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一丝不挂”这种行为艺术玩到最高境界的人是“竹林七贤”里的刘伶,《世说新语》原文如下:“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千百年来,刘伶就因为这个段子被人津津乐道,不仅是敢于一丝不挂地活着,关键是在于人家还有这样狂放不羁的境界和让人直接石化的说辞。
我当初对于“一丝不挂”的理解就是仅限于此了。一般看来,这个词有点不走正道,说是行为不轨甚至涉不正经也不为过,而一旦往那个方向去,想像力极为丰富的人马上就会想起一个词:“胴体”。

胴体,现在几乎是一丝不挂的女人的专利,也不知始作俑者是哪个超级猥琐男,别嫌这话说得难听,再重申一遍,此人不仅猥琐而且是个无见识奴。
我们先来看看“胴体”一词血淋淋的本意:《辞源》中的解释为“屠体,家畜屠宰后的躯干部分。”《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义项:“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

阿弥陀佛!那就是剩下方方正正的一块尸体了。这么残忍的一个词,它的本意与女人根本不搭界,虽然《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二义项说的是“人的躯体”,但我怀疑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是后世词典编纂者向某些个猥琐男群体的一种妥协。
何况,即使是“人的躯体”也和“女性的裸体”没有任何直接的语义关系。个人认为,用原本形容牲畜的词“胴体”来形容女性身体,带有一定的侮辱意味,但多少人义正辞严地提出过批评,却不能阻止滥用。不少写作者似乎乐此不疲,就想把这事坐实了,最好辞典能为此再增加一个义项,所以每写出这个带有狎亵之意的词来,他们的嘴角也许还上扬着一抹隐晦而委琐的微笑。

我一直怀疑这个词的本意应该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样一个洒脱到极致的词一定该与佛家有关,后来一查,还真是:
“一丝不挂”之“丝”有两种解释。一解为一缕衣饰。这在《五灯会元》卷十二中看到它最早的用法:南岳云峰文悦禅师当众说法:“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缕丝。”此语的意旨与《金刚经》里,“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一句意同而化用之。

另一解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即为一根钓丝。也是《五灯会元》卷十四里:“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意思是说,“一丝不着”,也就达到了船子和尚那么超脱的境界。
船子和尚有诗偈云:“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
由此可见“一丝不挂”本是禅语,比喻超然洒脱,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丝毫不受尘俗的牵挂,是一种令人无限向往的高级修持境界。

拿一根空竹竿坐在河岸上,连一根钓丝都不系,确实是高蹈出世,了无牵挂了。但“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别人根本无法理解你,你得做好被当成神经病的准备,好在还有知音——《警世通言》里有一段描写庄子的词:“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做一个可以与庄子雁行的“神经病”,也不是一般的大放光芒。
高中时期有位同学曾写一首诗,有句曰:“长钩空钓水中月,心在流云天外天。”曾经赞叹了二十多年,现在看起来,这与不用鱼饵直钩垂钓的姜太公一样,仍然着相,有个念头在,不究竟。
且来看禅宗的一则公案:

唐朝有个比丘尼,法名玄机,一次去参访雪峰禅师。
雪峰:“敢问师太法号?”
玄机:“玄机。”
雪峰:“玄妙的机子,一天一定能织不少布吧?”
玄机:“一丝不挂。”
说完,玄机师太傲骄地转身准备离去。

本以为这样的应答天衣无缝,雪峰禅师应该是傻了,没想到身后响起了禅师的声音:“师太,您的袈裟一角拖到地上了。”玄机赶紧回头看。
雪峰呵呵一笑:“好一个一丝不挂!”
玄机大囧,于是虚心再向雪峰请教。
到了宋代,禅宗日趋式微,连“一丝不挂”这个词的用义也跟着萎缩了,后来就干脆直指赤身裸体,等同于今天的意思了。如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李氏红蛇》中就用得很明确:“披发裸体,—丝不挂。”

既然这样,咱们也就入乡随俗吧。那天看到了一个跟“一丝不挂”有关的段子,跟大家分享下:
两个酒友边喝边交流对付老婆的经验:
其中一人得意洋洋地说:“我从来不担心她不让我进门,我喝醉了回家,先在门外把衣服脱光,再按门铃。等她一把门打开,我就赶紧把衣服扔进屋里。她看到我一丝不挂,立刻就把我拖进门去了。”

另一个表示这办法好,要学习使用。
第二天,两人相遇。
“喂,咋样?昨天进家了吧?”
“咳!别提了!我走到门口,脱光衣服。门开了,我就把衣服赶紧扔了……这时候,听见门里传来声音:‘乘客请留意,现在关门,下一站是人民广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