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思——“随才成就,因材施教”

作者: 仕琝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1:43 被阅读32次

仕琝: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女性成长,喜欢简单自由。热爱心理学,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

1.应试体制下现实的焦虑

自从有了孩子,教育也就成了普通人家庭的头等大事。微信朋友圈疯传的阶层固化理论,让很多靠自己奋斗才爬到中产阶级的人害怕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会被打回原形。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焦虑无处不在。

荣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某天上班,她发微信我:“姐,今天去给贝贝报了个数学培训班,现在的培训机构真火啊,报名都是靠抢的!”无独有偶,我想起年初另一个朋友也跟我说:“孩子今年要上三年级啦,三年级是分水岭,现在菲菲的培养就是我们家目前最重要的项目。”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个朋友的老公直接辞职回家管娃。

曾经,孩子没上学时,我们都想让他们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想牵着这只小蜗牛闲庭信步、看云卷云舒。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一上小学,许多家长开始扛不住了,前有各位过来人对没有参加培训班的深切痛悟,中有班级群里踊跃的宝妈们参加各种科目培训班的交流心得,后有人到中年的我们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压力。于是乎,各种压力无限放大,孩子的成绩也成了父母们焦虑情绪的按钮。

作为一个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妈妈,我虽然没有那么焦虑,但在女儿上小学后,也逐渐感觉自己还是逃不脱应试教育大环境的裹挟,慢慢地丧失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林文采博士的育儿宝典《心理营养》看了很多遍,一直也努力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妈妈,想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给予她足够的肯定欣赏鼓励认同。无奈,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做了她的“重要他人”,也在努力自我成长自己、想要活成她的“榜样”,但还是感觉不太对,发现自己老是在“和善”与“坚定”之间来回徘徊。于是乎,“和善”经常演变成“妥协”,“坚定”经常演变成“威胁”,“和善”与“坚定”二者之间的“度”老是把握不好!尤其,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虽然嘴巴说:“宝贝儿,没关系,成绩不重要!”可是,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已瞬间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表里不一”!

很多的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真的是很难。有天晚上我上课晚了,回家已经9点半过了。女儿不听外婆的,非要等妈妈陪她睡觉!我回家后,看看时间,内心有些焦虑,担心她睡晚了明天早上起不来。就催着她赶紧洗澡,可是小朋友这边儿却磨磨蹭蹭。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已经10点多了,我开始有点不耐烦,说:“跟你说了不要等我,先洗了睡觉,为什么非要等着妈妈呢?”她大声回答:“我就是要等妈妈!”我顿时火冒三丈,口无遮拦地说:“那要是妈妈死了呢?”她说:“妈妈死了我也去死!”我顿时泪奔......赶紧抱着她说:“对不起,宝贝儿!妈妈刚才因为担心你睡眠不够明天起不来,所以很着急!妈妈刚才没有好好说话,放心,妈妈会一直陪着你长大的!”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低估一个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度,对孩子来讲,父母就是她的全世界!这件事也彻底触发我作为母亲,需要更加对孩子负责的那颗“责任心”!于是乎,我不断地通过读书、学习向外寻求教育的“道”和“术”到底在何方。从学习西方心理学到中国的儒释道,再到王阳明心学,感觉“道”有余而“术”不足。机缘巧合之下,最近系统学习了正面管教系列课程,从父母课堂到学校讲师班、家长讲师班,学完后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知道,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教育的“术”。

2.正面管教是什么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通过花钱买学区房、找关系等途径不惜动用一切资源,为的只是希望他们读的是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以后上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想象一下,假如你的孩子20年后回家,当他敲门的时候,你希望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正直、勇敢、善良、诚实、坚强、乐观、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自信、独立、合作、幽默、有毅力、有担当、有爱心、有主见、善沟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所以这些美好的品质,为人父母的我们都乐于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然而,现实却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碰到这样那样问题和挑战,如孩子拖拉磨蹭、爱挑食、乱发脾气、乱丢东西、不起床、乱花钱、撒谎、打架、玩游戏上瘾甚至辍学……等等。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现在这个有着很多毛病的小朋友20年后真正变成我们期待的那个样子呢?

这对家长来讲绝对是挑战。

孩子出生时都犹如一张白纸,他早期生命的底色都是由家庭教育涂抹的。从心理学上讲,孩子童年与父母的关系,将影响他一生的人际关系。因此,做家长可能是世间最难的工作,特别是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家长。正面管教首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现在的问题和挑战,其实是我们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孩子未来的品格与能力,也是由我们的教养方式造就的。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当家长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并且勇敢地选择去承担这个责任,就已经开始了正面管教之路。

用家长讲师班姚以婷导师的话,正面管教是全世界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正面管教的目标就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觉自发地发展出上述那些我们所期待的优秀品格与能力。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股力量,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到的肢体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个是我们外表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就叫做生命内力(也叫内在动力)。人的内在动力一旦被唤醒,是巨大无限的,与其说一切奇迹都是人创造的,不如说奇迹其实是由人的内在动力创造的。孩子未来强大与否、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他的身体力量,也不取决于他的知识力量,而取决于他的内在动力。而现在学校的填鸭式教育,仍然是试图用一套僵死的教条去要求所有孩子,把所有孩子都变成一个样子。它能够让孩子产生内在动力吗?相信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产生内在动力呢?

内在动力的产生,一定是首先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是社会人,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其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家长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他才会愿意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而克服重重困难达成他们的期望。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互相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正面管教中以坚定、和善为横、纵坐标,用非常形象的四个象限,列举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常见的互动方式:严厉型的家庭有很多的规则,对孩子过度控制,孩子往往没有选择的权利;娇纵型的家庭没有规矩,孩子有无限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可以选择去做什么;冷漠型的家庭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态度。正面管教提倡“和善与坚定”并行,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家庭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选择的权利。当有些事情家长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维护孩子的尊严,给予孩子尊重。姚以婷导师在三天的授课时间中,一直都在向我们示范如何“和善而坚定”,在不断的体验式学习中,让作为家长的我们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行大于言”。

关于如何“和善而坚定”,一直是我很困惑的问题。正面管教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叫做“纠正前先联结”。只有家长真正意识到“犯错误时学习的好机会”, “看见”、理解并尊重孩子,了解不良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并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孩子才会真正愿意去改变,才能从源头上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三天的体验式学习,意犹未尽。让我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当有人再问起“你认为是孩子的学科成绩重要,还是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更重要?”时,我会毫无疑问选择后者。但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目前孩子离20年后我们期待的样子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秉持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善而坚定”地将学习的正面管教工具应用到教育中,我们终将收获一个我们期待中的孩子。

 3. 教育之思与生命之悟

本以为学习完了正面管教,就可以很好地实践正面管教,却忽略了固有行为、思维模式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影响。

周一女儿班主任在家长群发了一张图片,要求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张图,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周三上交。图片上有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中间是空的,有一个很大的树洞。女儿放学回家后,我让她根据自己的思考先写,结果她非常有想象力,写成了童话剧“树精灵”。后来,老师又发来写作要求,说这是联合杯小学组竞赛作文。我看着时间不早了,让她明天再重新写。她非要坚持写完,说老师要明天交。这一次,她写的主题是“保护树木,不要破坏大自然”。其实,无论是哪一次,孩子写的都是很好的(限于她那个年龄段)。而我在那时的当下,却是非常不满意,陷入纠结与内耗中。一方面,我希望她能够早点搞完早些睡觉;另一方面,我又想她能够在杯赛作文中斩获名次。所以,第三次写的时候,我跟她一起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头脑风暴了一下大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然后按照我的思路,又重新写了第三篇。写完已经是11点多了,我心疼熬着两个黑眼圈的娃,赶紧让她睡了。第二天,我把整个过程跟女儿干妈吐槽了一下,感叹现在学校教育的功利,老师把很多本该承担的教学任务都推向家长。她说:“现在教育存在某种程度的功利不可否认,你难道没有觉察到你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助长这种功利吗?” 我不禁汗颜。

是啊,我这样急功近利,教会了孩子什么呢?每个孩子都要他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和功课,如果我什么都代劳,那么所有我替她走过的路,日后说不定都会变成她爬不出的坑。正面管教的理念就是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学习具备这些品格所需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我这样做,不是和正面管教理念背道而驰嘛! 看来,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啊!有人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我非常认同。无论是教育还是自我成长,我们都需要将前半生建立的固有模式打破、重建,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提升。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练习、练习再练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关于教育,我非常认同一种观点:判断一种教育的好坏,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在启发还是在灌注、是引导还是在压制。前者必然是尊重个性、保护天性,后者必然是泯灭个性、扼杀天性。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肩负着此生的使命。而在我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每个人不同的资质、才气、禀赋,再给他提供适合其天性的教育,从而让他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如果说人的天性是一颗种子,那么适合其天性的教育就是土壤。有了这个土壤,再给他人格的教育养分,给他自由思想的空气,给他生命意义的阳光,他自然就会茁壮成长,成为他最想成为的那个人。然而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估计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教育能够完全实现每个人的天性。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也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可是,即使这个目标非常遥远,它却是人类必须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在实现这个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前进得很慢,但绝不应停滞,更不应倒退。

关于教育的目标,儒家讲“知天命”,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事实上就是在描述这种目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门圣学的教育思想,提倡教育不是束缚学生按照一个模式修行,“狂者”就从狂处成就他,“狷者”就从狷处成就他。用王阳明的话,就是“随才成就”“不拘死格”。换言之,真正的教育,非但不会抹杀个性或扼杀天性,反而尊重个性、保护天性,进而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沿着个性化的道路发展,做最优秀的自己,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些教育之“道”,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儒释道、阳明心学已经为我们阐明,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将这些“精髓”传承下去。教育只有“随才成就,因材施教”,注重人格、能力的培养,才能教出真正有思想、又独立人格、有创造力的人!这其实也是正面管教的理念。

然而现实生命中,作为普通人,我们注定无法改变目前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也改变不了让我们深感遗憾的教育体制。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好老师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从而去影响孩子,然后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也是对“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最好诠释!

最后关于教育,我想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而最好的名校,其实是家长自己!

相关文章

  • 教育之思——“随才成就,因材施教”

    仕琝: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女性成长,喜欢简单自由。热爱心理学,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 1.应试体...

  • 随适化个性教育观解析连载[三]

    随适化个性教育之不同于因材施教 [三] 随适化个性教育不同于因材施教。首先,随适化个性教育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考试中...

  • 随适化个性教育连载[四]

    随适化个性教育之不同于因材施教不同于分层教学不同于有教无类不同于差异教学 随适化个性教育观:就是教育者“以教育动态...

  • 一只执拗的兔子 五

    平: 随适化个性教育观解析 <四>随适化个性教育不同于因材施教随适化个性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应试化教育、普世化教育是绝...

  • 心想生:随才成就,其所能为。

    01 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看这段话: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随才成就》,你跟着你...

  • 勇说·011

    教育之目的,成人为要,成才次之;教育之价值,助生提升为要,满足需求次之;教育之方法,因材施教为要,固化统一次之。

  • 教育随思

    今天恰巧读到一本书中的一句话:教育是出错的过程。结合刚遇到的和孩子相处的事情,想把自己的思考及时写下,以便之后方法...

  • 教育随思

    午间休息的时候就希望看见父母给我分享家里宝宝玩的视频,刚看见老爸发来他给大宝讲故事的自拍视频,爷孙俩笑的又开心...

  • 教育随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

  • 遇见

    【SI因材施教,先懂孩子再懂教】微课 教育迷思?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什么因素最能预测孩子成人后的成就和幸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之思——“随才成就,因材施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uqkqtx.html