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被称为“台湾良心”、“当代八大散文家”的作家林清玄去世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但就在1月23日他终止了和时间的比赛。在这场长达65年的漫漫竞逐里,他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生命之光,弹奏出了最美妙的生命乐章,照亮和取悦着自己,也照亮和取悦了无数人的心灵。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在他离开世界的时候,会对这场跟时间的比赛作何定论。世俗关注的谁赢谁输,到了最后谁也无法说清。不过,就林清玄超然物外的人生来看,或许输赢并不存在,也完全不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3574/2832ba2308ccad5b.jpg)
就在离开这凡尘俗世的前一天,1月22日,林清玄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留下了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文字:“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他对世界的诺言,那是2017年8月,林清玄来到广州南国书香节与读者交流。他说:“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他真的做到了如他曾说,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告诉世人要永远怀揣梦想面对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3574/16d5f874704f5bd9.jpeg)
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的人,如果也见过林清玄本人或者其免冠照片,一定会发现林清玄差不多就是现实版的“火云邪神”造型,然而其内在却自有星辰大海,出尘脱俗,这种反差,却更增添了其精神心灵之美的魅力。寻师问道终有愿,持卷聆听再无期。送别之际,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林清玄的经典言语和他的过往点滴,在那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好里,默默表达永久的感谢、怀念和祭奠。
他是掌握了成功奥秘的人。
林清玄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并终生为之奋斗。世人眼中作为作家,他的成功无可争议,30岁就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长年热销不衰。然而,对成功的定义,他却别开生面,其睿智豁达让人叹服。他说,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成功不只是有名、有钱、有权、有影响力,其实一个人在某一种领域做到极致,即为成功,比如茶圣陆羽。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他是给予了时光生命的人。
林清玄说:一天有24小时,人最好每天有24分钟来静心,把你的心安定下来,放松,就好像听到木鱼在敲响,心如果放松就可以听到那更细微的、更敏感的、更动听的声音,就会看见人生的美。很多人都觉得佛理很难懂,林清玄跟记者说,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说快乐活在当下,佛家也讲究这个。“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也叫做“刹摩”,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当下就是永恒。
他是喝出了酒中诗意的人。
林清玄好酒,与名动江湖的大侠古龙因为约稿相识相交,早年曾与古龙多次拼酒,到古龙家中常是走着进去横着出来。他在《温一壶月光下酒》写到: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以诗歌做下酒菜,吾尝独见林清玄。
他是追到了爱情真谛的人。
“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用这两句诗,林清玄向最心爱的女人成功求婚。他曾说:一个人无论男女,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成熟只在生理。在这个年龄段与他匹配的另一半,以全世界的人口计算,至少有30亿的人可以合格;人到30岁的时候,情感与心理也成熟了,他这时候的婚姻选择犯错率就会降低很多;而到了40岁,真正在灵性与价值观上匹配的那一半,可遇而不可求。对于他与前妻的分离,有人追问“这场婚变震动很大,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写的文字这么富有感情,却做出这样无情的事?”他回答:“有两位和尚赶路过河,看到河边有一位女子想过河又不敢下水,大和尚就抱起女子趟过河,然后将女子放下。两位和尚又赶了十几里路,小和尚实在忍不住,就问师兄:“我们是出家人戒女色,可是你刚才为什么要抱女子过河呢?”大和尚听后淡淡地说:“过完河我已经将女子放下了,难道你还没有放下吗?”他还谈到:别人怎么说无所谓,在痛苦的婚姻里人犹如行尸走肉,那还不如走出来。在他的感情世界里,如果一生有一件事可以用幸运这个词,那就是遇到了他现在的太太。这份淡然洒脱,坚定执着,那些总是在过往的泥沼中不可自拔的痴愚世人,是难以理解和做到的。林清玄在《不知多少秋声》写到: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不是真爱深爱过后,懂得了爱情真谛的人,怎会有如此通透的感悟呢。
他是触及了佛法真意的人。
林清玄创作了菩提十本,在书中写禅和佛。他写,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在《紫色菩提》中写到: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他还说,你好好地喝一杯茶,进入一种非常单纯的状态,那里面就有很深刻的禅意。林清玄喜欢拆字,他说,“禅就是单纯地表示单纯的心”,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心睡觉,不要百般取舍千般计较。因此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启示大家,说在台湾他有位年过八旬的诗人朋友,是位学佛很久的居士,吃饭非常慢, 理由是“不这么吃,怎么知道这一粒米跟下一粒米有什么不同呀”。林清玄在赵州祖庭,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赵州禅师“吃茶去”千古公案的真谛,一碗饭、一杯茶甚至更为细微处体会禅的精神,大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为进入这种单纯的状态,你必须要随时保持觉醒。”林清玄敦敦善诱,依然用拆字的方法释疑解惑,说“觉”字拆开是“学习来看见”,觉醒的最后结果是进入一个觉悟的状态,而“悟”字拆开是“吾的心”,那么“学习来看见我的心”才是真正的觉悟。寺庙之所以把饮茶当作一种修行,非常安静而且仪式严格,完全是为创造一种觉醒的氛围,期待着有一天的豁然开朗。
他是超越了生活苟且的人。
人应该如何选择和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林清玄说,人生如戏却不是戏,没有彩排,不能重来。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是做好现在。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会陪你走到最后,碰到了即便是有缘,即使到了要下车的时候,也要心存感激地告别,在心里留下那空白的一隅之地,等到多年后想起时依然心存甘味。在他认识到“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内在很空虚。这种空虚会一天天长大,长大到有一天你被这种空虚包围”的时候,读到一本印度的哲学书,书中说一个人到30岁以后应该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没有用来觉悟,那就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他毅然与朋友躲到山上闭关3年,没有电话,没有来往,完全避开城市。从那以后,他不再穿西装,他说:“我站在水果摊旁边时,会有人过来问我,‘哎,老板,木瓜多少钱?’这种情况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孔子说“四十不惑”,林清玄说人生恰如泡茶,经过很多的挫折、很多的失败、很多的烦恼以及浮沉,就可以感慨地说“历经万般红尘劫,犹如微风轻拂面”,我感觉这样才会获得平常心,才可能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看破人生幻象,他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9223574/fae60277163abe42.jpeg)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米兰昆德拉写到: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虽然我们不擅长告别,但告别却以决绝的方式来临。在送别林清玄的时刻,我们或许会反复回想他跟时间赛跑的人生旅程,关于这场比赛,在短暂的生命与无垠的时间对峙中,留下的似乎是一个久远、苍凉和漫长的哲学命题:短暂能否战胜恒久?
米兰昆德拉还写到:表面是清晰了的谎言,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林清玄也许输给了时间,因为物质状态的肉体退化腐败,生命停摆,而时间依然向前奔流不息;但他好像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即便时间到了尽头,他通过文字留下的精神、思想和美好依然长存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