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融笔畅
十七帖•郗司马帖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01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曾经不惜重金遍求天下王羲之的墨迹凡三千张。然后他让人按照相似的书迹和言语分类,以每一丈二为标准装裱起来。“十七帖”就是其中草书的代表作,因为卷首的“十七”二字而得名。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所以,临读“十七帖”,不但可以赏鉴书圣的书法,还可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所以,若是有空闲,最近一段时间就看看“十七帖”吧。

&02
“十七帖”凡27段,134行,1166字。原帖已经找不到了,部分尚存临摹的墨迹,多数是碑刻拓本。所以,原帖全貌恐怕不得一窥了,而且不知道全部的内容是否还能找得全。
因为全贴已经叫了“十七帖”,第一段就不好再占用这两个字了,一般就称作“郗司马帖”。这个郗司马是王羲之妻郗璿的幼弟郗昙,曾任简文帝做抚军时的司马。这封信的意思是: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03
周抚因袭父职从政,做了王敦的小弟,王敦之乱平定之后,经历了逃亡、遇赦、受诏、被禁锢等一系列挫折后,再度被司徒王导启用,后累官至益州刺史。看来,周抚在政治上是站队王氏家族的,所以与王羲之交情深厚应当容易理解。
王羲之写给他的信让自己的妻弟带去,还没出发就先收到周抚的信,说明两个人书信往来是相当频繁的。

&04
史称周抚是一名刚强勇毅的武将。他跟随王敦作乱,不能说是不忠,在当时门阀政治的情况下,他效忠自己的上级王敦顶多就是政治站队罢了。王敦的势力被清算,周抚和做王敦参军的邓岳一同逃亡。当时他的弟弟周光打算送物资给他,并图谋捉拿邓岳,周抚知道后大怒,继续偕同邓岳逃到蛮族,一同进退。由此看来,周抚也算得上忠勇仁义讲原则的人了。
王羲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周抚则是赳赳武夫,长期在蜀地征战,大约周抚还要大王羲之十一岁,而二人却引为知己,书信频仍,真是让人惊叹。

&05
“郗司马帖”是“十七帖”首帖,堪称神融笔畅。章法变化从心,其俯仰自如、顾盼有姿、左旋右盘,如风吹杨柳;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字如其人,王羲之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骨鲠个性,以简炼安详的笔墨体现出来,书法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和书法家的人格美相互映照,给人以意蕴深长的无限遐想。
2021-04-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