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文钞解大经》(加注)
——「大教缘起」
夏莲居老居士 会经
净空老法师 科判 简注 易解
印光大师文钞 解
大教缘起第三
【导读】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以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徧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因兹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郁而不畅。众生即生了脱之大法,卷而未舒。华严虽已导归西方,而人天权乘未闻。诸经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门纲要未着。由是如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特于方等会上,说弥陀净土三经。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阐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机理双契,凡圣齐资。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倘如来不说此法,则末世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
(文钞三编卷四《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
【经】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简注易解】
【注】
◎大教缘起:“大教”指这部广大、圆满、直捷、方便、究竟的希有法宝。“缘起”是发起的因缘。
【解】
这一品经文给我们说明本经之希有及世尊现瑞放光,阿难欢喜请问,因此发起为一切众生宣说此经的因缘。
【经】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注】
◎尔时:灵鹫山大众聚会的时候。
◎世尊: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威光:威神、光明。因为佛的智慧光明能破一切烦恼黑暗,所以称佛陀的光明是威光。
◎赫奕:“赫”明耀,“奕”强盛。佛光明耀强盛具有雄猛的威神力。
◎如融金聚:“融金”融化的黄金。“聚”光色凝聚。
◎明镜:明亮的镜子。
◎影畅:光影通畅。
◎表里:外表、内里。这是用明亮的镜子,来比喻佛的身心里外光明。
【解】
在灵鹫山大众聚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神采奕奕,全身放大光明,好像融化的黄金一样的光亮。又像明镜影畅表里,这是用明亮的镜子,比喻佛的身心。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光色变化无穷,美妙无比。
【经】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注】
◎色身:指身体。
◎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悦豫清净:喜悦愉快而无分别、执着。
◎光颜:颜是容颜,佛的容颜有光明。
◎巍巍:高大尊胜的样子。
◎宝刹庄严:佛光明中出现诸佛的国土,具足众宝庄严。
◎从昔:从前。
◎瞻仰:瞻视敬仰。
◎生希有心:生起希有难遭遇之想。
◎偏袒右肩:“袒”袒露。“偏袒右肩”是把右肩露出来,这是古印度的礼节,表示行最敬礼。
◎长跪:双膝跪在地上,表示恭敬。
◎合掌:又名合十。左右十指合而为一,代表一心。
【解】
阿难尊者心里想到,今天世尊色身诸根,显得特别的欢喜快乐、清净、庄严,并且放出巍巍的光明,光中又现出诸佛宝刹无比的庄严,过去从来没有看过,心里非常欢喜,今天得以瞻视敬仰,生起希有难遭遇之想。
阿难尊者看佛这样殊胜的瑞相,于是从座位站起来,袒露右肩,长跪合掌,向佛敬礼。
【经】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注】
◎白:表白。晚辈对长辈说话叫“白”。
◎大寂定:佛的禅定,这里是指念佛三昧。
◎奇特法:奇妙特别的方法,这里是指念佛法门,奇特在不须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即可一生成佛。
◎诸佛所住:指念佛三昧是十方诸佛共同所住。
◎导师之行:导师给众生指示了生脱死的正路,引导众生出离六道轮回而入佛道。阿弥陀佛是大导师,能引导众生平等成佛。
◎最胜之道: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去来现在”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佛相念”佛与诸佛互相忆念。
◎威神:威德神通。
◎显耀:明显光耀。
◎光瑞殊妙乃尔:“光瑞”是佛放的光明瑞相,“殊妙”殊胜微妙,“乃尔”是竟至如此善妙啊!
【解】
阿难向佛报告说,世尊今天入念佛三昧的大寂定,住在念佛一生成佛的奇特法中。这也是诸佛共同所住的念佛三昧。就是阿弥陀佛教导众生平等成佛第一殊胜之道。
阿难心里想:是过去、未来、现在佛与诸佛互相忆念,但不知今日世尊所念的是过去、未来诸佛呢?还是忆念现在他方诸佛呢?为什么世尊今天威神显耀,光瑞殊胜微妙,竟至如此美善!愿佛为我及大众宣说。
【经】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注】
◎哀愍:慈悲怜愍。
◎利乐:利益众生给与快乐。
◎微妙之义: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这个法门,也就是指这部经。
◎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佛经上说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为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称为四天下。一天下就是四大洲中的一个洲。
◎累劫:累积的时间很长。
◎蜎飞蠕动:“蜎”是小飞虫,“蠕”是小爬虫。
◎含灵:含有灵性的众生。
◎度脱:究竟圆满的解脱。
【解】
于是世尊赞叹阿难说:你问得太好了!太好了!你为了悲愍利乐一切众生,而能问出这部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你今天这一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和辟支佛;也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百千万倍的功德。为什么呢?将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因为你(阿难)这一问而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
【经】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注】
◎无尽大悲:无穷无尽的大慈悲心。
◎矜哀三界:怜愍三界的一切众生。
◎出兴:出现。
◎光阐:光大阐扬。
◎道教:道是指成佛之道。
◎欲拯群萌:“拯”拯济,“群萌”一切众生。
◎惠以真实之利:“惠”恩赐。“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优昙花:是一种花,此花一开,就有佛出世。
◎饶益:丰饶的利益。
【解】
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以无尽的大慈悲心,怜愍三界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到世间,为了推广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目的是为了拯救六道众生,给予众生幸福、美满、健康、长寿、自在、快乐、真实的利益。佛教我们受持一句佛号,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实在是难值难见,像优昙花一样,希有出现。你今天所问,是给众生带来最丰饶的利益。
【经】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注】
◎正觉:真正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
◎难量:难以测量。
◎无量亿劫:形容极长的时间。
◎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定慧:禅定、智慧。
◎究畅无极:究竟通畅,无有障碍。
【解】
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来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萨难以测量,究竟圆满,没有障碍。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延长到无量亿劫,也能把很长的时间缩为一念。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呢?因为他的智慧究竟通畅,无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胜的大自在。
【经】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注】
◎谛听:真诚仔细的听。
【解】
阿难,你要真诚仔细的听,细心去体会,佛所讲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为你们大众详细解说。佛这一说明,就说出了这一部希有方便最殊胜无比的念佛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
【文钞解经】
乙二、发起序 分三
丙一、光瑞发起
【经】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丙二、阿难启请 分二
丁一、见瑞希有
【经】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解】
按圆顿诸经,具说本师释尊放光之相,今经亦然。
「净土法门,乃卽生了生死之无上直捷圆顿法门。」
(增广文钞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卽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卽悟卽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旣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茍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卽权卽实,卽渐卽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卽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卽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
(增广文钞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丁二、礼赞陈辞 分三
戊一、礼敬
【经】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戊二、陈辞 分二
己一、最胜奇特
【经】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解】
「入大寂定」,指入念佛三昧。
「念佛以信愿为主,有真信切愿,决定得往生。至于证三昧,不可不发此心,实则今人絶少证三昧者。以能证念佛三昧,现生便已超凡入圣矣。切勿等闲视之。」
(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住奇特法」,奇特法指净土法门。
「大哉华严经,为诸经之王。法门与功德,二俱不可量。如来成正觉,直说所证法。预此法会者,唯法身菩萨。二乘虽在座,不见亦不闻。何况诸凡夫,而得预闻熏。佛以大慈悲,摄浅于最深。末后归宗处,令觐弥陀尊。唯此奇特法,凡圣俱遵行。圆摄于等觉,及六道群萌。末世人根钝,断惑甚为难。信愿念佛者,决定登九莲。」
(增广文钞卷四《募刻华严经普回向颂》)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卽念念佛,卽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卽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倂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旣获见闻,当勤修习。」
(增广文钞卷三《印施极乐图序》)
「住诸佛所住」,念佛三昧是十方诸佛共同所住。
「净土一门,彻上彻下,初机与后心共修。往生一事,资始资终,小凡并大圣咸趣。至圆至顿,最妙最玄。是华严末后归宗之一着,乃如来彻底为人之极谈。且勿论三关透彻,五眼圆明。纵饶证齐过去正法明,亦当亲近现在阿弥陀。其或参而未悟,悟而未彻。请将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做本命元辰。时时系念,刻刻提持。忽然能所双忘,顿见心佛不二。方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剎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从兹消业系籍,生如来家。安住三德秘藏,常享法乐。遍入十方剎海,广度众生。」
(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六)》)
「导师之行」,「导师」,「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坑落堑。彼得人领,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说,不得稍生违抗。彼若违抗,不但不能到家,或恐丧失身命。佛所说之净土法门,卽三界内一切众生之导师也。众生依佛言教而修行之,决定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有家鄕,享受安乐。」
(增广文钞卷二《复冯不疚居士书》)
「最胜之道」,指净土法门。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全同。而其居心行事,与佛全异者,其故何也。良以迷本具之性德,逐妄合尘。以性具无着之戒定慧,反作逐境染污之贪瞋痴,遂造随事争执之杀盗淫。由是之故,轮回六道,受诸极苦。久经长劫,莫之能出。大觉世尊愍之,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闲,成等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闲教随机异,法以缘殊。大小偏圆,权实顿渐,各就机宜,令得利益。于中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不断惑业,得预海会。卽此一生,定出轮回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殊胜超絶也。以故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悉皆极力赞扬,普劝往生。」
(增广文钞卷二《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己二、念佛功德
【经】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
【解】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 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 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令一切四众,圆念三世佛,专注于西方阿弥陀佛。以若不念未来佛,则不能发大菩提心,折伏慢幢,于一切境,犹有凡圣情见,何由圆离四相,彻证一真。若见一切众生皆是佛,其心自无凡圣情见可得,方得究竟断除烦恼,究竟圆证自心也。若不圆念过现诸佛,则其念阿弥陀佛之心,或有拘局,不能圆满普徧。故令念佛人,卽一佛而圆念三世诸佛。虽圆念三世诸佛,而必专致力于阿弥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卽此念佛之心,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心,无时不相契合也。」
(文钞续编卷下《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戊三、请说
【经】
愿为宣说。
【解】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诸因果法。其预会者,乃已破无明,证法性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门虽说十信,然以信位未破无明,未证法性,不能预会。况凡夫二乘乎哉。及至末会入法界品,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徧参知识。最初于德云比丘处,闻念佛法门,即证初住,是为法身大士。自此徧参诸知识,各有所证。末至普贤菩萨处,蒙普贤开示,及威神加被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一致进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不一说弥陀誓愿,净土庄严,往生因果。以此诸大士咸皆备知,无庸复说。
又华严一经,初译于晋,只六十卷。次译于唐则天朝,八十卷。二译皆文来未尽,于普贤说偈赞佛后未结而终。(从前无纸、西域之经、皆写于贝多树叶、以写之不易、或有节略、又叶用绳穿、或有散失、文未来尽、由此之故、若今经书钉作一本、则无此弊)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荼国王,进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之全文。前三十九卷,即八十卷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第四十卷,为晋唐二译所无者。乃普贤称赞佛功德后,劝进往生西方之文。当时清凉国师亦预译塲,八十卷经,早已亲制疏钞流通矣。特为此一卷经,制别行疏。圭峰造钞,为之弘阐。又为此四十卷全经制疏。以屡经沧桑,致久佚失。近由东瀛复回中国,故知此一卷经,为华严一经之归宿。
华藏世界海,净土无量无边。而必以求生西方,为圆满佛果之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但以凡夫二乘,不预此会,莫由禀承。故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宣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令其悉知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俾一切具缚凡夫,与断见思惑之二乘,及破无明惑之法身大士,同于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以渐进修,直至圆满菩提而后已。大矣哉,念佛求生净土之法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咸资乎此。虽欲赞扬,穷劫莫尽。」
(文钞三编卷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丙三、赞请许说 分四
丁一、成佛机熟 分三
戊一、佛赞问义
【经】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戊二、喻问超胜
【经】
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戊三、征释所以 分二
己一、征
【经】
何以故。
己二、释
【经】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解】
一切众生皆因净土法门而得度脱。
「末世众生,舍此一法,欲出生死,万无一得。」
(增广文钞卷三《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卽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箇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文钞续编卷上《复许熙唐居士书》)
丁二、称佛本怀 分三
戊一、大悲出世
【经】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解】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第以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法门虽浩若尘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皆证卽心自性。然于尘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浊者,无如净土持名念佛之殊胜超絶也。诚所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万水之朝东也。」
(增广文钞卷一《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出兴于世」,「如来不出兴,大千等长夜。佛日旣普照,诸法悉昌明。不但三乘圣人,得以速登觉岸。亦令六道含识,咸皆渐出苦轮。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譬如一雨普润,草木各自向荣。一月普映,河海随人异见。示本具之佛性,生佛原同。显逆顺之修持,圣凡迥异。五乘分说,冀就路以还家。一法不立,俾明本而识末。五性三乘,同归一道。四谛六度,不外一心。偏、圆、顿、渐、一切法,法法融摄。大、小、权、实、一切行,行行圆通。此如来千机倂育之弘规,一代时教之大义也。」
(文钞续编卷下《释门法戒录序》)
戊二、真实利生
【经】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解】
「光阐道教」,「道」指成佛之道,「教者, 圣人被下之言,上之所施,下之所效也。佛视一切众生本觉妙性,与己无异。但以迷染因缘,遂成不觉。幻起烦恼惑业,枉受生死苦果。因将众生本具,自己亲证之理,随彼根性,作偏圆顿渐大小权实等种种异说。令其于不觉心,起始觉智。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真穷妄尽,彻证本觉。一大藏教,皆诠斯义。佛诸弟子,永为典型。此教之所由来也。」
(增广文钞卷四《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二》)
「大觉世尊,乘悲愿以示生,本人心而立教。俾迷头认影者,亲见本来面目,怀宝受窘者,顿获原有家珍。故得三乘速证菩提,六凡同登觉岸。此道传天上天下,教布三千大千之所由来也。良由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生佛同具,凡圣一如。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由究竟悟证,故得福慧两足,烦惑永亡,享真常之法乐,施随机之大教。众生由彻底迷背,以致烦惑永炽,轮不休,如暗室之触宝,反更受其损伤。世间诸教,咸属权说。契理契机,唯独佛教。以故自汉以来,教传东土,历朝钦敬,举世尊崇。使无明因示果,俾世人敦伦尽分,以辅治道,识心达本,令学者断惑证真,以入圣流者,何能延至而今,仍复不坠厥绪耶。况经三武之暴君,韩、欧、之拘儒,以及程、朱、阴奉阳违之辟驳,仍复振兴于世者,以其有大力王臣为之衞护,大德高僧为之宏扬故也。」
(文钞续编卷下《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
「欲拯群萌」,「如来大法, 抚育群萌。如天普盖, 似地均擎。森罗万象,无一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日月丽天,普照万国。虽生盲不见光相,亦蒙其照。如时雨普润万卉,大根大茎,小枝小叶,悉皆向荣。纵焦芽败种,亦复平等沐泽。如大海普纳百川,大江大河亦入,小沟小渠,乃至一勺一滴亦入。旣入大海,则与大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广。失彼故名,得此海号。故知佛法钧陶化育,了无弃物。为诸法之本源,作众生之恃怙。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增广文钞卷三《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
「惠以真实之利」,「以信愿念佛之法,自惠惠人,功德不可思议矣。」
(文钞续编卷上《复刘惠民居士书五》)
「如来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权实顿渐不同,大小偏圆有异,要皆为令众生,亲证卽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然此佛性,卽心本具,非从外来,不自他得,如取家宝,受用现成,故其证也,乃极易事。无奈众生久居生死,迷惑甚深,喻如宝镜,经劫蒙尘,欲令卽复本体,彻现照天照地之光,固非一日二日揩磨之功所能得也。如来悲心真切,知众生自力亲证之难,纵有修持,以烦惑未断,再一受生,不免复迷,从兹堕落者多,超升者少,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俾彼若圣若凡,同于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已证圣者,速登上地,未断惑者,永出轮回、校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其难易盖天渊悬殊也。故自华严导归,祇园演说以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增广文钞卷三《近代往生传序》)
戊三、希有难值
【经】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丁三、法报德用 分三
戊一、觉智难量(般若德)
【经】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解】
「如来智慧,自在无碍,随彼当机,广略适宜。广之则罄海墨而莫尽,略之则觅一字而叵得,令彼闻者,各得实益。」
(文钞续编卷下《心经添足重刊流通序》)
戊二、德用圆融(三德妙用)分三
己一、念劫圆融
【经】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解】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夫证真如者,则三际坐断,十界平沈,有因缘故,亦可于一念现无量劫,于无量劫作一念,念劫圆融,两不混滥。」
(增广文钞卷一《复盛机师书》)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身是法身,法身没有增减,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无变无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凡不能减,圣不能添。无眼耳鼻舌身意,而眼耳鼻舌身意依此而知觉运动。无色声香味触法,而色声香味触法因兹以应机随缘。三乘十地个里出,六度万行体中圆。妙而更妙,玄之又玄。心欲思而丧虑,口欲谭而忘言。身子之智不能识,满慈之辩莫由诠。」
(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卅八)》)
己二、征
【经】
所以者何。
己三、释
【经】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解】
「如来定慧」,「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槃。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卽一,全一卽三。」
(增广文钞卷三《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难安立。说虽有三,修在一心。以无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无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无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扬者注重为名,及修证者获益判义耳。」
(增广文钞卷三《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究畅无极」,「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唯净土一法,方能究竟畅佛本怀也。」
(增广文钞卷三《净业良导序》)
「如来随顺众生,循循善诱。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机,以作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之前方便。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徧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倂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着,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圆满,智断究竟之佛果耳。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匪仗如来洪誓愿力,决难现生卽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仗佛慈力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行一丝一毫之世善,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悉以回向往生。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待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旣往生已,则圆离众苦,但受诸乐。亲炙弥陀,参随海众。其证无生而成觉道,如操左券而取故物。校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固天渊悬殊也。又仗自力者,百千万人,难得一二卽生了脱。以其必须定慧具足,惑业净尽,方可如愿。倘惑业尚有丝毫未尽,则生死轮回决难出离。仗佛力则信愿真切,万不漏一。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则速证法身,下根则带业往生。如来度生之怀,唯净土法门,方能究竟舒畅耳。」
(增广文钞卷二《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戊三、于法自在(解脱德)
【经】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解】
「往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则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祕藏,由分证以至究竟圆证……此之三德,竖穷三际,横徧十方,亘古亘今,不迁不变,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迷而未悟,不能得其受用耳。法身德,卽吾人不生不灭之本性。般若德,卽吾人离念常知之正智。解脱德,卽吾人净无瑕纇之净行。此之三德,悉不相离,约义分三。实则一尚不立,何况有三。」
(文钞续编卷下《三余德堂名说》)
丁四、谛听为说
【经】
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小结】
「法华经云,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说法门,其旨趣无非欲令众生成佛。但以众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习大法,现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设方便,教令渐修。现生能了生死者,虽有其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门之外,设一仗佛力法门,即是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于是根器无论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脱死。而我佛大事因缘,亦于是得以圆满矣。」
(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西方发愿文》
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
无量寿佛赞
夏莲居居士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