”,形成默契。
3、成长力
维持婚姻关系有两种技术,一是相似,二是互补。
多数女性都希望所爱的人慢慢地变得和自己相似,而大多数男性则更愿意和相爱的人保持合拍。
要熟稔这两种技术,夫妻双方就要不断成长。在身心灵三方面,内外兼修,增加自己的魅力指数。
李子勋说,婚姻的情感就像正弦波,总有波峰波谷,热恋的时候是波峰,但随着慢慢地进展,就会陷入低谷,然后又起来。这是婚姻的一个自然状态。
如果你还未结婚,读了《婚姻的烦恼》,是为了将来不烦恼。
如果你已经结婚,读了《婚姻的烦恼》,是为了现在不烦恼。
婚姻生活的主旋律其实就是包容、接纳与互补。“我让你得道,你让我成仙”,婚姻的心理密码,就在我们自己心中。
Hi,你好,我是JK不二子。
简书心理专题上半年度推荐作者,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文学学士,现专注心理写作阅读。
如果你想了解我更多文章,可以关注文集: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